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析工匠精神與高職室內設計人才培養模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工匠精神”是一種奉獻精神,具有對技藝進行創造、專注和追求卓越的特點。高技術人才一直是社會急切的需求且呈現擴大化趨勢,對“工匠精神”的培養,慢慢地被各高職院校定為藝術設計教育追求的目標?!肮そ尘瘛毙枰诟呗氈袘{借著一定的模式培養藝術設計人才以實現其傳承目的,這對學生能力和職業素養的培養、對我國經濟實現轉型發展意義非凡。該文希望在對“工匠精神”產生的背景和內涵進行探討的基礎上,充分理解高職院校對藝術設計人才教育賦予的時代要求,并在3個方面闡述了高職室內設計專業中培養“工匠精神”人才模式的對策。
  關鍵詞:室內設計  工匠精神  人才培養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4(b)-0191-02
  1  “工匠精神”的背景與內涵
  1.1 “工匠精神”的國內狀況
  造物文化在我國有著長遠的發展歷史,悠久的工匠文化,眾多的傳承載體。《莊子》對此的闡述是,梓慶用木頭刻成鐻,看到的人都驚嘆他的技藝如鬼神一般。魯侯見到了就問梓慶有什么技巧。梓慶回答說:自己只是一個工匠,沒什么技巧,只是有一點,在刻的時候不敢亂耗氣力,需要靜心。齋戒3天,丟掉了慶賀、受賞和獲得高位厚祿思想;齋戒5天,拋棄了沽名釣譽的念頭;齋戒7天,全部忘記了身外之物。到了這樣的時候,公家與朝廷已經不在眼中了。全身心地投入渾然忘了外界的一切。又進入山林中實地觀察,找尋適合做鐻的形干。心中對鐻的形態做好了規劃,就開始制造。不這樣就不停止,我用木工的本性和木器的本形結合,所以做出的器物讓鬼神都驚訝,這就是原因。梓慶這個生活在古代的人,在制作鐻的過程中丟棄外界的一切干擾,選材時選擇最適合鐻的木材的外形體態,巧妙地融合了人的本性與木料的自然本質,不斷地打磨修改,和諧地統一了天時地利與人和,制成的器物巧奪天工,“見者驚猶鬼神”。今天的藝術設計里的研究、調研和反復的修改和梓慶相似,這也是最好的“工匠精神”的詮釋。
  1.2 “工匠精神”的國外發展
  在日本,江戶時代的匠人常常具備了對技藝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以作品的成敗作為自己的榮辱。如果產品質量不過關就流通于市面,那么制作這個作品的匠人將視其為自己的奇恥大辱。日本的設計也就是因為日本匠人強烈的自尊與敬業,在世界上獲得認可?!敖橙恕蔽幕L年累月下來,所有日本人都受到了這種專一態度與敬業精神的熏染,更將其發揚光大,于是日本設計文化呈現出小巧精致的特點。歐洲和日本同樣對“工匠精神”的傳承非常注重。比如瑞士,舉世聞名的是其鐘表,并因此成為世界鐘表之都,這也是制表匠人在產品上追求質量的精益求精的體現。無論是產品的哪一道工序甚至是一個零件,他們都用心嚴謹,力求每塊手表完美無憾,將精致的打磨雕刻產品進入市場。至始至終,瑞士制表匠人將“工匠精神”里的一絲不茍和專注執著的理念貫穿在工作中。
  2  工匠精神與高職教育
  《關于做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2017年度項目組織實施工作的通知》中,對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提出具體要求,具體實施方式是加強優化項目設置、省級統籌、開展績效評價和完善體系建設?!锻ㄖ分械牡诙c對下面內容做出了重點強調:各地要分層分類開展培訓,主要對象是骨干教師、專業帶頭人和青年教師,培訓模式更具有針對性和實效性,采用網絡自主化研修和集中脫產學習相結合;培訓課程體現模塊化特點,培訓中把工匠精神、師德素養、信息技術和“雙創”教育等作為必修內容列入。所以高職院校需要對學生工匠的精神培養加以重視,要在教學中體現教育價值和深遠意義。高職院校進行教學時,對專業化的課程體系的設計應當合理科學,將工匠精神滲透在辦學思想中,在校園中營造具有職業工匠的文化氛圍。進行專業課教學時,培養學生的專業知識、技能和原理采用潤物無聲的方法,培養學生設計創造力時采用課題設計和實踐任務的形式。當然了,教師需要在教學實踐中納入工匠精神,培養學生學習職業工匠的自覺性。
  3  高職室內設計專業“工匠精神”人才培養模式的對策
  3.1 開闊視野,提升修養
  現實需求產生了設計思維,知識儲備的豐沛是設計人才的基本素養,知識的構成有工程學、美學、管理學和力學等。不同的人,他們的思維能力表達與文化修養也不同,對設計者來講,思維能力、綜合能力和文化感悟能力是必備的知識儲備。教師需要竭盡所能地在教學過程中將學生們的視野拓寬,采用新媒體等諸多教學手段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開展教學可以采用多種方式如任務導向和項目驅動等;可以在教學時把課堂挪到社會實踐中,組織學生對既有的設計空間進行探討、分析,從中點出學生的設計欠缺之處,使得學生能夠在集思廣益中實現問題的解決,進一步增長知識、豐富眼界。此外,應該為學生創設一種積極的學習氛圍,幫助學生選好社團、參加各種選修課,在開展活動中實現學生豐富知識、提高文化素養、拓寬眼界。學校能夠在專業范圍內定期組織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活動,在體驗、考察和學術研討中獲得經驗的積累,并在活動中增強團隊的責任意識、合作意識、奉獻精神和服務意識,使學生的職業素養得到全面的鍛煉和提高。
  3.2 加強實踐,提高能力
  職業能力與創造力是能力的兩個方面的內涵。對室內設計專業人才來講創造能力使他們接受教育的核心,創造性思維的本質其實是實用性和獨創性。但也要注意創造力不能夠受到知識的負面作用。創造力是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需要以教學和終身實踐為通道,能力是在培養中慢慢形成的。設計工作中的職業能力是指解決問題以及動手制作能力,這些能力的完善是通過學習、實踐和反思來實現的。室內設計教學實踐中,訓練項目設計時最要不得的是“紙上空談”,設計效果也不需要完美無缺。從教師角度來看,需要多組織學生到施工現場進行觀摩,無論是基礎工程還是飾面工程,無論是家居空間還是公共空間,都應當使學生對工程過程以及工藝有親身的體驗和客觀直接的感悟,設計出的項目可以與實際相符合。
  3.3 結合市場,聯合培養
  高職院校培養人才需要與市場相適應,校企產學研三者共同發展。高職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專業技能的提高以及提升是高職教學中實踐操作教學的終極目標。然而事實上,多數高職院校的設計創意和技術執行能力與本行業需求、市場需求相差甚遠,其專業教育模式更是落后。市場是高職教育的指揮棒,也是教學效果的檢驗。所以,我國高職教育對如何聯合辦學不斷地探索和實踐著,期望通過市場與辦學的聯合,提升學生的崗位認知度,強化學生的綜合素養的打造力度,加深學生的工匠精神理解度。對校企合作人才的銜接培養是市場聯合辦學重要通道,企業一線設計師對某些專業課程現場講授,幫助學生對企業及該行業未來的規劃及趨勢加深了解,并且以市場一線的設計師的實踐經驗來補充。高職學生在校外實習可以加快學生接軌企業崗位的速度。
  4  結語
  我國的“工匠精神”有著久遠的傳承、深厚的根底,它承載的重點是技能與技藝,并作為具有5000年的中華工匠文化的傳承基石。這些年來,政府部門對國家的未來取向定位為創新型。這表明探求“工匠精神”又一次成為了社會發展的中流砥柱。新的政策要求對我國的高職藝術設計專業而言,需要依據本專業的事情和發展特征,對專業人才加強“工匠精神”的傳承和發揚的的教育,從而在高職院校建設出一種敬業且堅守“工匠精神”的藝術設計人才,在我國從制造大國轉變為制造強國過程中發揮力量。
  參考文獻
  [1] 張丹丹.工匠精神與高職室內設計人才培養模式探索[J].美術教育研究,2017(21):145.
  [1] 毛建國.互聯網時代仍需要“工匠精神”[J].農機質量與監督,2015(7):1.
 ?、僮髡吆喗椋豪罘迹?984—),女,漢族,湖南長沙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室內設計。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1038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