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視域下的民族教育政策定位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以多元文化主義作為理論切入點,選取我國民族教育政策作為問題研究的對象,并結合當前多元文化共存這一國情和產生的現實問題,分析我國民族教育政策在構思設計、制定實施等一系列過程中遇到的困境。通過對相關政策的研究,本文嘗試提出在多元文化視域下對民族教育政策定位進行優化設計的路徑。
關鍵詞:多元文化;民族教育;政策;定位研究
多元文化視域下的教育講究人人平等,我國是一個多民族國家,各個民族之間難免會有一些文化差異,本文就在多元文化視域下的各民族教育政策展開定位研究。
一、多元文化教育理念
多元文化教育有這樣一種理念:所有的受教育者,不管他們屬于哪一類群體,諸如在性別區別、民族區別、種族區別、文化差異、社會階級、宗教崇奉等方面各不相同,他們在學校中都應該享有對等的教育。它的施行主要包含有以下幾個方面:內容知識整合、知識結構建構、縮小成見、公道的教育和受權性的學校文明與社會構造。[1]
多元文化主義有以下三個較為認同的理論根本:第一個是哈貝馬斯的民主協商實踐,只有強調經過協商使全國人民成為法律的編寫者,才能夠在憲法中達到民主,除了逼迫權力層次在處理造成不公平的社會情況之外,還能夠顧及文化視域的差異;第二個是查爾斯的“政治承認”,人對自身社會身份地位的認定通常取決于社會所賦予的政治地位,如果不承認有可能會造成危害,甚至可能變成一種壓迫,迫使人陷于虛無的困境之中。第三個是解構主義的思想理論,此主義主張對所有主流的思想完全的放棄甚至于對它們的否認,使其丟失結構的整體性。這三個理論從不同角度奠基了多元文化的根本。
二、多元文化視域下的民族教育政策
民族的教育政策是人權的課題,即是公道享用教育的權益成果。[2]與此同時,民族文化教育也是整個社會的矛盾,從更加全面的層次來說,民族文化教育可引申為政治矛盾。中國一共有56個民族,各個民族的文化教育和國家安全的穩固相連甚密。多元文化共存的民族教育的目標不僅僅是讓少數民族的少年兒童將來能更好地融入社會,同時也是期望其通過接受教育成為有先進思想的青年,響應黨的方針,學習傳達科技文化知識,傳承民族多元文化,維持邊境穩固和民族團結友愛。
?。ㄒ唬┒嘣幕泊娴漠敶袊鴩?
因為過往事實的各種緣由,現在中國少數民族的文化教育基本有以下幾個區別:其一是各民族的文化教育開展不公平;其二是學校建設分布較為稀少,學校教育管理和學制操持沒有相統一;最后一個問題是辦學目的和教育所應用的言語及文字有區別。
(二)多元文化共存的民族教育政策現實問題
制定、實施層面上的操作性困境是多元文化共存下民族教育政策目前所面臨的最大問題。同時,各方對文化中心主義與文化相對主義的過度化強調也是該政策需要改善的一大問題。
三、正視文化多元化的民族教育政策定位研究
文化基礎情況相比于經濟、政治環境所擁有的特殊性,在多元文化領域下的民族教育過程中會因為文化對教育影響的明顯性而被降低,換一句話說,就是文化多元化這一背景對民族教育政策定位研究來說,是具有相對的直接性和決定性,這也形成了當前民族教育政策定位研究策略需要直面的真實國情。
?。ㄒ唬┗诮逃龣C會、學業評價的公平性研究
長期以來,教育在縮小我國的城鄉區域和不同社會群體之間的差別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但是同時也因為各地方經濟發展不平衡,而導致城鄉區域和學校的教育水平相互之間存在著巨大的差異。達到教育教學公允,是構建社會主義諧和的必要方式,所以我們要把教育公平性、教育持續協調不斷發展擺到我國發展教育政策的首要地位。
經過履行學業評估,對各位受教育者在校時期全方面學習情況進行綜合評估,注重進程性評價和綜合性評估相聯合,突顯特殊評估,從而讓評估可以變成促進學生可持續發展的高效管理方法。[3]
(二)對于課程創新、性別差異等問題的微觀性研究
課程文化建設是教育的基礎性層次建設,教育文化創新必須依附課程創新,所以想要把多元文化背景下的民族教育政策和將創新教育落到實處,就必須要推進擁有民族區域特色的多元文化課程,以此來凝聚文化向心力,鼓勵學生為民族文化多做奉獻。女性接受教育者是教育公平的敏感地帶,一些少數民族區域受特定的風俗習氣影響,重男輕女的思想每每會傳播到教育領域,與此同時在一系列的教育環節上都難以獲得公平的機會分配。而現代女生有著劇烈的求知欲和實現自我價值的追求,所以在文化教育政策的具體實施步驟中,要有意識的體現女性在推進社會文明進步、創造人類新文明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四、結束語
關注民族教育公平和一般性的公共政策不同,是以教育文化創新的方式來推進民族文化事業。根據民族地區的實際情況來看,教育政策定位的研究要從文化下手,讓民族教育積極參與到多元文化教育的大勢之中,實現中國多民族大文化系統的結構重塑。因此,對民族教育政策進行定位研究,不僅僅是基于客觀現實的必然選擇,更是發揮能動作用下的積極回饋。
參考文獻:
[1]C.W.沃特森.多元文化主義[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5.
[2]孫德剛,多元文化共存下的民族教育政策定位研究[J]. 西南石油大學,2015,(23):67-68.
[3]王玉琴.民漢合校中的公共心理學課程改革——以多元文化教育的視角[J].課程教育研究,2018,(23):23-2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751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