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家庭教育創新發展熱點問題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魏文琦
由廣東省教育廳主辦、廣東省中小學德育研究與指導中心承辦的“廣東省中小學家庭教育創新發展研討會”于近期召開。家長學校取消收費后,如何更新觀念、籌措經費、整合資源,促進家庭教育模式、內容、方法的創新發展?代表們獻計獻策,介紹了寶貴的工作經驗。以下是代表的發言摘要。
廣州市教育科學研究所蔣亞輝、戴雙翔:家長學校誰來教?除傳統的中小學、幼兒園校長、教師外,還可以拓寬渠道,像高校、科研機構從事家庭教育研究的教師、科研人員,一些社會機構、服務團體的相關工作人員,家庭教育成功人士與優秀家長,社會知名人士,志愿服務工作者等等,都可以吸收到家長學校工作中來。此外,當前亟需在高等院校開設家庭教育學專業及其相關課程,培養家庭教育工作專業人才;同時大力發展社會服務系統,將更多的經過專業培訓的家庭教育社會服務工作者充實到家長學校工作中來。
家長學校教誰?在時間序列上應根據家長子女的年齡不斷“上延下伸”,從傳統的學齡期向兩端延伸與深化,逐步擴展到從未婚青年直至老年人;在空間結構上應從普通學校子女家長拓展到各種特殊類型、具有各種特殊需要的家長,由此形成家長學校多元化、多類型發展的格局。如新婚學校、孕婦學校、新生兒家長學校、嬰幼兒家長學校、中小學家長學校、大學生家長學校、祖輩家長學校、留守兒童家長學校、流動兒童家長學校、新市民家長學校、企事業家長學校、城中村家長學校、單親家庭家長學校、失足兒童家長學校、特殊兒童家長學校等。
家長學校教什么?應逐步由當前的傳授家庭教育知識、技能與方法走向更加全面和開放,擴展到家庭生命周期的各個方面,以滿足各階段的教育需要,為整體提高家庭生命質量打下堅實基礎。
家長學校怎么教?在最為傳統的中小學、幼兒園主導的家長學校中,教學方式方法如果運用得當、靈活變通,依然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如有的小學就摸索出“六位一體”的家長學校教學方法――單元整體教學法、變序教學法、三段教學法、學導式教學法、情境教學法、橫向互動法等六種教法,以及引導計劃法、自學反饋法、集中學習法、交流討論法、共學提高法、咨詢答疑法等六種學法,在實踐中產生了很好的效果。
梅州市婦聯:我們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的優勢,與梅州電視臺和《梅州日報》聯合舉辦訪談欄目、舉辦大型咨詢座談會,大力宣傳家教知識。自2002年開始,市婦聯、市教育局每年都聯合舉行百名優秀小公民表彰暨文藝表演大會、“講文明、揚美德、做好母親”和“爭做合格小公民”演講比賽、“講文明、講道德、做優秀小公民”征文比賽、“例說合格家教”征文活動,得到了廣大家長、家教專家、老師、學生的大力支持。同時,我們充分利用城鎮家庭相對集中的優勢,變“請進來”為“走出去”,把家教知識送至廠礦企業,把家長學校辦到單位宿舍區。如平遠縣第一小學主動與縣城各單位聯系,在各單位宿舍區設立授課點,宣傳科學家教知識。我們還積極與電影公司聯系,取得他們的支持,把家教知識宣傳片送到邊遠山區進行播放,廣泛宣傳家教新觀念、新方法,在農村樹立家教新風尚。
深圳市教育局:我們將素質教育延伸到了家庭。羅湖區螺嶺外國語實驗學校由全體學生家長自愿、教師參與組成義務教育服務隊伍,即家長教師聯合會,家長代表與校領導共同擬定《聯合會章程》,分學校、年級、班級家長委員會三個管理級層。家長自愿為學校提供無償服務,利用自身的專業才能和工作經歷,對學生進行課外輔導或舉辦講座。如身為醫生的家長為學生進行“青春期心理衛生”專題講座,從事文藝工作的家長為學生進行“世界名畫”“世界名曲”欣賞講座,軍人家長為學生開設“4點半軍?!?,培養學生的國防素質等。一些具有較高素質的家長,學校聘請其為學校管理、決策顧問,對教師或管理人員進行相關培訓。
福田區開展了“特區學習型家庭構建”專題研究,探索中小學如何指導、推進學習型家庭構建的策略和規律,并根據特區學校實際付諸實踐。組織該區各校每個學期制訂“學習型家庭構建”計劃,為參與的家庭制訂“創建學習型家庭行動計劃”“親子活動方案”等。開展一系列構建學習型家庭的活動,如改善親子關系的“共同營造溫馨的家”等主題活動,營造學習氛圍的“共讀一本書”活動,家校共建的親子讀書報告會等。還針對工人家庭、干部知識分子家庭、原本地居民家庭等進行分類指導,提出了相應的學習型家庭構建策略。
清遠市佛岡縣教育局:我們編印了《家教專輯》,把雜志上有關家庭教育的知識資料印發給家長學習,同時動員廣大家長投稿、定期閱讀,從而學到更多切實可行的家教方法。通過互相學習、交流家教的成功經驗,收到了很好的宣傳教育效果,促進了家長教育觀念的更新。
潮州市湘橋區昌黎路小學:我們根據不同類型的家庭,采取不同的育子方式。經濟充裕、住房寬敞、孩子比較懂事的家庭,我們開展了“學習型家庭”活動,以讀書為紐帶,以文化為載體,既增進了兩代人的親情,提高了家長的綜合素質,又能與親子真情溝通,陶冶孩子的美好心靈。部分家長雖具有一定科學育子理念,但家庭經濟不甚寬裕,孩子也存在某種不良現象,我們則采取課題科研的方法,加強家庭教育的實驗。比如根據“榮辱觀”“愛國、守法、誠信、知禮”等,親子共同求知、共識、踐行和總結經驗,從明晰到確立正確道德觀念,變觀念為實踐,形成良好行為習慣。如在培養良好行為習慣方面,許多家長從實踐中總結了6條措施:(1)從小事做起,積少成多,堅持不懈,聚沙成塔;(2)以中今古外的杰出人物為榜樣,讓孩子懂得從小要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3)不斷延伸行為規范,重在培養孩子如何做人;(4)允許孩子犯錯誤,啟發誘導,讓孩子學會自我改正;(5)多與孩子溝通,用正反典型事例讓孩子判別是非;(6)多讓孩子踐行,在踐行中學習,在學習中提高,從而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潮州市實驗學校:在以“讀有益的書,做有用的人”為主題的首屆校園讀書節中,我們除了向家長發出創建書香家庭的倡議外,還讓學生帶動家長積極參加“歡樂親子讀書”活動:一、二年級的小同學講讀相結合,在父母的陪伴、指導下掌握知識,獲得與父母共讀的樂趣;三至六年級的同學與父母共讀一本書,讀完后談體會、感受或展開辯論。不少家長還親自帶著孩子走進大自然,一起去尋找書本中的相關知識。在“家庭百科知識競賽”和“與名家面對面讀書漫談”活動中,家長們與孩子一起分享讀書之樂,對如何指導孩子養成好讀書、讀好書的習慣也有了更好的辦法。學校圖書館自2006年9月落成后,每逢周六上午免費對學生、家長開放,成了不少家庭共讀共學的好去處。
江門九中:我們初步形成了一套較完整的講課系列計劃,大致包括:(1)校史、校風介紹;(2)中學學習的基本情況及對策;(3)關心孩子的課余生活;(4)把審美、情趣引入家庭;(5)家長素質、家庭環境、家庭氣氛對孩子的影響;(6)青少年心理特點;(7)注意孩子的交往傾向和思想變化;(8)愛國主義教育在家庭教育過程中的實施。不少家長反映講授內容結合實際,深入淺出、入情入理,使人收益匪淺。
連州市中小學家長學校:我們每學期都邀請有關專家或學校領導進行專題講座,如“家庭教育中的做人與作人”報告會、“感激、感動、感恩”家庭教育知識講座、團中央《知心姐姐》雜志社心理健康教育講座、“隱藏在孩子缺點背后的秘密”和“你的孩子真棒”家庭教育知識專題講座。參與的家長很多,每位家長都感悟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重養重教。為了做好一年級新生的轉接工作,與家長形成合力,我們召開了“家校合作,共同為學生的明天而奠基”講座,家長們更加明確了自己的教育方法,找到了自己的教育方向。針對學困生家長教子方法匱乏的情況,我們請家長學校工作做得比較好的校長做講座,這些講座都能結合他們學校的特點,反響很大,家長甚至當場索要講稿。
韶關市武江區紅星小學:我們改變了“家長開會,學生放假”的傳統做法,家長會那天,孩子們都早早地來到學校,精心布置教室。家長會形式多樣化,有交流式,師生、家長就教育中的共性問題進行探索,或做個案分析,或開經驗交流會;有展示式,展覽孩子的作業、作品、獲獎證書或學生現場表演等,每位家長都和自己的孩子坐在一起分析作業,一起翻閱其他學生的作業、作品,讓家長在班級背景中了解自己的孩子;有表揚激勵式,老師和家長共同說孩子的優點,在全班家長面前表揚自己的孩子。
陽江市江城第十小學:我校有2/3的學生是留守家庭兒童,基本由隔代家長(爺爺、奶奶、外公、外婆)照看。這些隔代家長雖然都能以其樸素的情感和傳統的經驗教育孫輩,但普遍缺乏科學的知識和方法。我們在辦好家長學校的基礎上,于2006年6月又創辦了全區首間隔代家長學校。在教學內容和方式上,我們從單一走向多樣化。有時集中講授,有時講授與討論相結合,有時做經驗交流,有時也采用影視等電化手段。許多老人上課后,回去運用了這些教育方法,覺得挺管用,就很主動也很喜歡來學習。為了鼓勵他們積極參加,我們每學期都評選一批“育孫有方”優秀隔代家長和優秀老師,進行表彰和獎勵。
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學:我們開展了“千名家長上學堂”的家庭教育系列活動。家長們把成立班級家委會、自主組織家長沙龍、親子體驗、互助聯盟等當作提高自身素質,完善自身形象的需要,當作與孩子交流的需要,加強了與學校的聯系。如“尋找孫中山革命足跡”大型親子活動、“愛心媽媽”系列活動、扶貧助學、迎新年聯歡、參觀消防基地、參觀110指揮中心、尋找春天活動、參觀氣象站、參觀中山日報印務中心等等,既促進了親子溝通,也為學生提供了社會實踐的機會。
本欄責任編輯 魏文琦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02772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