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把以人為本貫穿在留守兒童教育的始終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在當前農村小學中出現了很多留守兒童,而這些兒童大部分的心理素質較為脆弱,所以需要農村小學班主任在日常管理過程中強化留守兒童教育,懂心理、講技巧、重方法,有效提升小學低年級留守兒童的教育水平。
  【關鍵詞】 小學;低年級;留守兒童
  只有班主任擁有良好的教育智慧,才能夠讓老師更好地應對班級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因此,在小學低年級留守兒童的教育過程中,需要老師懂心理、講技巧、重方法,才能夠讓留守兒童更加健康地成長。
  一、人文關懷,情感教育
  一個人性格塑造與形成的關鍵時期即兒童時期,對二年級學生來講,他們心智不成熟,又沒有在爸爸媽媽的呵護下長大,缺少親情支撐,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在家里,他們和監護人接觸的時間多,而在學校,班主任就是他們的親人,班主任應時刻觀察孩子的心理狀態,有目的性地對留守兒童實行心理指導,以真情打開每一扇幼小的心門,解開每一個心結。部分留守兒童因長時間缺乏父母管束,脾氣暴躁,總是欺負他人;而部分留守兒童表現出寡言少語、情緒低落、性格孤僻等現象,班主任在平時的管理中需仔細觀察學生的情緒、表現、學習、身體,多跟學生談心、交流,關注孩子的點滴進步,及時表揚、鼓勵,增強他們的信心。
  二、習慣塑造,養成教育
  二年級學生年齡小,缺乏父母的監管,有很多不良習慣,對一些應有的文明禮儀也不知曉,這對他們今后成長與發展是不利的。故而從小對學生進行良好習慣培養很有必要,具體包括:
  第一,加強留守兒童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大部分留守兒童上課習慣較差,無法跟上上課節奏。故而班主任需結合二年級學生年齡特征,制定學習習慣規則。
  第二,加強留守兒童良好日常行為習慣培養。①對留守兒童實施自我管理習慣教育。留守兒童缺少父母管束,在爺爺奶奶溺愛教育下,他們的自我管理能力低下,為幫助二年級學生養成良好行為習慣,教師可選擇有較強自我管理能力的同學發揮榜樣作用,或根據留守兒童家庭、性格等情況,制定與實際情況相符的自我管理內容和方法,合理引導,實現從良好行為的被動管理到自覺管理;②注重對留守兒童實施文明禮貌習慣教育。禮貌屬于行為的外在表現,展現的是人的內在修養,凸顯的是一個人的自尊與尊重他人的理念意識。留守兒童因缺乏父母管束,爺爺奶奶的溺愛可能會讓他們的文明禮貌習慣缺失,有必要對留守兒童實施文明禮儀教育,告知他們在生活中、學習中盡可能多地使用“您好”“請”“對不起”等話語,在公共場所要排隊,不可惡言惡語重傷他人等,促小學生從小就養成良好道德素質。
  第三,加強衛生勞動習慣教育。通常情況下,留守兒童因父母不在身邊,獨立能力會更強,也有愛勞動的習慣。不過部分留守兒童卻因監護人的溺愛,什么都不愿意做,個人衛生習慣差,班主任需對他們進行良好個人衛生習慣教育,告知他們不可穿拖鞋到學校,所穿衣服一定要干凈清潔,保持房間或課桌椅整齊衛生等。
  總之,在小學低年級留守兒童的教育過程中,需要農村小學班主任老師始終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積極開展良好的管理活動,培養留守兒童的信心,從而促使農村留守兒童能夠更加健康的成長。
  【參考文獻】
  [1] 李德文. 城鄉接合部中小學留守兒童教育問題方法初探[J]. 學周刊,2018.
  [2] 牛愛珍. 用愛關注 用心呵護——山西省呂梁市嵐縣嵐城明德小學留守兒童教育與管理紀實[J]. 青少年日記,2017(6):4-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168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