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大學生家庭教育的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陸慶生

  摘要:學生教育應該是學校、社會和家庭三方的共同事業。大學生的家庭教育工作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的影響和條件的限制,一直被許多大學生家庭所忽視。高等教育階段的家庭教育具有特殊性,大學生的家庭教育主體已不僅僅是早期的智力教育,教育內容多樣化、教育渠道遠程化、受教主體的自我化等,都帶來了新的挑戰。因此,加強大學生家庭教育工作已成為亟需深入思考的問題。
  關鍵詞:家庭教育方法 大學生
  高等教育階段的家庭教育具有特殊性,大學是人生歷程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受學習環境的變化、個人全面發展的需要、未來發展方向的定位等因素的影響。目前,大學生家庭教育在高等教育領域長期是一個空白,所以大學生家庭教育日益受到專家學者的普遍關注,也引起了學校、社會和家庭三方面的高度重視。
  一、大學生家庭教育的缺失
  學生的教育應該是學校、社會和家庭三方的共同事業,家庭教育不是中、小學學生的“專利”。但是,當前大學生的家庭教育工作由于各種主客觀原因的影響和條件的限制,一直被許多大學生家庭所忽視或者曲解,表現為:一方面,目前在校大學生人數多,絕大多數是獨生子女,入學年齡偏低,他們的責任意識、辨別是非能力、獨立生活能力、自主的學習能力等普遍較差,獨立處理同學、師生關系能力不足,無論是心理上、精神上,還是實際生活上,都有對家長的依賴性;另一方面,家長們片面地追求學歷、專業、成績和就業等急功近利的教育方式,卻很少關心和了解他們在想什么,造成大學生家庭教育的嚴重缺失,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和事業發展。
  二、大學生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1.有利于充分發揮家庭的獨特作用。由于學生無論是經濟上、生活上、工作上,還是精神上,都要依賴于家長,家長對學生今后能否繼續學業和將來工作的選擇都起著重要作用。家庭教育是一種建立在一定親情基礎上,通過家庭成員的親身示范、情感交流和家庭氛圍的影響,以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方式進行的教育。它具備學校教育所沒有的特點和功能,具有自身獨特的優勢和作用。家長們不應片面地以學歷期待和職業期待來取代對子女良好個性和意志品質等多方面的培養。
  2.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每位大學生由于家庭出身、知識基礎、交際環境和遺傳基因等因素的差異,在人生價值取向、學習動力、接受能力和自律意識等方面存在千差萬別。家長是對子女最了解的人,教育子女家長有責任也有義務積極了解學校的教育工作,配合學校開展工作,及時向教師反映子女的有關情況,以便于教師全面掌握學生的基本情況,家校雙方一起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引導工作,真正提高教育效果,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3.有利于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F代意義的大學不僅承擔繼承、傳播、創造知識和培養人才的歷史職責,還擔負服務社會、提高國民素質等社會職能,而且大學的職責和職能不是一成不變的,要經過一個逐步發展完善的過程。學校與家庭要建立雙向的溝通機制,加強大學生家庭教育工作,在指導家長更新家庭教育理念、改進教育方法的過程中,不斷實現和完善高校向家庭滲透教育的社會職能。
  三、大學生家庭教育的內容
  1.培養子女的社會(家庭)責任感。目前大學生普遍缺乏社會(家庭)責任感,這對于今后的社會、家庭、國家、文化的發展和穩定等都會產生重大影響。需要靠父母言傳身教來進行,教育子女要有一個正確的對待社會、家庭的態度,主動承擔起社會人的歷史責任。
  2.關注子女心理健康。在我國,大學生有心理障礙者占16%~25.4%。大學生心理問題已成為大學生休學、退學、非正常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父母應學習必備的心理學知識,發現子女出現不良心理個性苗頭時,要及時引導。
  3.幫助子女職業規劃。每個人的先天素質與后天影響各不相同,家長們應根據社會需求及孩子本身條件對他們寄于適度的期望,以適合的就是最好的為標準,幫助子女規劃自己的事業和人生。
  4.鼓勵子女參加實踐。大學階段區別于以前中學教育階段最重要的就是學以致用的能力培養。我們的獨生子女最缺乏的是從小的磨煉。因此要鼓勵子女有重點地參加各種集體活動,特別是班級和社團的活動,鼓勵子女在假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對于子女成長非常必要。
  5.教育子女學會理財。家長需要培養子女對金錢的責任意識和規劃能力,讓他們學會對自己經手的每一分錢負責。家長可以讓子女匯報每周的費用使用情況,從而幫助其有計劃、有目的地消費,父母也要控制經費的給予度,且在每個假期和子女一起商定好下學期經費使用原則。
  四、大學生家庭教育的方法
  1.平等法。家長對子女有撫養、教育的責任。許多家長覺得辛辛苦苦賺錢養子女,必須服從自己,應該尊重家長,聽從家長的正確教誨。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子女必須惟命是從于家長。作為家長,應改變觀念,要用民主的態度對待子女,要把子女看作是與自己平等的人。
  2.尊重法。我們尊重子女,子女才能尊重我們。有的家長只希望子女對自己言聽計從,而不能有自己的觀點或者申辯一下,不然就對子女大聲訓斥。這種子女長大后很可能是一個人云亦云的人,沒有自己的觀點,個人的特長就會得不到發展。
  3.感情法。人的成長不但需要物質,也有精神、情感的需要。家長往往忽略子女精神、情感的需要,造成子女和家長就沒話說。長期下去,子女和家長相處會變得越來越尷尬和疏遠。
  4.自由法。很多家長把子女管得很嚴,卻往往吃力不討好,甚至引起悲劇。家長應當首先相信子女的能力,在給予他們適當的指導和建議前提下,給子女一個自由發展的空間。要根據子女的特點和家庭條件,采取因人因時因事而異的教育方法。人與人是有差異的,承認差異、發展自己的特長是幫助子女成才的關鍵。
  5.統一法。家長要經常、主動的去學習和了解學校的教育目的、內容和要求,做到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的統一,否則子女將無所適從。另外,家庭成員之間教育的觀念要一致,否則子女不知道聽誰的,結果就誰的都不聽。
  6.榜樣法。家長是子女第一個模仿的對象,事實證明,我們從一個孩子身上可以看出這個家庭的家庭文化狀況。家長一定要做好正面的榜樣,積極營造“學習型”家庭氛圍,不斷提高自身的素質和修養,要求子女做到的至少自己在子女面前要做到。
  7.寬容法。子女在成長的過程中,自然會經常犯錯誤。家長應該正確、寬容地對待,幫助子女盡快改正錯誤,做到潤物無聲,萬不可操之過急,子女每改正一次錯誤,也是一個進步。
  8.鼓勵法。許多家長有個壞習慣,當子女取得好成績時便說:“是不是偷看來的?”當子女成績差時又說:“你從來都是這樣差的。”盡管是很隨意的一句話,卻大大傷害了子女的心。在家庭生活中,應該多鼓勵、少批評,多幫助、少責備,這對已經成年的大學生效果會更好。
  總之,由于各家庭具體情況不同,在家庭教育的具體形式和方法上要靈活多樣。不管你采取什么方法來教育子女,只要讓你的子女感到生活幸福,學習愉快,身體、心理健康,對社會富有責任感,對自己充滿信心,對前途滿懷希望,天天有收獲和進步,那么,你就是個成功的家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00911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