凸顯探究過程 共享原汁小學數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數學一直以來都是一門以邏輯性和抽象性著稱的學科,在這門學科的課堂學習之中,教師想要讓學生能夠掌握相對來說比較完整的知識結構和框架,其中探究教學是不二的選擇。特別是對于小學生來說,小學生的年齡,正處于一個思維比較跳躍的年齡,現在這個時候的學生接受知識起來比較快,但主要是針對一些具象性的知識,而通過探究教學,就可以將原本抽象的知識理念,通過學生自己探究,使學生對知識的記憶程度會更好。因此本文將立足于小學數學教學現狀的基礎上,對凸顯探究過程,共享原汁小學數學展開探討。
關鍵詞:探究教學;小學數學教學;實踐
數學課程,本來就是屬于理科學科,所以數學應該是能夠讓學生進行探究發現,從而掌握相關知識的學科。但是在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卻很少放手讓學生自己針對課程知識進行探索。教師之所以不讓學生進行探究,主要是考慮到小學生年齡還小,如果讓學生自己針對學科知識來展開探究,那么整個課堂也許會陷入混亂不止,而且整個數學課堂的教學課時也會大大增加,所以教師為了能夠按時地完成任務,基本上都是以教師教授為主,學生則是被動地接受教師傳達過來的知識,從而在某種程度上,大大打擊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得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越來越消沉,反而不利于學生的學習與成長。因此,本文將結合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對凸顯探究過程,共享原汁小學數學進行談論。
一、 運用問題,展開探究
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中,小學階段的數學知識學習,主要都是比較基礎的知識訓練,從難度上來看,相對來說理解的難度并不是很大,這樣一來就容易讓教師認為,掌握這些知識只需要學生進行反復的試題訓練就可以了,從而就導致了我們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常常能夠看到的題海戰術。但其實不然,既然是比較基礎的知識,而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雖然會有一定的難度,但是卻不是完全沒有辦法進行理解的,所以就更適合運用探究性的教學方式進行展開。畢竟對于小學生來說,僵化訓練得到的知識,無論如何都是比不上學生自己通過實際探究而得出來的知識理論。而對于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內容來說,教師能夠培養學生的探究思維的最好方式,就是運用問題來完成課堂上的探究。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為例,教師在教授《觀察物體(三)》的時候,這節課程的教學目標是:第一通過課堂的學習,讓學生能夠知道從正面看到的平面圖形,實際上實物圖是可以有多種的擺放方式的;第二通過讓學生觀察平面圖形,從而能夠正確辨認出不同方向的(包括正面、左面、上面三個方面的)立體圖形;第三通過讓學生進行觀察和操作等活動,從而培養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根據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先從“同學們喜歡搭積木嗎?”這樣的一個問題入手,在得到學生的肯定回答之后,教師便可再問“如果現在給你不同的積木的平面圖形,要你還原出積木的立體圖形,你能夠做到嗎?”這個時候學生都會興致昂揚地說“會!”然后教師就可以說“好,下面,請同學們根據教師給出的平面圖,搭出相應的積木立體圖,并說說你的理由?!苯酉聛砭妥寣W生動手去探究,在學生探究過程中,一旦學生有什么疑問,都可以馬上舉手向教師提問。
二、 讓學生嘗試進行課堂總結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我們可以看到,一般傳統的數學課堂教學中,課堂總結這個活動一般是由教師來完成的,學生基本上沒有參與這個環節的機會,他們只需要在下面坐著認真聽教師總結,跟著教師的思路,對所學的知識進行進一步的回顧。但其實往往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是最容易分神的。再加上課堂最后的總結又是十分關鍵的內容,它可以讓學生不至于學了新的,忘了舊的。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就應該給學生機會,讓學生嘗試進行課堂總結,從而讓學生學會在探究整個知識構架的時候,進行總結。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為例,教師在教授《因數和倍數》時候,在這個單元整體教授完成之后,教師按照正常的上課程序,是要對課堂上所教授的知識進行總結,而教師為了能夠凸顯教學環節中的探究過程的完整性,教師可以讓學生嘗試進行課程內容的總結。但是對于小學生來說,畢竟年齡還比較小,一個人對整個單元進行總結,還是有所挑戰,因此,教師就可以讓學生以座位前后左右為基礎,四人為一個小組,根據課文中所講授的內容,加上自己在課堂上所理解的知識體系,從而嘗試用自己的話將這一個單元中因數和倍數的知識體系總結完整。其中當學生在對總結進行探究討論的時候,教師要適當地走到每一個小組給予引導和指導,比如一些小組說到的因數、倍數、質數等概念,但是卻沒有指出這些概念之間的區別;有一些小組,概念內涵說到了,區別也談到了,但是卻沒有舉一個明顯的例子對這些概念和區別進行說明;還有一些小組,前面兩點都談到了,并且也給出了很經典好懂的例子,讓人一目了然,但是卻沒有談到課文中重點的例子“2、5、3”的倍數特征。這些小問題,都是學生自己在進行總結的時候所容易忽略的問題,所以就需要教師在一旁進行引導和指導。最后在每個小組都總結完成之后,教師可以讓每個小組派選一個代表,來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小組所探究出來的心得。而教師在聽完全班小組的總結之后,教師要對學生的努力給予肯定,并要對學生總結中,還有所欠缺的進行補充,從而來實現小學數學課堂更好的發展。
總而言之,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運用好探究的教學方式,不僅是符合小學生的學習心理規律,而且還可以極大地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效率。除此之外,探究式教學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除了能充分使學生產生學習興趣,還可以讓學生借助教師的指導來進行合作互助學習。這必將對培養他們科學探究精神和獨立創新能力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最終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果,促進學生更好的發展,實現最好的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賴寧靜.順應孩子天性 凸顯學用相融——談上好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課的幾個關鍵[J].師道·教研,2017(4):68.
[2]沈瑜.基于有效課堂研究,凸顯體驗教學情感——小學數學教學實效性探究[J].好家長,2017(39):100.
[3]胡方艷.思維與智慧的共享——小學數學討論法的應用探索[J].新課程(小學),2015(11).
[4]孫立明.開展探究性學習,優化小學數學學習過程[J].考試與評價,2014(1).
作者簡介:
沈勇揚,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四都小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122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