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多元文化視野下的民族聲樂教育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時代的不斷發展,在多元文化的影響下,民族聲樂也呈現出這樣一種發展態勢,就是多元化的發展態勢,這對我國的民族聲樂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為了更好地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高要求,高職民族聲樂教育需要緊跟時代發展的腳步,積極地吸收一些新的教育理念,使民族聲樂既能繼承傳統,保持一些民族性的特征又能開創未來與世界聲樂文化聯系起來,為民族聲樂的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關鍵詞:多元文化;民族聲樂;教育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時代的進步,我國傳統文化藝術教育方式已經逐漸不適應社會發展需要。中國民族聲樂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1]作為一門歷史悠久的藝術表演形式,民族聲樂的發展也受到了外來文化的沖擊,多元化發展已經成為了民族聲樂順應時代潮流的必然趨勢。因此,在民族聲樂教育過程中,不斷豐富民族聲樂作品,豐富教學模式,找到有力切入點,在新時代將民族聲樂藝術傳承下去,是社會發展主要任務之一。經濟的快速發展帶動了我國少數民族地區的發展,然而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影響下,民族傳統藝術也變得岌岌可危。音樂不僅僅是一種藝術形式,也是重要的文化載體,在傳承和發展的過程中,音樂記錄著勞動人民的智慧以及審美追求,忽略音樂藝術的重要性,對民族發展來說是一種莫大損失。在新時代,為了更好地傳承民族藝術,應當在繼承的同時有所發展,讓民族藝術能夠和現代審美相結合,探索民族聲樂的教學路徑、擴大民族聲樂的影響力,這也是音樂教育工作者需要躬身踐行的重中之重。
一、強化對民族音樂教育的認識,以包容的態度對待傳統音樂,構建具備地方特色的音樂教育專業課程
民族聲樂教育專業需要緊跟時代步伐,不斷完善自身教學體系,發現自身存在的問題,發揮優勢揚長避短,合理理由現有的教學資源,在傳統聲樂教學的基礎上將西方樂理等課程納入到自身教育體系中,打開教學的視野,讓民族聲樂在思想的碰撞中得到升華。在課程體系構建上也需要立足所在區域的民族文化特征,突出本校特征,打造特色教學。
二、注重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民族音樂文化素養
在師資力量的儲備上,教師應當注重選擇業務能力強,具備豐富教學經驗的教師,以提高民族聲樂教育的教學質量。一些學校民族聲樂專業薄弱的原因在于教師隊伍能力不夠,對此學校應當注重對教師的招聘崗位要求,吸納社會上的優秀人才,同時針對現有的教師資源,學校應當為教師提供一定的培訓機會,邀請其他院校的資深民族音樂教育專家為教師授課,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學校也可以聘請民族聲樂藝術家來校分享自己的藝術理念,拓寬教師的視野,為教師提供將理論知識和實踐結合在一起的機會。學校對于民族聲樂教師技能的培養也應當包括對其人文知識體系的構建,民族文化本身是多元的,涉及到眾多文化現象,教師需要擴大自己的知識面,才能更好地理解民族文化,做到融會貫通,并將之用音樂的形式表現出來。
三、民族聲樂教育需審時度勢,重新定位
由于物質文化的變遷往往快于精神文化的變遷,所引發的傳統文化失調現象:民族聲樂教育陸陸續續地出現了這樣一系列的呼聲,包括“主體文化危機”、“本土音樂意識匱乏”以及“西化傾向”等等。二十世紀九十年代以來,中國民族聲樂作為一種主流文化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之中,不是源自于內部的發展動力,而是由于受到外界因素,比方說政治因素、經濟制度等一系列的影響。政治因素、經濟制度等等無疑對民族聲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時代賦予了民族聲樂新的內涵,同時也對進一步推動民族聲樂的發展造成重大影響。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文化格局的秩序得以重構,主要是由“歐洲音樂中心論”的單元文化向多元文化格局轉變,隨著中國經濟的強盛,綜合國力的攀升,價值的抒發和文化的伸張日益凸顯出來。面向開創世界不同文明走向相互尊重、相互包容與和睦相處的新紀元,中國民族聲樂教育需要認清形勢,對自身進行重新定位。隨著學術上“歐洲音樂中心論”逐漸走向衰落,以及民族音樂學的蓬勃興起,在經濟上中國已經逐漸靠近西方發達國家,這也使得從根本上改變中國在文化形態上的弱勢地位。民族聲樂教育要在新形式下繼續向前發展,必須轉變教育理念,重視文化在音樂教育中的地位、找到時代與傳統的最佳切入點其課程設置、教學模式和方法、教師素質結構都要進行相應的改革和調整。同時,課程設置的改革必須針對民族聲樂教育現階段問題有的放矢的進行。
四、注重民族音樂教育實踐,開展形式多樣的教學模式
我國民族音樂教育過分重視音樂技藝的教學,忽略了音樂和文化之間的關系,將“音樂中的文化”部分棄之不顧,使得學生學習興趣驟減。所以民族音樂教育應該和實踐生活結合起來,比如通過參觀博物館或者聆聽藝術家對民族音樂的現場詮釋來體會音樂中的文化氛圍,進一步挖掘文化內涵,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開展多種教學模式,比如通過東西方音樂比較,我國民族音樂講究“天人合一”,而西方音樂講究“天人相對”,兩者之間理念不同,表現形式不同,通過這種對比來體會民族文化的藝術美和哲學美。
五、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多元文化的發展,我國的民族聲樂教育被賦予了新的內容,在不斷的發展與融合的過程中,逐漸地形成了多元化的發展模式,民族聲樂也是如此。[2]我國的民族聲樂教育被賦予了新的內容。因此,想要更好的傳承我國民族聲樂藝術,就必須要重新定位民族聲樂教育理念,改革教育課程設置,積極地將現代化技術引入到聲樂教學當中,才能使民族聲樂藝術日臻發展和成熟。因此,想要更好的傳承我國民族聲樂藝術,就必須要重新定位民族聲樂教育理念,改革教育課程設置,積極地將現代化技術引入到聲樂教學當中,才能使民族聲樂藝術日臻發展和成熟。
[參考文獻]
[1] 高淼.民族聲樂演唱形式的多元化發展[J].當代音樂,2017,03:59-60+65.
[2] 劉顯波.高校多元音樂教育與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分析[J].當代音樂,2017,01:23-24+2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25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