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學中的人文精神滲透問題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高中生處于成長階段,心智,想法各有不同,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以及學習能力也因人而異,而對于高中語文這門課程,優秀人文精神的引導也是語文教學中相當重要的一項。優秀的人文精神可以加強學生的道德觀以及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激勵學生找尋正確的人生意義。因此,教師應結合語文教學,將優秀人文精神融入語文課堂。
關鍵詞:高中語文;人文精神;文化熏陶
課本知識對于語文教育固然重要,但人文精神的滲透可以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知識的同時又使學生得到道德教育以及人文精神的感染與引導,在學好知識的同時又可以提高自身的道德品質。
一、在語文教育中滲透人文精神的必要性
語文育人的內涵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第一個是學習簡單的語文知識,第二個是通過人文精神來教育學生,只有這兩個目的相輔相成,互相補充,才能真正實現語文教育的價值。例如:我國教育先驅孔子說過,“移風易俗,莫善于樂”。一方面他把豐富的人文精神作為教育的內容,另一方面還把它當作教育手段。具體來講,語文教育最直接的目標是使學生學習傳統人文知識、感受文化氛圍、創作文學作品等等,同時也要把傳統的人文精神繼承下去,這是其中的一個內涵。第二個便是語文教育的終極目標,就是培養適合社會發展的全面型人才[1]。在平常的語文教育中添加人文精神可以促使學生身心素質全面發展,全方位的字教學中滲透人文精神不僅是教育革新的必然,也是今后語文教學發展的方向。課堂上教學過程中有效的人文精神滲透,讓學生從所學課文的實例中感悟和體會這些人文精神,不僅掌握了相關的技能與知識,而且讓其人文精神水平和素質也得到全面提升,從而成為社會發展的全面型人才。
二、讓學生帶著人文精神目標閱讀并分享閱讀體驗
閱讀是語文學習中相當重要的一項,閱讀還能夠幫助學生們穿越時空了解不同文化不同背景下的歷史,以及各種各樣值得學習的優秀人文品質。尤其是通過學習古人留下的文言文、古詩等了解古人的遠大之志以及家國情懷。學習古人的優秀品德,學習歷史中優秀的人文品質有益于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任何一部作品都是語文知識與人文思想的結晶,學生們通過閱讀可以提升自己的理解能力。在教學中重視閱讀,在閱讀中向學生滲透人文精神是教師應思考的問題,教師可以利用語文課堂舉辦閱讀活動,在閱讀前提出人文精神學習目標,如這篇課文對學生學習生活有何啟迪,在做人方面能有什么收獲等等,使學生在閱讀中得到不同的人文精神,然后在課堂上分享閱讀切身體驗,從中得到成長。以高中語文課堂為例,如:在學習馬丁路德金《我有一個夢想》這一篇課文時,教師可以在課前布置任務,讓學生回家找尋類似作品,上課進行交換分享,然后讓學生通過閱讀作品來發表對其中蘊含人文精神的感想,如:自由和平等的重要性,達到目標的曲折性和長期性等;再如:在學《老人與?!氛n堂,要求學生看完整的名著,看完后與其他同學分享不同的閱讀感受,如:老人樂觀積極的人生態度,堅毅勇敢的永不放棄等精神,甚至有對老人過分執著態度的否定等。這樣,通過目標滲透的初步達成,并讓其他學生在課堂上分享別人的閱讀體驗,在分享閱讀體驗中學習優秀人文精神,最終達到人文精神滲透的目標。
三、在教學中注重精神滲透的廣度和深度
每一位教師都應該明白,學校開設的語文課程不僅僅只是為了教給學生語文知識,而是通過語文教育來陶冶人的情操,拓寬人的視野。在教學過程中,師生一起欣賞文學作品的美,學習其中蘊含的豐富的人文精神。這種美的情感以及人文精神應該長存于學生的心中[2]。在語文課堂中,人文精神的滲透應該是潛移默化、源遠流長的,而不是瞬間且片面的,但如何使班內全部的學生都能充分滲透到人文精神,就需要教師營造一個完整且成功的課堂,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領悟作品中的內涵,而這就要求教師要在教學中注重觀察,通過兼顧每一個學生的學習情況來進行課堂布置,達到滲透的廣度。例如:在學習《蘇武傳》這篇課文時,由于《蘇武傳》這篇課文蘊含著豐富的人文精神,如愛國守信、堅定豁達等,所以這篇課文便可作為人文精神滲透的載體。教師在課堂中可以多添加課堂活動,引導學生找尋其中蘊含的人文精神,并思考為何人物擁有這樣的精神,然后教師進行課外延伸,再舉出其他擁有此種精神的人物,如文天祥、林則徐等。加深學生對于人文精神的感受,多方向、多渠道的拓展課堂,達到滲透的深度。例如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辛棄疾登高望遠心潮澎湃,借此抒發自己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報國情懷,這不就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度嗎?教師可以借助這首詩來讓學生體會這種燃燒的激情。高中語文課程可以培養學生積極進取的態度,而人生態度決定人生高度,所以人生態度對學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就可以恰如其分地對學生進行人生觀和做人態度的教育。
四、結束語
人文精神的滲透是提升語文素養的核心,教師的人文素養,“育人先育己”這是最基本的前提條件。所以作為教師一定要豐富自己的人文精神,以身作則,給學生做一個榜樣,用自己的人文素養來潛移默化地影響自己的學生。
教師要在平常的教學中除了使學生學習語文知識之外更要注重滲透人文精神,兩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因此,這對教師的專業素質和綜合教學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僅要深刻鉆研教材,還要深思課堂教學中采用哪些滲透這些精神的方法和技巧,深入淺出,讓學生更容易更通俗的接受,從而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學到人文精神,提升自身道德素養和優良品質。
參考文獻:
[1]高洪艷.論新課程標準下的高中語文教學改革[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6(08)
[2]張曉東.語文中的人文精神[J].教學論刊,20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801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