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模式的構建與實踐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大學生素質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心理素質,大學生正處于身心發展成熟的重要時期,是形成職業心理素質的關鍵時期。因此,加強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既是大學生自身發展的要求、培養合格人才的要求,也是職業教育在新時代的必然要求,對于優秀職業人的培養有重大的意義。根據新時代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現狀,筆者學院不斷探索大學生心理素質教育模式的構建與實踐。經過多年的努力,該院初步建立了一套適合該院大學生的心理素質教育模式。
關鍵詞:大學生 心理素質 教育模式
中圖分類號:G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4(b)-0155-02
1 提高思想認識,積極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1 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貫徹黨教育方針的需要
近日,中共教育部黨組印發了《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綱要》(教黨〔2018〕41號)。2016年12月,原國家衛生計生委、教育部等22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指導意見》,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提出了要求。
1.2 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時代教育的主題
在北京1989年召開20世紀教育國際研討會,提出3張“通行證”。這種觀點認為人的一生中應該具有3張“通行證”,一張是學術性的,一張是職業性的,一張是證明事業心和創造力。如果一個人缺失了第三張,就不能發揮前兩張的作用,并且獲得第三張通行證不是一日之功,它實際上指的是一種心理素質。
1.3 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社會發展的要求
新時代的社會特征是“三高”,即“高科技、高效率、高競爭”,這就要求人們具有較強的抗挫折能力,能夠以正常的心態,正確地面對競爭中的失敗和挫折,學會與人合作,以防抑郁、頹廢、偏激、沮喪等不良心態的出現。在這種社會發展背景之下,產生了心理衛生學、心理健康學。
1.4 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解決心理問題的手段
新時代我國社會生活各領域不斷發生新的變化,職業教育已經步入大眾化階段,迎來了新的挑戰和競爭。大學生面臨適應新環境、學習興趣、人際交往、思想認識、升學、就業、家庭經濟狀況等方面的心理壓力與沖突。如果這些問題處理不當,就會出現問題,甚至是心理障礙、心理疾病。
在今天,世界綜合國力的競爭,是科學技術的競爭,實質上是人才素質的競爭??萍嫉那斑M,經濟的發展,乃至整個社會的進步,都在于培養高素質人才。學生時代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階段,良好的心理狀態是大學生學習、生活、人際交往和發展的基本保障。職業院校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既關系到學生自身的發展,也關系到中華民族整體素質的提高。所以,開展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
2 加大工作力度,扎實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2.1 建立機構,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網絡
2005年8月筆者學院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中心現有主任1人,專職教師4人,兼職教師10人,專、兼職教師均為國家二、三級心理咨詢師。
該院領導非常重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學院教室緊張的情況下,克服重重困難,為中心配備了3個個體咨詢室、1個渲泄室、1個沙盤室、1個音樂放松室、1個團體輔導室。為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培養提供了場所支持。
為了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開展,充分發揮學生骨干的作用,該院成立了學生心理社團,現有會員200余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對社團成員進行了心理健康知識的理論培訓,引導他們學習和掌握心理健康的必要知識以及相關理論;在全院每個班級的班委會成員中增設了心理委員,并對全院心理委員進行培訓。初步形成了由“學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各分院學工辦主任、輔導員—班級的心理委員及學生心理社團”組成的四級心理健康教育網絡。
成立了學院心理危機干預救援隊,制定了規范的《心理危機求援隊工作綱要》及《心理危機干預預案》制度。在學生出現心理危機的時刻,我們及時地進行了有效的心理危機干預。
2.2 開設心理健康教育講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我們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講座課,在13年半的時間里為全院1萬多名學生舉辦了心理健康教育系列專題講座1532場,共3066學時。此項活動在學生中引起了強烈反響,深受學生的熱烈歡迎。
2.3 開展心理健康咨詢,竭誠為學生服務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立13年多的時間里,我們進行了個體咨詢2400余人次,并對100余名同學進行了15次危機干預,開展團體輔導100余次。另外,我們開通了4部心理咨詢專線電話,共受理電話咨詢及預約咨詢1000余人次。
2.4 建立學生心理檔案,普查學生心理健康狀況
我們每年都對大一新生進行心理普查,給每位學生建立了心理檔案,對分值高的和有自殺傾向的學生,我們采取一個一個約談機制,甄別篩選有心理問題和心理障礙的學生。我們對有心理困擾的學生進行主動幫教,以團體輔導、個別咨詢、校園心理劇、心理影片解析等多種途徑和形式,進行心理疏導。
2.5 營造心理健康教育氛圍,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心育環境
我們采取了多種途徑普及心理健康知識,廣泛宣傳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在學院院報上開設了心理健康教育專欄,針對學生不同時期的不同問題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知識的宣傳和普及;制作了題為“普及心理健康知識 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營造心理健康環境 共創陽光快樂生活”的大型宣傳展板、條幅、校園廣播大力宣傳心理健康知識;充分利用學院的心理管理系統,創辦心理健康教育網頁,宣傳心理健康知識,開設了心理輔導、案例分析、留言、論壇等欄目。 3 拓展心育陣線,建立有效的社會支持體系
該院高度重視學生的心理健康,加強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必然帶來學生整體素質的提高;該院重視家庭教育的合力,營造家庭育人氛圍,加強學生與家長的溝通系,促進親子關系的和諧;該院將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到社區中,讓學生在實踐中提高心理素質;在社會方面,該院聘請了金鑰匙心理咨詢中心的主任林立、東北師范大學的劉曉明教授、北華大學的沈健教授、吉林大學第一醫院心理科主任劉暢等作為學院的專家顧問,為心理教師進行咨詢督導,同時接受吉林省教育廳及國家組織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訓,形成學院、家庭、社區、社會四位一體有效的社會支持系統。
大學生樹立理想信念、學習科學文化知識、掌握專業技能的重要前提是心理健康。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積極向上的心理素質為學生適應社會,成為優秀的職業人才,提供了強有力的保障。幾年來,該院學生在人格特征、心理健康水平方面均有顯著提高,自我調適的能力明顯增強,心理障礙的發生率明顯下降,得益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積極開展。該院積極踐行“鑄誠精藝”的校訓,形成了良好的校風和班風,學生具備較強的自我管理能力,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畢業生就業率95%以上。
在前進的道路上還會遇到很多困難,我們將在今后的工作中進一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加強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以適應新時代的要求、社會的發展,形成具有該院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參考文獻
[1] 胡凱.試論我國大學生心理健康現狀及心理教育的內容和方式[J].醫學與社會,2003(1):52-54.
[2] 姚紅,葛君梅.新世紀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多維路徑建構[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5(22):106-107.
[3] 申繼亮.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讀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①基金項目:吉林省教育廳“十三五”社會科學研究規劃項目課題(項目編號:JJKH20181396SZ)。
作者簡介:魏桂娟(1962—),女,漢族,吉林雙遼人,本科,正處員,研究方向:發展心理學。
姜國權(1967—),男,漢族,吉林輝南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政教育。
賈士真(1983—),女,漢族,吉林省吉林市人,本科,助教,研究方向:人格心理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104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