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高為師,德高為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茅偉萍
[摘要] 作為教師,只有以身作則,才能使教師的言教發揮更大的作用;只有為人師表,才能使學生從教師的形象中感受到所學道德準則的可信,從而愿意積極行動,促成學生的言行統一。
[關鍵詞] 大局為重 尊重 以身作則 關愛學生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這句我們耳熟能詳的至理名言,不知成為多少個教育工作者施教的座右銘。我就是其中的一個。德者,即高尚的道德;學者,即淵博的學識。從教多年,時刻向這方面努力:以德服人,以學教人,受益匪淺。
一、以大局為重,把工作放在首位
筆者是一名47歲的中年教師,擔任乘風二小五年四班的班主任,并擔任年級組長,工作的壓力可想而知。就在這時,我的弟弟又患尿毒癥,我是既焦急又心疼,忙前忙后,可為了工作,為了我可愛的學生,我沒有耽誤一天工作。由于家庭原因,我又擔負起撫養父母的重任,父母已經80多歲了,再加上身體又不好,一會吃藥,過一階段又進醫院,但為了工作,為了學生,我想盡辦法調整好工作與家庭的關系,仍然沒有耽誤一天工作。
二、若要贏得學生的尊重,首先做尊重別人的楷模
有一位教育專家說過:“人與人之間,像高山與高山之間一樣,你對著對方的高山呼喚:‘我尊重你――’,那對面山谷的回音也會是“我尊重你――”我經常對學生重復這樣一個等式:尊重別人等于尊重自己。要學生相互尊重,而老師更應做尊重他人的楷模,尊重他們的人格,尊重他們的個性……
2005年9月,我新帶一個班,一年四班,這個班最大的特點是借讀生較多,家長忙于生計,無瑕照顧孩子,所以造成了不愛寫作業的學生較多。針對這種情況,我把目光投向問題最大的一個同學。他慣用的手法是老師問之,“我忘了?!蹦敲魈鞄戆?他依然如故。幾次交鋒,我敗下陣來。我開始細心觀察,發現他酷愛勞動,小小年紀,值日做得非常好,而別的同學都是家長代勞。于是,我抓住這個優點并大力表揚。結果,奇跡發生了,他破天荒地交上了作業,并帶動其他學生交作業。我深深地感到,尊重學生的個性,愛好,比空洞的說教,比打與罰更具神奇的效力。
每當請到犯錯誤學生的家長,我馬上熱情地起身讓座,并倒一杯水,交談的內容絕不是告狀,而是探討教育孩子的辦法。開家長會的時候,不說必恭必敬,也是尊敬有加。內容從不是指責性的,而是探討性的。事實上,對家長的尊重,絲毫沒有降低自己的身份。相反,家長更加尊重你,信任你,也使師生處在了非常融洽的氣氛中。
三、以身作則,嚴于律己,為人師表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我親身的經歷,足以證明此言的正確。
記得剛教一年級的時候,班上學生經常亂扔垃圾,即使見到垃圾也昂頭走過去,視而不見。面對這種狀況,我先從自己做起,少說多做,不論在教室,還是在走廊,見到垃圾隨手撿起,久而久之,孩子們也學著我的樣子去做,班級的衛生大有改觀。
大部分學生是在贊揚聲中長大的,從來未意識到自己身上有什么毛病,有時犯了錯誤,不愿意承認。我采取的最有效的辦法是開“自我批評會。”
第一次開班會之前,我猶豫了很久,在學生面前說自己的缺點,畢竟是難以啟齒的事,擔心學生會小瞧自己。激烈的思想斗爭過后,我下定了決心。
班會開始了,54雙眼睛似乎灼燒著我,我的臉熱了,可我還是鼓足勇氣說了起來:“同學們,金無足赤,人無完人,老師身上也有許多缺點……同學們露出驚訝之色,我在自我批評即將結束時說:“每個人的一生,都會犯這樣那樣的錯誤,勇于承認,勇于改正,才是完美的人生……”全場鴉雀無聲,我似乎感覺到了學生心靈的波動?!按藭r無聲勝有聲”,水到渠成,在我的鼓勵下,學生紛紛舉手,爭先恐后地說自己最近、以前,乃至學齡前犯過的錯誤,并決心改正。做總結的時候,我也哽咽。但是我很輕松,因為我的心靈如春雨洗過了一般。
在那一天,每個同學寫了一篇日記,而每個同學所表達的意思是一致的,老師在我們面前做自我批評,我愿意向老師學習,和老師做朋友。也就是從那天開始,我和這些學生成了名副其實的朋友。在我的教科書中,常常夾著學生想找我談心的的字條,下課時,身后跟著想要幫我拿東西的學生。如果連著上課,就有給我倒水的學生,有許多同學跟我說過他們心中的小秘密。在與學生朋友式的交往中,我成功地走進了他們的世界。
四、關愛學生,給學生一種溫馨的感受
每天,家長把學生交給我們的同時,也交給我們一種責任,我比較看重這份責任。從教多年來,我領生病的學生去醫院看過病,給沒吃早飯的孩子買過早餐,經常為學困生補課。這幾年總有得水痘的學生,一得就是十幾個,我從來不用家長提示,利用午休時間,下班時間,為學生補課,對于家長沒有及時接走的孩子,我就陪著他們等家長,甚至送他們回家。今年五月份,我班任×因車禍骨折,因擔心落課,在家不安心,她的媽媽給我打電話,我及時安慰學生,并經常給學生發短信,交流信息,抽時間給她補課。家長激動地說:“雖然我的家庭失去了一種愛,但我從老師這得到了另一種愛?!?
五、以知識的魅力影響學生,讓學生敬佩自己
在學生的心目中,老師是知識的化身,老師知識的含金量有多少,直接影響學生對老師的評價。因而在學生面前,我們應始終扮演博學多才的角色,才能贏得學生的敬佩。
我深知我自己的文化不高,只是中師水平,大專也沒學多少知識,教學水平也不高??墒?走上教師崗位了,如果不努力,就會誤人子弟。所以我不斷努力提高自己,揚長避短。比如,我的查字典速度極快,我就隨時在同學面前展示自己,并告訴學生字典是我們最好的老師,以自己的示范行為培養學生養成好的學習習慣。我過去理科不錯,所以在語文教學中經常以科學的態度講解語文,學生認為老師知識極為豐富,非常欽佩我,憑借多年教學的功底,憑借我平時知識的積累,上語文課時,結合課文內容,不失時機地滲透方方面面的知識。例如,講《長城》,我會談我登長城的感受,講《桂林山水》,我會說說巖溶地形,并把親自拍攝的照片展示給學生。學生的的求知欲被激發了,一個個瞪大眼睛,傾聽老師的講解,生怕漏掉一個字,并紛紛舉手問這問那。為了不耽誤教學進度,我會友好地告訴他們“聽好下面的課,下課來問我。”于是,他們立即坐好,全神貫注地聽課,下課鈴一響,立刻把講臺圍得水泄不通。語文課下課時間,成了我們師生交流課外知識的固定時間。
孩子們有了變化,原來不愿意上語文課的同學盼著上語文課,不愛看書的同學偷偷啃讀起家長買的,放置了很長時間的書。有許多同學準備了一個詞匯積累本,專門積累我上課時說過的成語及其他好詞好句。我班的孫雨琪,曾慶麒幾位同學詞匯相當豐富,有時組的詞語我都不會,還得查一查。家長激動地說:“我的孩子每天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寫語文作業。他說他佩服老師,就愿意寫老師留的作業。”
30年的實踐讓我深深地體會到:要想做一名學生喜歡的老師,就要時時處處做學生的楷模,凡是要學生做的,教師率先垂范,喊啞嗓子,不如做出樣子。同時,要不斷提高自己做一個學識淵博的人,才不枉“師范”之稱謂。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0030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