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貴州省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近年來,貴州省全力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實施一系列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帶動農民增收的政策舉措,種植業、養殖業結構不斷優化,全省農業結構調整步伐明顯加快,農村產業革命取得明顯成效。
  關鍵詞    農村經濟;產業革命;結構調整;貴州省
  中圖分類號    F3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1-0247-01
  近年來,貴州省大力推動脫貧攻堅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精心布局主導產業,全省農業結構調整步伐明顯加快,傳統玉米等糧食種植面積持續下降,高附加值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明顯提升,畜牧業養殖結構不斷優化,實現了結構優化、質量提升、農民增收,農村產業革命取得明顯成效。
  1    貴州省農村產業革命的背景和現實意義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鄉村振興,產業興旺是重點”,明確了一條以振興農村產業為重點任務的農業農村發展道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貴州省廣大農村帶來了重大機遇,也帶來了重大挑戰。
  2018年2月,貴州省在省委農村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圍繞質量興農,通過優化糧經種植結構、轉變農業發展導向、創新體制機制等方式,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進行一場振興農村經濟的深刻產業革命。貴州省以“農村產業革命”為重點推動鄉村振興,推動三產融合發展,全方位地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以農村產業革命加快鄉村振興[1]。
  貴州地屬高原山區,以山地丘陵為主,農業產業發展是實施鄉村振興的最大短板,農業產業結構性矛盾主要體現為農業產業規模與質量不對等、農業產業成本與效益不均衡、農產品產銷對接不充分等。要從根本上逐一破解面臨的困難矛盾,就需要通過農業產業革命,讓農民從傳統粗獷式農業中解放出來。貴州省提出,農村產業革命要將“為吃而生產”轉變到“為賣而生產”,在尊重農民意愿的基礎上因地制宜選取替代產業[2]。
  貴州省振興農村產業革命工作重點在于調減玉米種植面積。長期以來,玉米產業是貴州省農村發展的“主角”,玉米種植占據了農作物種植面積的50%以上,但其經濟效益偏低,難以促進農民增收,特別是對脫貧攻堅的貢獻率較低,同時坡地種植玉米易造成水土流失。從脫貧攻堅、生態保護角度考量,調減玉米種植面積符合歷史發展規律和新時期農業農村發展要求。
  2    成效
  2.1    農業結構調整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近年來,貴州省加快調整種植業、養殖業結構,積極發展生態畜牧業,形成了種植養殖結構不斷優化、效益顯著提升、農民收入提高的良好發展態勢。一方面,糧食作物種植面積持續下降,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明顯增加。隨著種植業面積結構調整,傳統糧食作物產量減少,經濟作物產量提高,促進了農民增收、農業增效。根據初步測算,2017年全省種植糧食作物平均產值為9 900元/hm2,經濟作物平均產值達到76 470元/hm2,由種植傳統糧食作物改種經濟作物,單位耕地面積的產出效益平均提高7.72倍;另一方面,養殖業結構調整實現了良好的效益。貴州省按照“穩生豬、增牛羊、擴家禽、興奶業、養特色”的發展思路,積極發展生態畜牧業。2017年,全省通過優化畜牧業養殖結構,產值增多40.19億元,對全省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達到9.1%。通過大力發展見效快的禽類養殖,是快速提升養殖業產值的有效途徑[3]。
  2.2    貴州省農村產業革命成效顯著
  產業革命實施1年以來,深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全省農業結構調整步伐明顯加快,傳統玉米等糧食種植面積持續下降,高附加值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明顯提升,畜牧業養殖結構不斷優化,貴州省農村產業革命取得歷史性突破,五大主導產業全面提質增效。2018年,貴州省1年調減低效玉米種植面積52.35萬hm2,替代種植食用菌、中藥材、茶葉、蔬菜、水果等特色經濟作物44.44萬hm2。全省農村產業革命取得突破性進展,糧經比由38∶62調整為35∶65;中藥材、水果、蔬菜、食用菌規模生產基地增加至4 208個,增長了39.5%;各地以“三變”改革為統攬,進一步明確企業、合作社、村集體、貧困戶在產業鏈、利益鏈中的環節和份額,幫助貧困戶穩定獲得訂單生產、勞動力務工、反租倒包、資產扶貧、政策紅利、入股分紅等收益,實現持續增收[4]。
  3    貴州省農業結構調整的啟示
  3.1    調整優化農業結構是農業增效的重要途徑
  從產值比較效益方面來看,2017年種植玉米平均產值為10 305元/hm2,種植蔬菜平均產值為103 155元,是玉米的10倍;種植食用菌面積是玉米的46.42倍;種植中草藥面積是玉米的9.77倍。從種植業效益看,2017年種植業總產值為2 108.96億元。其中,糧食作物產值302.19億元,經濟作物產值1 806.77億元。經濟作物增收對種植業產值的貢獻率達到97.1%。從機會收益分析看,2017年貴州省減少的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為6.21萬hm2,如果繼續種植糧食的產值為6.15億元,轉換為種植經濟作物后產值為109.55億元。通過減少糧食作物種植面積,增加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提高了 機會收益。
  3.2    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是促進農民增收的重要措施
  貴州省大力推進農村“三變”制度改革(“三變”即“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創新發展“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的經營組織模式,出臺了一系列支持“三農”發展、保護農民土地權益等政策措施,支持龍頭企業建立與加工能力相配套的原料基地,推動農產品加工升級和質量安全水平提升,構建與農業發展相適應的利益分配和共享機制,是促進農民增產增收的重要措施。
  3.3    抓好產業規劃布局是增強農業競爭力的重要手段
  規模化、標準化的農業生產模式,既能提高生產效率,又能降低成本,還能提升產品質量,增強市場競爭力,在推動農業生產、提高農業競爭力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抓好產業規劃布局要起草和制定地方標準或行動計劃,明確農業結構調整優化方向。要順應市場需求,圍繞調減低附加值作物為突破口,結合當地氣候、土壤等自然條件,調優農業結構,擴大農產品有效供給,推動優勢農業特色化、規?;?。同時加大農業結構調優督促指導工作,推動產業結構調整落到實處,選派技術專業人員進行產業扶貧規劃和技術指導。
  3.4    做好產銷對接是農業結構調整優化的重要保障
  農產品產銷對接,是農業結構調整優化的關鍵環節,也是解決農產品銷路和效益問題的重要手段。產銷對接尤其是進行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后,產業發展迅速,經濟作物產量勢必增加,這就需要加強產銷銜接,強化農產品銷售渠道建設,開展產品展示展銷,繼續推進農產品直通直供直銷工作。同時,可制定滯銷應急預案,分類分級確定滯銷應急措施,預防解決產品賣難問題,防止農產品滯銷傷農現象發生。
  4    參考文獻
  [1] 張再杰.貴州農村產業革命的現實意義[N].貴州日報,2018-12-04(010).
  [2] 陳毓釗.農村產業革命取得歷史突破[N].貴州日報,2019-01-17(006).
  [3] 孫美璆.貴州省農村產業革命實施路徑探析[J].山西農經,2018(24):10.
  [4] 龍毅,李坦東,扈明璐,等.貴州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現狀及對策[J].耕作與栽培,2018(4):48-51.
  作者簡介   羅毅(1985-),男,貴州畢節人,助理工程師。研究方向:農村經濟社會發展、農村信息化、農產品電子商務、鄉村旅游。
  收稿日期   2019-03-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1336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