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情境化識字課堂中研學任務的設計與實踐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新一輪課程改革已在全國全面鋪開,新課程改革的關鍵之一是教學改革。因此,在新課程的理論指導下,本文闡述了小學語文情境化識字教學研學任務的設計原則,從創設教學情境、識字情境互動、重視識字情境評價、開展識字教學情境活動這幾方面提出了小學語文情境化識字課堂中研學任務的應用策略,在識字課堂中運用情境開展研學任務,提高學生的識字水平。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境化教學;識字教學;研學任務
在小學階段,進行語文課堂的識字教學是至關重要的,識字教學作為基礎性的部分,對于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有著很大的影響。如今越來越多的教師在課堂之中注重情境化識字教學中的研學任務,給學生研究學習的機會,這樣的教學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為了提升課堂效果,教師要對于課堂中的研學任務進行設計,并將其合理地應用到情境化課堂中,下面筆者就根據自身的經驗談一談小學語文情境化識字課堂中研學任務的設計和應用策略。
一、 小學語文情境化識字教學研學任務的設計原則
小學語文識字情境化教學主要就是教師在課堂中以情境理論為基礎,將識字內容和情境結合起來,讓學生進入學習狀態。如今很多教師采用情境化的教學方式進行識字教學,并在教學中為學生安排一定的研學任務,那么在進行情境化識字課堂研學任務的設計時,教師需要遵循以下幾方面原則。
(一) 趣味化與生活化原則
傳統的語文教學基本都是教師講述為主,那么在進行識字教學時,學生處于被動地位,將會影響其積極性,所以教師需要遵循趣味性的原則,設計較為有趣的課堂內容和研學任務,讓學生自主投入研究性的學習中。例如可以組織識字活動,設計識字圖片,讓學生對生字進行觀察與聯想,在研究中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在設計研學任務時還要遵循生活化的原則,可以將識字內容與現實生活結合起來,增進彼此的聯系,設計出生活化的情境,從而讓學生進行研究學習。
?。ǘ?形象化與活動化原則
漢字知識屬于比較枯燥的知識,很多教師會讓學生通過反復書寫的方式進行記憶,這樣會使得漢字學習過程更為枯燥,所以教師一定要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遵循形象化的設計原則,創設情境,讓學生對漢字進行形象化的認識。比如,教師可以引入象形文字的知識,讓學生對漢字的外形特征進行研究探討和聯想記憶,以此來深化漢字教學。另外,教師還要遵循活動化的原則,在課堂中創設教學活動,為學生安排研學任務,讓學生親身參與活動。例如,可以組織成語故事比賽,研究成語故事背后的內涵,讓學生積累漢字知識和識字量。
二、 小學語文情境化識字課堂中研學任務的應用策略
(一) 設定合適的教學情境
為了提高語文情境化識字教學水平,教師在進行情境化研學任務設計之后,還要將其充分應用在課堂教學環節中,在這要求教師首先要在課堂之中設置合適的識字教學情境,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遵從小學生好動的特性,發揮學生的主動性,根據教學的內容,班級學生情況與教學結合起來,在情境化的教學模式中開展研學任務。例如,教師在講解“壁、虎、逃、蚊、借”這幾個漢字的時候,就可以在課堂上讓學生將這幾個字組合起來,自由創編生動形象的小故事。這樣既遵循了趣味化、形象化的原則,也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師具體可以先在多媒體大屏幕上出示蚊子、壁虎等圖片,在學生了解以后分小組自由創編故事。例如,某組學生就為大家描繪了一只壁虎借助墻壁追趕一只逃跑的蚊子的形象畫面,這就是通過學生研究學習,創設出情境化的識字故事,從而加深學生對生字的印象。
?。ǘ?進行識字情境互動
為了提高識字課堂教學的效果,避免課堂環節枯燥,教師和學生之間就要進行識字情境互動,這需要教師給學生進行互動交流的機會,讓學生通過研學任務主動參與進課堂情境中來。例如,在講解較為簡單的生字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研究如何用身體擺出生字的外形,通過討論和形體示范來深入記憶漢字的外形。比如,學生可以頭頂一本書筆直站立,并展開雙臂生動形象地展示出“天”字的特點,而學生兩腿分開站立即可以代表“人”字。應用這樣的教學策略就可以讓學生發揮自主創造性,進行情境化的識字研學,這樣不但可以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也可以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生字。
?。ㄈ?重視識字情境評價
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還要重視情境評價的作用,只有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評價和鼓勵引導,才能進一步激發出學生的學習動力和信心。在課堂中,教師要對學生所寫的字進行點評分析,讓學生按照正確的筆畫進行書寫,對于表現好的學生,可以進行鼓勵和表揚,而對于寫的較差的學生,教師也不能過于批評,可以適當進行引導學生,讓其發現問題所在,從而取得進步。教師也應該在課堂上給學生在黑板上書寫生字的機會,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為小組,先在田子格本上書寫漢字,之后進行小組點評,再由教師隨機點出小組中的一位同學,在黑板上書寫漢字,最終由其他組學生進行點評,分析哪里寫得好,哪里寫得不好,從而提高課堂學習效果。
?。ㄋ模?開展識字教學情境活動
在識字課堂教學中,開展情境化的研學任務還需要教師安排教學情境活動,這就需要創新的觀念,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用不同方法進行授課。教師可以組織猜字謎活動,為學生設計讓收集字謎的任務,并在課堂上與其他小組分享。還可以進行適當的拓展學習,讓學生在現有生字學習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性的探索。例如,教師在講解“火”這一生字的時候,可以進行適當的延伸,讓學生分組討論為“火”字加上哪些偏旁,可以使其成為新字,并比一比哪一組學生提出的新字最多。這樣就是通過比賽的研學任務激發學生的主動性,開發學生的思維和創造力。
三、 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化的方式開展識字教學,在具體進行教學之前,一定要進行研學任務的設計及遵循相關原則,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可以采取以上種種策略將研學任務應用到課堂教學中來。讓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提高自己的思維能力和創新能力,進而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楊慶華.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方法[J].文學教育(下),2018(10):100-101.
[2]孟飛.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方法分析[J].中國教師,2018(S1):125.
作者簡介:
梁詩婷,廣東省廣州市,廣東省廣州市番禺區大石中心小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122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