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高等職業院校精品專業內涵建設的著力點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周勁松

  摘要:創建以精品專業為代表的專業品牌是當前高職院校內涵建設的主要任務。本文在剖析高職精品專業基本特征的基礎上,分析了高職精品專業內涵建設的主要任務。加強高等職業院校精品專業內涵建設應重點從6個方面著力:建立“伺服型”專業培養目標調控機制、加快以“校企合作、產學結合”為特征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構建適應專業培養目標需要的人才培養方案、建設以“雙師”與“團隊”為特征的專業教學隊伍、實施專業研究能力建設工程、推進專業管理制度建設。
  關鍵詞:高等職業院校;精品專業建設;著力點
  作者簡介:周勁松(1969-),男,湖南漣源人,湖南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等職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識碼:A 文章編號:1001-7518(2008)02-0037-03
  
  專業建設是高等職業院校辦學最重要的基礎建設,是學校辦學思想和辦學思路的具體落實。專業建設水平是學院辦學水平、師資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綜合體現。通過建設一批特色明顯、質量過硬、具有示范作用的高水平精品專業,并以此帶動學校專業結構的整體優化和專業建設水平的全面提高,是廣大職業院?;A能力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精品專業的基本特征
  
  高職精品專業指建立在先進教育理念基礎上,適應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專業改革成果和建設水平在一個方面或幾個方面達到較高水平、人才培養具有明顯特色的優質專業。精品專業是高職院校的支柱和窗口,是學校教學穩定性和高職品牌創建的基本保障,在增強學院的吸引力、凝聚力方面發揮十分重要的作用。高職精品專業的基本特征主要表現為專業的前瞻性、技術性、特色性和示范性等方面:
  (一)精品專業的前瞻性
  精品專業具有明確的創新導向功能。高職精品專業的設置和建設必須適應區域經濟結構、產業結構調整和就業市場變化的需要,并根據區域經濟發展預期和趨勢進行培養目標、培養方案的調整,確保適時輸送企業急需的技能型人才。高職精品專業與當地主導產業的緊密結合,是建設“亮點”專業的主要途徑,也應該成為區域內特色優勢產業的驅動力量和智力保障。
 ?。ǘ┚穼I的技術性
  高職精品專業不再是通常意義上的“學科專業”而主要體現為“技術專業”,因此,高職精品專業的知識、能力構成應面向明確的職業技術崗位,人才培養要具備職業崗位技術工作的針對性、適應性和應用性。與傳統高校的學科專業強調專業知識的完整性、系統性和邏輯性相區別,高職精品專業應突出崗位能力培養的針對性、有效性和可遷移性。如果說傳統高校的專業是學科導向的話,高職精品專業應嚴格執行職業導向。
  (三)精品專業的特色性
  高職精品專業在區別于傳統高校學科專業的同時,必須具有獨特的區別于同類專業的鮮明特色。精品專業的特色集中體現在人才培養方案的設計、人才培養過程的實施和人才培養質量等方面。而人才培養質量作為精品專業特色的顯性特征,成為社會和廣大考生是否認同的主要標志??梢哉f,人才培養方案與培養過程的持續創新,是保證人才培養質量的前提和基礎,具有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職業適應能力強、社會認可度高的畢業生則是維系和推動精品專業特色建設良性循環的基礎力量。正因為如此,高職精品專業特色性的評價應重點落在對畢業生就業質量和社會反應等方面,而不是對專業建設的技術分析上。
 ?。ㄋ模┚穼I的示范性
  高職精品專業建設以教育觀念轉變為先導,以專業內涵建設為主要內容,以示范能力提升為目標,因此,高職精品專業具有明確的示范、引導和輻射作用。一方面,高職精品專業的教育教學改革實踐代表當前職業教育的發展方向,為高職院校專業建設提供成功的案例;另一方面,精品專業建設過程中形成的質量標準、教學標準、人才培養模式、專業建設模式可為同類專業建設提供參考;第三,高職精品專業配套的師資力量、實習實訓設備和其它資源的共享將促進區域內高職院校專業整體實力的提升。
  
  二、精品專業內涵建設的著力點
  
  高職精品專業的建設包括規模擴展、硬件設施投入等內容,但從當前高職院校的現狀來說,強化先進的專業建設理念、建立與就業崗位高度一致的專業人才質量標準和教學標準、建立符合技能型人才成長規律的教學模式、建立促進教師隊伍成長的隊伍建設模式、建立保障教學質量要求的管理模式、形成特色化的建設模式等內涵建設任務尤為迫切。筆者認為,加強高職精品專業的內涵建設應著力于抓好以下的工作:
 ?。ㄒ唬┙ⅰ八欧汀睂I培養目標調控機制
  專業培養目標在專業建設中具有基礎性的地位和全局性的影響,而專業培養目標是隨著市場變化和技術發展而發展的,建立專業培養目標調控機制是保持專業建設活力的有效途徑。為此,首先要建立主要由企業專家和技術人員、相應崗位的優秀工人及專業教師組成的專業培養目標調控專家系統,并建立培養過程不間斷跟蹤、培養目標隨市場需求調整的工作機制;第二,要建立同步響應、快速反應的專業培養目標調控市場跟蹤系統,通過對企業和專業人才市場進行跟蹤調查、對畢業生進行回訪和跟蹤調查,及時掌握市場對專業技術人才需求的變化和技術發展狀況,作為專業培養目標調整的主要依據;第三,建立包括對職業崗位復合和分化、職業崗位能力需求變化、崗位人才需求數量變化進行評估的系統,以此保證專業培養目標調整決策的科學性和調控行為的有效性;第四,要建立專業培養目標調整系統。根據市場職業崗位的分化,合理調整培養目標的專門化方向和相應培養方案,增強人才培養工作的針對性,同時根據市場變化調整專業人才培養規模,確保畢業生具有較高的就業質量。第五,建立專業培養目標調控實施系統,針對培養目標設計科學有效的人才培養模式,實施人才培養方案。
  (二)加快以“校企合作、產學結合”為特征的人才培養模式改革
  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是當前高職教育改革的重點,更是精品專業建設的突破點。高職精品專業建設要堅持校企合作、產學結合的專業辦學方向,創建學校與企業相結合,教育規律與人才市場規律相結合,課堂教學與現場教學相結合,校內實訓與頂崗實習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重點構建四條高技能型人才培養“走廊”:一是構建高技能型人才培養“課堂走廊”。通過“課堂走廊”,促進學生的基礎知識、專業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強化學生基本技能的訓練,使學生在仿真環境下綜合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技能完成作品的制作,培養學生基本的職業素養,解決學生專業基礎知識的傳授和職業崗位需要的基本技能的培養;二是構建高技能型人才培養“企業走廊”,使學生感受真實的生產氛圍和企業文化,熟悉生產設備、生產工藝、生產流程和生產管理,并培養學生專業知識的應用能力,強化專業知識和技能在職業崗位的綜合運用能力,使學生完成由學習者到職業人的轉變;三是構建高技能型人才培養“人文素質走廊”。通過開發必修模塊課程、選修模塊課程、活動模塊課程和主要在企業實訓和頂崗實習中實施的實踐模塊課程,培養學生適應社會生活的能力、適應職業生涯發展的能力和創新精神與創業意識;四是建立以過程性、診斷性評價為主體,終端評價為標尺的人才培養“評價走廊”。要建立適應課程教學、實驗實訓項目、課程綜合實訓等多樣性的評價方式,要發揮評價的激勵作用,設計科學的評價體系,重點體現專業知識的應用和職業技能的要求,要根據不同的學習階段,分別采取單項目評價、多項目評價和綜合項目綜合評價等工具,并根據實踐性教學特點,擴大學生的作品、產品和設計方案等評價工具的應用范圍。

  (三)構建適應專業培養目標需要的人才培養方案
  人才培養方案是確保人才培養目標實現的技術方案,構建與本專業人才培養目標高度一致的人才培養方案的關鍵在于建立符合職業教育教學規律、可調控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以及教學管理體系和教學評價體系。首先是要建立模塊化課程體系,即緊貼職業崗位要求建設人文素質與職業素質課程、專業基本能力課程、專業專門化課程、專業實踐能力課程等課程群,并實現課程群內課程結構的模塊化,體現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相互融合。應完善課程內涵的建設,引入企業工程實例和應用技術研究項目,不斷豐富課程資源。其次應圍繞專業培養目標,實施因材施教。要制定專業基本能力標準,優化人才培養過程,提升專業基礎能力;要按照細分職業崗位的需求,為學生制訂專門化方向發展計劃,并制訂分模塊的質量標準和教學標準,使學生達到基本質量的前提下,在某一細分職業崗位領域內具有精湛的職業技能;要根據職業特點和技術崗位特點,專項制定人文素質和職業素養標準,開展以人文教育為基礎,以職業道德為核心,以職業習慣養成為重點的培養工作,確保畢業生具有良好的社會適應能力、職業崗位適應能力和從業行業適應能力。最后是堅持“教、學、做合一”的總體原則,將現場教學法、案例教學法、項目教學法、討論式教學、任務驅動式教學法引入課堂,實踐教學中鼓勵學生產品制作和自行設計項目,在豐富教學內涵的同時,實現教學相長。積極利用現代化教學手段,豐富教學媒體,推進計算機輔助教學,提高課程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
 ?。ㄋ模┙ㄔO以“雙師”與“團隊”為特征的專業教學隊伍
  高素質專業教學團隊建設應以專業帶頭人培養為重點,以中青年專業骨干教師培養為支撐,以結構優化為主線,著力更新教育觀念,提高教師的改革意識、實踐能力與專業研究能力。為此,要進一步完善適應高等職業教育教學改革與學院發展要求的師資培養、管理、考核機制,營造良好的學風、教風和校風;要依托校辦企業、利用與企業聯合辦學、制定專業教師技能考核制度和采用“送、下、帶、引”方法等,鍛煉專業教師隊伍。采用從企事業單位聘請技術專家、能工巧匠擔任兼職教師,建立和充實兼職教師人才庫;要采取進修、引進、外聘等多種措施,大力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素質。
  (五)實施專業研究能力建設工程
  為有效提升專業研究能力,應針對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建立專業研究促進機制和保障機制,并依托專業資源開展教育教學研究和應用技術研究,顯著提高專業研究能力和教師專業教學水平,才能形成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與課程體系、教學管理、人才培養質量、應用技術研究成果等方面的優勢和特色。一是要建立應用技術研究的導向和保障機制。鼓勵教師積極參與應用技術研究和科技服務等科技活動,并將技術研究成果作為教師業務能力考核的重要依據。要通過對企業的技術難題進行征集和聯合攻關、科技培訓與咨詢、技術服務等手段,增強為區域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直接服務的能力;二是要建立教學研究促進機制。確立教育教學研究的先導地位,建立促進教育教學研究的長效機制。緊密結合專業建設與教學改革實踐,開展人才培養模式、課程體系改革、人才質量標準等方面的研究。
 ?。┩七M專業管理制度建設
  專業管理制度的完善和提高是保障專業建設措施和項目得到全面落實的有效保障。專業管理制度的建設要以教學思想和管理思想改革為先導,以制度創新為核心,建立與專業人才培養相適應的教學運行機制,才能實現教學資源得到合理有效配置、教學過程得到有效監控、教學質量得到有效保障的預期目標。首先要制定精品專業管理辦法,進一步優化專業管理。要確立學院對精品專業建設的統籌安排和系部對建設項目的管理職能,充分調動數控教研室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力,理順精品專業建設中各部門工作職責關系,實現管理效益的最大化,實現資源配置的最優化。其次是要制定課程管理辦法,不斷優化課程體系。加強課程建設管理,建立課程提取、建設和退出機制。根據人才市場需求和職業崗位的要求,對接專業最新應用技術和工藝發展狀況,提取相應的課程進入專業課程體系;對新設課程設立課程建設項目組,并邀請現場工程技術人員共同研究課程內容安排、課程目標設定,共同開發課程教材;對與市場需求脫節或已老化的課程,經專業指導委員會研究確認后,應退出專業課程體系。第三是要制定課程教學質量標準,落實各教學環節基本要求。規范教學過程和環節的教學行為,促使教師周密設計教學過程,準確把握素質、知識和技能要求,規范實施課程教學,確保教學質量。最后是要建立教學質量過程監控機制,全面保障教學質量。制訂嚴格的教學過程管理辦法,實施對教育教學行為的過程評價,確保專業建設目標和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
  打造精品專業,創建專業品牌,是廣大高職院校面臨的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通過發揮精品專業建設的導向作用,推進專業辦學模式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不斷深入,顯著提高精品專業的品牌效應,必將促進高職教育改革發展環境的優化,提高高職教育的社會認可度,引領高職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光.建設示范性高職院校的質性思考[J].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7,(1).
  [2]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Z].教高[2006],16號.
  [3]范唯等.關于加快建設示范性高職院校的思考[J].教育發展研究,2006,(10A).
  [4]杜冬云.面向市場的專業建設[J].湖北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1).
  [5]劉傳林.適應行業需要創建特色專業[J].中國高等教育,2005,(19).
  [6]劉沂蒙.關于高職院校專業設置特色化的思考[J].浙江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3).
  
  課題項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重點課題《湖南產業結構調整背景下制造類創新型高技能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階段性研究成果,課題主持人:金瀟明。(課題編號:XJK06AZC00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01447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