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新形勢下大學生學情對小語種教師專業發展的雙向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本文采用了訪談法,以寧波大學德語專業本科生和專任教師為主要受訪對象,根據訪談結果總結了新形勢下90后、00后小語種專業大學生學情的普遍特點,并據此對包括德語在內的高校小語種教學改革提出了針對性建議,以期提高教師的專業教學效果,為提升高校小語種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 學情 學習觀 課堂體驗 教學方式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6.030
  The Two-way Impact of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Conditions on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Small Language Teacher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LI Jiedan
 ?。‵aculty of Foreign Languages/Colleg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Zhejiang 315211)
  Abstract This paper adopts the interview method and takes the undergraduates and full-time teachers of German major in Ningbo University as the main subjects. According to the interview results, it summarizes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earning conditions of the post-90s and post-00s students majoring in small language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and accordingly puts forward some pertinent suggestions on the reform of teaching of small languages in universities, including Germa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professional teaching effect of teachers and enhance the small languag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quality of language talent training.
  Keywords learning emotion; learning view; classroom experience; teaching mode
  0 引言
  “以生為本”,因材施教,歷來都是國內外教育者秉持的基本理念之一。這也就意味著,了解不同階段學生的學情,已經成了不斷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前提條件之一。所謂學情,一般指的是對學生學習目的和動機、學習態度、學習焦慮、學習策略、自我評價以及學生對學校、教師教學評價等維度的調查分析。隨著90后、00后邁入大學,高校教師們面臨的學情自然也有了新的變化,對于小語種專業教師來說,因為其專業特殊性,相關專業學生人數較少,師生比較高,更因為專業課程密集以及語言學習的特殊性,師生互動更多,彼此的個體關注度自然也更高,如何對專業學生因材施教,是現階段值得我們高校小語種教師深思的問題。
  為了準確了解現階段小語種專業學生的教學反饋,提升教學效果,因材施教開展教學活動,實現人才培養方案,筆者主要針對本校德語專業本科學生開展了訪談調研,內容包括其學習方式、學習動機、學習態度、學習焦慮、學習策略、自我評價、對專業教師教學的評價等,訪談的學生來自不同的年級,共計16人,其中2人為往屆生,受訪學生均為浙江生源。通過整理訪談結果,結合本專業各位教師的教學經驗,不難發現以下普遍現象:
  1 主要結論分析
  從學習動機來看,90后,包括個別00后學生選擇本專業的理由除了常見的對目標語國家文化、國情感興趣,或者想成為譯員之外,有越來越多的學生是抱著去目標語國家留學、深造的目的,更有個別是為了出國轉學其他專業,因而打算在本科階段打好語言基礎,這也從側面體現出現階段部分學生不僅擁有日益開闊的國際化視野和明確的自我發展定位,同時,這部分動機明確的學生在學習上明顯也更加主動積極。
  從學習方式來看,網絡學習已經成了學生日益依賴的重要學習途徑,對于生活在“互聯網+”時代的大學生,尤其是對小語種專業學生來說,網絡上有比圖書館等實體機構更多可獲取的學習資訊。同時,無論是學單詞、看外語片磨耳朵,還是每天在小程序上打卡激勵自己堅持聽說讀寫方面的訓練,都對他們的專業學習起到了積極地促進作用。但同時,刷手機的學習方式對于一些專注度不強的學生來說,也有負面影響,容易讓其分心,尤其是微信、微博等社交媒體浪費了他們不少學習時間。
  從學習態度來看,大部分學生都比較端正,專業學習興趣濃厚,但個別表示也有同學因玩電腦游戲作息混亂、耽誤正常學習,但由于專業人數較少,帶班老師能較多關注到每個個體,大部分同學都能正常投入到專業學習中來。
  幾乎所有受訪學生都表示了學習焦慮,其中,就業壓力大、不知道未來的發展方向成了焦慮的主要來源,有一半同學表示,為了延緩這種壓力,有留學深造、考研的打算,另一些則表示愿意及早進入職場尋找適合自己的工作,直面這種壓力。此外,受訪的一年級學生普遍表示,適應大學生活、調適心理狀態成了入學后最大的壓力。   從學習策略上來看,基本上每個同學都能主動利用學校的外語學習資源拓寬學習面,同時通過網絡學習等途徑提升專業能力,但幾乎每位同學同時表示,自己的自我監控能力有待提高,尤其是時間的有效率用率不高,不能好好統籌安排自己的時間,社團活動、無效上網活動占用了不少學習時間。同時,無論師生都表示,由于語言專業的特殊性,從課堂體驗來說,小組學習、研討課效果更好,但由于課堂時間有限,外語角等課外學習形式成了必要的補充手段。
  大部分學生在評價自己的專業學習效果時,都表示,低年級階段的語言學習延續了高中時候的學習方式,需要在老師的督促下進行聽說讀寫等方面的基礎技能訓練,但到了高年級階段,自主化學習能帶來更大的專業能力提升,教師更多地起到了引導作用,而不再是簡單的專業教授作用,這種學習體驗對任教不同年段的專業教師來說也是非常值得參考的教學策略。
  從對教學效果的評價來看,在肯定專業教師的教學能力和態度之外,不少學生提出希望教師能讓教學手段更加多樣化,尤其是在高年級的專業學習階段,除了當下常見的研討課、講座之外,他們更希望融入更多慕課、微課、混合式課程、移動互聯網互動學習等多樣化的在線學習手段,希望學習不再受教學時間、地點的限制,能更好地隨時隨地與教師互動,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這對小語種專業本就人數不多、教學任務繁重的教師來說也成了一種挑戰。
  2 對策與建議
  針對上述訪談結果,我們提出了如下對策與建議,以期為提高高校中包括德語在內的小語種人才培養質量提供參考和借鑒:
 ?。?)教師要加強信息技術方面的技能學習。針對90后、00后對網絡學習的高度關注度以及對包括手機在內的移動學習設備的依賴性,教師要有針對地開展課程改革,加強信息技術學習,注重教學手段與網絡技術的結合,開發慕課、微課等“互聯網+”創新課程,對小語種教師而言,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更好地引入更多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的自主學習策略更加多樣化,拓寬學生的國際化視野,更好地實現課程改革。隨著近幾年各高校與國外學校國際交流項目的不斷增多,出國游學、交換、留學的在校生也越來越多,在指導這些身處異國的學生時,在線課程以及在線互動更是成了必不可缺的手段,這種方式有助于拓寬學生深度學習、個性化學習的空間。
 ?。?)教師要豐富學生的課堂體驗。在外語專業的基礎學習階段,低年級學生的課堂學習通常以技能訓練為主,但這些在移動信息時代成長起來的學生通常對傳統的灌輸式教授以及單一的語言操練興趣度較低,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認知興趣,豐富課堂體驗,比如加入每日德語聽力等app中的聽讀訓練,融入微課等可視化內容,編排課堂劇,增加聽讀小打卡訓練,結合時政或網紅事件來教學課堂內容等,讓教學內容和方式更加豐富多樣,貼合學生的日常生活,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從而提升教學效果。
  (3)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全方位的指導。小語種專業教師因為面對的專業班級人數少,日?;佣?,師生關系一般更加密切,更有利于對學生開展全方位的學習指導。這種指導不僅是學習上的指導,而且還應該包括影響學生生活、學習的諸多因素,其中也包括情感、心理、職業規劃等。因為專業的特殊性,我們一般比學工部門的教師更了解學生,能通過多種途徑(班會、談話、微信等)對學生的學習成長提出更有針對性的個性化建議,特別是在疏導學生所面臨的情感、學業、就業、升學等壓力時,能更有效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動機。
  (4)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差異化指導。在外語專業學習上,除了勤奮用功,語言天賦、學習態度、心理狀態等都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效果,對于學習態度懈怠或天生語感偏弱的同學,尤其是針對剛入學尚處于適應期的一年級新生,以及沉迷網絡游戲的同學,專業教師要多關注、多進行專業學習上的引導,開展有針對性、分層次、差異化、個性化的指導。此外,外語專業男生人數向來偏少,而外語教師一般以女性為主,在同男生的溝通交流上,更需要注意技巧。
  3 結語
  所謂教學相長,無論是為了提升教學效果,還是為了提升自身專業能力,教師都要擅長進行教學反思,尤其是在“互聯網+”背景下,針對新一代大學生的學情,針對小語種專業的特殊性,專業教師更要轉換教學理念,改革授課形式,尤其是多考慮學生的需求、動機、興趣、認知規律,因材施教。同時,也要不斷學習包括信息技術在內的新教學技能,做到與時俱進,更要主動吸收國外最新的教學理念,更大程度上實現與國外高校外語教學的接軌,基于新的學情,在專業教學上做到更有的放矢,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養和能力的同時,也能更好地提高專業教學效果,提升高校小語種人才培養質量。
  基金項目:寧波市2014年教育科學規劃研究課題,編號:YGH013
  參考文獻
  [1] 王秀平等.北京市大學生學情調查報告[J].中國大學教學,2008(9):21-24.
  [2] 劉智運.大學生學情調查與分析研究[J].交通高教研究,2003(1):12-15.
  [3] 陳麗,林世員,鄭勤華.“互聯網 +”時代中國遠程教育的機遇與挑戰[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16(1):3-10.
  [4] 岳瑞鳳.基于互聯網思維的大學生職業發展研究[J].中州學刊,2015(7):89-91.
  [5] 史秋衡,郭建鵬.我國大學生學情狀態與影響機制的實證分析[J].教育研究,2012(2).
  [6] Martin, Jean-Pol; Oebel, Guido.Lernen durch Lehren.Paradigmenwechsel in der Didaktik? In: Deutschunterricht in Japan, Heft 12 (Herbst 2007):4-21.
  [7] Roesler, Dietmar. Autonomes Lernen? Neue Medien und “altes” Fremdsprachenlernen. In: Info. DaF 25, 1,3-20,1998.
  [8] 韓棟.90后大學生特點與教育管理方法探析.北京城市學院學報,2010(06).
  [9] 吳一安.外語教師專業發展探究.外語研究,2008(0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8/view-1492197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