淺議“互聯網+教育”時代的班級管理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互聯網+教育”時代,班主任要更新教育觀念,正確認識電子產品的使用,充分發揮互聯網的教育功能,提升德育的前瞻性、現實性、針對性和實效性,引導學生在網絡里翱翔,涉獵其豐富而健康的信息和科學知識,培養出健康向上的下一代。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 QQ群 微信群 電子產品 班級管理
中圖分類號:G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4(a)-0132-02
隨著時代的進步和社會的發展,“互聯網+教育”已成為教育改革的必然趨勢,然而在新形勢下,學生已不再是知識的被動接受者,也不再是聽老師話的“好學生”,學生會在不經意的網絡學習中,拓寬了社會視野,超前學習了書本知識要點,某些思想和認識已超過了他們的老師,學生對老師的“耳提面命”就會不屑一顧,甚至跟老師對著干,老師讓他朝東,他偏朝西,而且在事后還要找出多條不可挑剔的理由,令老師哭笑不得,拿他不得。全國接連發生的師生矛盾沖突事件,讓我們再次反思和諧師生的重要性。故筆者就“互聯網+教育”時代的教班級管理談幾點體會,以和大家共勉。
1 更新教育觀念,做學生思想上的“知心人”
步入新時代的今天,我們所面臨的挑戰已不僅是經濟的挑戰,而是道德觀、價值觀、人生觀的挑戰。如“12歲兒童弒母案”等一系列駭人事件,必須引起我們每個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視。偉大的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人只能由人來建樹,……我們工作的對象是正在形成中的個性的最細膩的精神生活領域,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識。這些領域也只能用同樣的東西即智慧、感情、意志、信念、自我意識去施加影響?!边@就要求教師首先要用陽光般的心態面對學生,帶給學生高尚的精神享受,幫助他們發現潛能、完善自我,感受人生并創造完美人生,讓學生愿意向教師傾訴心事,而不是把教師當成一個具有“ 生殺大權”的判官。其次,教師除了教會學生課堂知識外,還要呵護學生的心靈,了解新時代下學生的心理變化、興趣愛好,這樣才能更好地與學生溝通,與學生和睦相處,建立平等。在“互聯網+教育” 時代,班主任教師更要成為學生的“知心人”,用教師的陽光心態、仁愛之心,幫助學生建立起個人自信、正確的價值觀,同時班主任教師還要關注學生健全人格的發展和高尚道德的養成,做學生思想上的“知心人”。
2 緊跟時代步伐,做學生認識電子產品的“引路人”
傳統的教育,往往只追求外在“格物”,而不追求內在“格人”,最終只能注定賈寶玉式判逆者的艱辛與悲哀。在2018年12月份《讀者》上有一個真實的故事:陳女士對孩子嚴格管理,將孩子送進了一所非常嚴格的學校,杜絕一切游戲和社交媒體。幾年后,孩子拿著獎學金考上了重點大學。一年之后,她的孩子被學校勸退。原來她的兒子在上大學后,沉迷于玩游戲。由于孩子之前一直沒有接觸過電子游戲,她的兒子一經接觸,很快就深陷其中,不能自拔。2017年12月23日,江蘇鹽城,一中學男生因父母不讓帶手機到學校,在校內揮舞刀具,威脅奶奶交出手機。圍觀家長報警后,男生被制服,交由父母教育。最近,因手機引發的惡性事件不少,有因為看手機被家長、老師責罰,然后一言不合跳樓的;有正把腳擱上欄桿準備跳樓,被老師一把抱住的;還有一個14歲的女孩當街暴打母親,別人拉都拉不開,只因為母親把她的手機收繳了。手機導致的孩子和家長、老師之間的矛盾、戰爭,遠比我們想象的慘烈。手機等電子產品是信息時代發展的產物,是一種科技的進步,通過家長或者老師的正確引導,開展網頁制作、課堂一體機的靈活開放、手機的正確使用等,讓手機等電子產品成為孩子打開世界的一扇窗,而不是孩子生活的全部?!盎ヂ摼W+教育”時代的班級管理,班主任要正確看待學生使用電子產品,偶爾也可以讓學生玩一下游戲,以放松疲憊的身心,讓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成為學生學習上的“減壓器”。與此同時,班主任要讓孩子認識到世界不僅只有手機,更有真實而精彩的生活。如在讀書、藝術、體育、運動等感興趣的事情上,從現實生活中獲得成就感和價值認同感,如此孩子才會觀察周圍變化的一切而不沉迷于手機。除此之外,班主任還要培養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和時間管理能力,幫助孩子制定目標,樹立理想,因為有夢想的孩子,會在目標的指引下更加自律,也能更好地規劃自己的時間,不會把精力放在電子產品上。
3 借用互聯網,做學生價值觀形成的“帶路人”
互聯網是現代社會產物,蘊含了人類發展的無窮力量和智慧,提供給人們思考、學習、生活的種種便利,是解決問題的一種高效手段和強大力量?;ヂ摼W的變化是沒有邊界、沒有指向的,而教育變化的是方式方法,其宗旨目的是不能改變的,因此,我們要借互聯網的發展促進教育的發展,但是必須要筑牢定力,認清本源。在教育中敢用互聯網、會用互聯網、善用互聯網、用好互聯網,其達到的效果是很不一樣的??v觀現狀,社會上不良風氣對學生人生觀的影響嚴重,一些不法分子通過互聯網傳播低俗、不健康,甚至會使學生的價值觀產生扭曲的內容。在這種情況下,班主任可以利用互聯網,如QQ群、微信群等,通過QQ群、微信群隨時掌握學生的動態和心情,并給予恰到好處的引導。在空閑時間里,班主任還可以在朋友圈發表正能量話題,這樣能夠讓學生在查看班主任朋友圈時,對學生的思想價值觀有一定的引導;班主任還要充分利用朋友圈功能,對學生的朋友圈信息給予點贊和評論,與學生進行互動,這樣能使學生感到班主任在關心我們,久而久之,學生會更加相信老師,會向班主任傾訴自己的心情、遇到的問題,班主任自然就很容易發現問題并對癥下藥。班主任在固定時間利用微信群轉發關于德育的視頻、文章等,然后與學生在群里交流,讓學生發表自己的想法,隨時掌握有問題的學生并及時糾正,這樣班主任能夠很大程度上提升德育教育工作的質量。班主任還可以利用QQ群、微信群跟家長適時溝通,加強班主任與家庭的緊密聯系,實現立德樹人的立體化教育,搭建“隨時隨地隨需”的教育平臺,實現教育的最優化和終身化。與此同時,班主任教師要審時度勢地召開主題班會,讓學生意識到沉迷電子產品的危害,不僅如此,教師還要擺事實、講道理,跟學生達成共識。如,使用電子產品時間過長會導致視力、記憶力下降,影響身心健康、降低學習效率等。班主任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需求,在班級多組織一些社團活動和趣味游戲,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使學生成為情趣高雅、愛好廣泛的人。同時班主任教師還要多利用網絡開展讀書活動、知識競賽等,轉移學生只傾向手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趨利避害。
4 結語
總之,在“互聯網+教育”時代,教師要充分發揮互聯網的教育功能,提升學生德育的前瞻性、現實性、針對性和實效性。端正學生的上網態度,科學地探索出學生上網的正確途徑,引導學生在網絡里翱翔,使學生文明、安全、健康上網,涉獵豐富而健康的信息和科學知識,讓互聯網真正成為學生學習、成長、創新、娛樂的健康陣地。當然,傳統教育管理也不是一無是處,互聯網教育仍需吸收傳統教育管理的精華,并為其所用,如此才能培養出健康向上的下一代。
參考文獻
[1] 張治.“互聯網+”驅動學校教育結構變革的新力量[J].上海教育,2015(12):1.
[2] 王昊天.淺析“互聯網+教育”[J].新校園,2016(2):77.
[3] 趙浚,馮華祥.如何引導學生合理正確使用電子產品及網絡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10):54.
[4] 竇根鎖.“互聯網+”背景校共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甘肅教育,2019(1):2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005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