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東縣楊樹主要病蟲害的發生及防治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楊樹是我國分布較廣的常見樹種,具有較高的經濟價值和綠化價值。近年來,楊樹病蟲害迅猛發展,對肥東縣楊樹生長造成巨大危害。本文總結了肥東縣楊樹常見病蟲害的發生規律及發生癥狀,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為楊樹病蟲害防治提供科學參考。
關鍵詞 楊樹病蟲害;發生;防治;安徽肥東
中圖分類號 S76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9)11-0113-02
肥東縣地處安徽中部,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區,為江淮丘陵植被區,地帶性植被類型以落葉林為主,兼有少量常綠闊葉樹,目前森林覆蓋率達15.31%。楊樹因具有生長速度快、環境適應能力強、輪伐期短等特點,自2002年開始成為肥東縣主栽樹種,通過大面積推廣種植,全縣楊樹種植面積迅速增加,至2017年已達近1.1萬hm2。由于營造的楊樹人工林多為品種單一的純林,生態結構極不穩定,加上管理粗放等原因,隨著楊樹種植面積的增加,楊樹病蟲害的發生也日益嚴重。
結合第三次全國林業有害生物普查,對肥東縣楊樹發生的病蟲害種類、危害程度進行調查。調查結果表明,肥東縣楊樹主要病害有楊樹銹病、楊樹黑斑病、楊樹潰瘍病等,楊樹蟲害分為食葉類害蟲、鉆蛀類害蟲、刺吸類害蟲三大類。在楊樹生產中病蟲害種類較多,單一的防治方法并不能達到有效防治的效果;采取綜合防治措施,效果明顯。楊樹病蟲害防治是一項復雜且系統的工作,應從生態系統的宏觀角度出發,不斷探索更有效的措施,科學開展楊樹種植和病蟲害防治工作。
本文主要介紹了楊樹黑斑病、楊扇舟蛾、楊小舟蛾、分月扇舟蛾等病蟲害的發生癥狀及發生規律,并提出了防治措施,以期為楊樹病蟲害的科學防治提供參考。
1 發生癥狀及發生規律
據統計,寄生于楊樹的病菌達300多種,但對楊樹危害較大的病害主要是楊樹黑斑病、楊樹葉銹病、楊樹潰瘍病以及楊樹爛皮病等。肥東縣近幾年來對楊樹生長影響較大的病害主要集中在葉部,即楊樹黑斑病和楊樹葉銹病;往年發生嚴重的楊樹潰瘍病目前發生較少,因為楊樹潰瘍病主要發生在幼樹上,而近2年肥東縣楊樹新造林少。
楊樹上的蟲害很多,以食葉和蛀干害蟲為主,而肥東縣對楊樹危害嚴重的主要是食葉害蟲。此類害蟲的繁殖速度非??欤⑶?齡或3齡進入暴食期,在很短時間內就可暴發成災,常造成殘梗禿枝,嚴重影響樹木光合作用,減少樹木生長量,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
1.1 楊樹黑斑病
楊樹黑斑病又稱楊樹褐斑病,是楊樹的主要病害之一,在肥東縣發生普遍,有些林分發病率達90%以上,且以中林-46楊受害最為嚴重。楊樹黑斑病主要發生在葉片和葉柄部,以危害葉片為主,常造成葉片大面積枯死。發病嚴重時,整個葉片變黑,可致病葉提前2~3個月脫落。
楊樹黑斑病病菌以菌絲體在病落葉和一年生嫩梢病斑中越冬,翌年春季產生新的分生孢子進行初侵染;病菌侵入寄主后潛育期2~8 d,在環境條件適宜的情況下,很快產生分生孢子堆[1-2],通過雨滴飛濺和飄揚傳播,又進行新的侵染。5—6月開始發病;7月初至8月上旬遇高溫多雨時;地勢低洼、種植密度過大的林分發病重;9月末停止發病;10月后再度發病,直至落葉。2015—2016年肥東縣春、秋季雨水較多,光照不足,空氣濕度大[1,3],導致楊樹黑斑病大面積暴發流行,造成楊樹在7月底至8月初開始落葉,8月中下旬僅樹頂留有少量葉,并萌發二茬葉,影響了樹木的正常生長,造成的經濟損失嚴重。
1.2 楊扇舟蛾
楊扇舟蛾在肥東縣每年發生5代,以蛹在落葉、樹干基部等結繭越冬,翌年4月開始羽化,第1代幼蟲5月初出現,以后約每隔1月發生1代,具蟲態重疊現象,9月下旬老熟幼蟲結繭并化蛹越冬。
成蟲白天靜伏,夜晚活動,趨光性強。幼蟲5齡,初孵幼蟲有群集性,常剝食葉肉,致使葉片成網狀。幼蟲孵化后群集在葉片下表皮進行啃食[2,4],殘留上表皮和葉脈;3齡后分散取食,食料不足時則吐絲隨風遷移至其他地方,再卷葉取食。
1.3 分月扇舟蛾
分月扇舟蛾在肥東縣每年發生5~6代,主要以卵在枝干上越冬,少數以3~4齡幼蟲在地表枯枝落葉層內越冬。越冬卵翌年4月上旬開始孵化[1,5],5月中下旬化蛹,5月下旬至6月上旬成蟲羽化;以后25~30 d發生1代,具蟲態重疊現象;11月部分3~4齡幼蟲于枯枝落葉層中越冬,大部分則在11月底至12月初成蟲羽化、交尾、產卵于枝干上越冬。
成蟲晝伏夜出,有趨光性,交尾后當天產卵,每雌成蟲產卵平均在500粒以上,高達1 600粒,卵期為7~12 d,而越冬(第6代)卵為110~140 d。越冬卵孵化后,幼蟲啃食嫩樹皮或芽鱗。初孵幼蟲群集葉片取食,3齡分散取食全葉;1~3 齡幼蟲能吐絲下垂,隨風擴散傳播[2,6]。4齡后咬食整個葉片,僅留葉柄。幼蟲老熟后,吐絲卷葉在其中化蛹[1,7]。
1.4 楊小舟蛾
楊小舟蛾在肥東縣1年發生6代。以蛹在地表的枯枝落葉和雜草層中越冬,翌年4月上中旬越冬代蛹羽化,以后約每隔1月發生1代,具蟲態重疊現象,10月上旬老熟幼蟲吐絲綴葉結繭化蛹后越冬。5月中下旬、7—8月是楊小舟蛾的主要危害期。
成蟲有較強的趨光性和假死性,白天多隱蔽于葉背面及隱蔽物下,羽化當天即可交配產卵。卵產于葉片,成塊狀。初孵幼蟲群集于葉片,啃食葉片葉肉,僅留表皮,呈籮網狀;稍大后分散取食,4齡后進入暴食期,可吃光楊樹葉片,僅留粗的葉脈和葉柄。 2 防治措施
楊樹上的病蟲種類繁多,實施科學、經濟、有效的防治是促進林業健康可持續地發展的關鍵。
2.1 加強植物檢疫
加強種苗產地檢疫和調入苗木的復檢,對運輸過程、保存環境、種條等都要進行嚴格檢疫,做好楊樹種植源頭的防治工作,同時對已栽植的苗木也要進行定期檢疫。特別要防止美國白蛾、楊樹花葉病毒病等危險性病蟲害的傳入或造成進一步擴散。
2.2 選用抗性品種
選用抗性品種是防治病蟲害最經濟的措施。宜選用對病蟲害抗性較強的品種進行種植,例如歐美楊107號、中林46、108號等對天牛的抗性較強,意大利的西瑪楊對黑斑病的抗性較好。
2.3 林業技術防治
2.3.1 營造混交林。大面積營造楊樹純林容易引起生態系統脆弱、不穩定,導致生態系統對病害蟲的自我控制能力嚴重失調。有研究表明,在楊樹林緣栽植2行苦楝樹,可作為有效阻斷天牛成蟲的隔離帶,從而大幅減少天牛入侵數量,使林分內的天牛蟲株率和植株平均蟲口密度明顯下降。因此,營造混交林能夠形成良好的森林環境,減少病蟲害大面積傳播和暴發的可能,是防治病蟲害行之有效的營林措施之一。
2.3.2 加強林地撫育管理。一是要根據當地實際的氣候、土壤以及往年楊樹病蟲害發生情況,選擇適宜當地種植的楊樹品種,做到適地適樹。二是在生產中要加強撫育管理,適時剪枝修整樹形和間伐,使樹體間、枝葉間通風透光,增強樹勢,提高樹體自身抗病能力。三是加強林內的水肥管理,特別是雨季或大雨過后,要及時排水,適時增施磷肥、鉀肥,提高抗病能力。四是在秋冬季清除病枝及病落葉殘枝,及時清運集中處理,以減少翌年初侵染源,控制楊樹病害的發生。
2.4 生物防治
利用捕食性天敵或寄生性天敵可以對楊樹上的蟲害進行有效防治,如鳥類、管氏腫腿蜂和舟蛾赤眼蜂等天敵在生產中的應用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另外,利用白僵菌和蘇云金桿菌等微生物也是生產中防治楊樹病蟲害常用的有效措施之一。
2.5 物理防治
一是利用一些害蟲的假死性,進行振落捕殺;二是利用某些幼蟲的群集性,進行人工摘除;三是利用多種害蟲具有趨光性的特點,使用黑光燈誘殺;四是對蛀干類的害蟲,在產卵期檢查樹干上有無產卵刻槽,發現有刻槽即用木錘錘擊刻槽內卵粒。
2.6 化學防治
化學防治是目前生產中最常用且最有效的病蟲害防治方法,但在實施運用中易造成環境污染、抗藥性及有害生物再猖獗,故在生產中選擇高效、低毒且易降解藥劑,且要對癥選藥,交替使用或混合使用藥劑。
對林地內的地下害蟲,可通過土壤處理方法進行消滅,即將辛硫磷或甲胺磷混入土壤,消滅土壤中的蠐螬和螻蛄,同時利用農藥的內吸作用殺滅食葉害蟲。防治鉆蛀類害蟲,可向新鮮的排泄孔內注入40%樂果乳劑50~100倍液,再用棉花或濕泥堵住蟲孔;也可直接用棉花蘸上有機磷藥液堵塞蟲孔,或磷化鋅毒簽插入蟲孔,效果都很好。防治食葉類害蟲,可在低齡期、蟲態相對整齊時,使用有機磷類或菊酯類藥劑噴施幼樹;高大樹木可用氧化樂果、久效磷等在樹干基部或根部打孔注射防治,也可用煙霧機熏煙防治。對于刺吸類害蟲,可在若蟲上樹前在樹干1 m以下用廢機油加有機磷農藥涂成10 cm寬的藥環,以阻止若蟲上樹;在害蟲上樹后,主要在若蟲期用內吸性農藥噴霧防治。
3 參考文獻
[1] 仝國彥,王金琴,劉雪亮.楊樹黑斑病的發生及綜合防治[J].現代農業科技,2009(8):92.
[2] 劉煥安.意楊的病蟲害防治[J].安徽科技,2008(1):18-19.
[3] 李新利,恒建林.楊樹病蟲害防治[J].河南農業,2016(14):47
[4] 趙英娜,左玲瑞.阜新地區楊樹病蟲害調查及防控措施的思考[J].林業科學,2018,38(16):182
[5] 魏東晨,袁芳芳.楊樹病蟲害綠色無公害防治技術[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8,(12):181-182
[6] 顧俊.楊樹病蟲害綜合防治措施[J].吉林農業,2016(23):105.
[7] 李玉燕.楊樹主要病蟲害特征、發生規律及防治措施[J].安徽林業科技,2014,40(3):71-72.
作者簡介 張橋(1972-),男,安徽肥東人,林業工程師,從事林業有害生物檢疫工作。
收稿日期 2019-02-2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135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