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優化美術課程的探索與構想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教學改革是一項時間長、影響深的工程。在進行課程實踐的過程中,也許會有很多的困難和不合理性,但是經驗告訴我們,有效的課程改革,對于學生的個體發展和教師的職業發展都存在的積極的作用,同時也有推廣的價值以及必要性。廣源學校美術課程跟隨學校課程建設改革步伐,摸石頭過河,帶著創新的理念去嘗試并反思。美術課程的總目標是:學生以個人或集體合作的方式參與美術活動,運用各種工具、材料進行美術創作,學習美術欣賞和評述方法,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獲得對美術學習的持久興趣……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激發創造精神,發展美術實踐能力,形成基本的美術素養,陶冶高尚的審美情操,完善人格。新課程標準的實施,對一線美術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師的教學觀念、知識結構、教學方式等必須改變,教師必須重新審視以往的美術課堂常規經驗和活動方式,更加關注自己的教學行為。
廣源學校美術課程現階段主要凸顯當前既有的優勢,強化美術學年段的特色,整合與優化現有的美術教學資源,提升美術教育的質量,逐漸形成獨特的校本美術課程。現有校本美術課程以學年段為劃分標準,一年級為兒童畫,二年級為色彩畫,三年級為國畫,四年級為手工制作,五年級為素描,六年級為海報設計。
除此以外,廣源學校美術科組為美術課程注入更多的元素,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整合優化美術課本資源,結合地方資源??平M結合本土文化,把小欖鎮的一景一物帶進課堂。它們都各有針對性,重點偏向民俗文化課程的開發與研究。由各學年段的教師綜合嶺南版美術教學參考資料,編寫校本教材,根據本年級學生的個體差異,選擇合適的教材來充實校本教材,并付諸實施。第二部分是學科整合。在教學中,我們發現,美術學科與語文學科的有機整合,提升了兩個學科整體的課堂教學水平。對于美術課堂,學科聯動教學是一種抽象性的教學模式,而對于語文學科,是一種相對具象的教學模式,兩者的結合,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滲透學科的教學內容。例如,在畫水墨荷花中,語文學科亦有《愛蓮說》一文,語文教師在課堂上講解陶淵明的文章內涵,美術教師在課堂上進行技法傳授,使課堂有了質的提升。同樣跟語文學科的整合,我們把學生帶出教室,走進學校的蘭花園。以學校教師開發的線描課程《蘭花線描寫生》為例,語文教師與學生一起學習古代詩人歌頌蘭花的古詩,通過吟誦古詩,了解蘭花的品格和精神,然后由美術教師引導學生觀察蘭花生長特征,示范怎樣用線條去表現蘭花的品格,最后學生在蘭花園進行線描寫生。整節課中,語文與美術相輔相成,語言表達與繪畫技巧相結合,如此的學科整合,不是孤立切割兩個學科的知識傳授,而是進行有機整合,交叉進行,避免重復無效的教學。
美術課程的建設目標是實現教師的有效教學,讓學生懂得欣賞美、創造美。美術課程的評價體系在課程建設上是至關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一項,建立評價體系就是為確保美術課程開發的合理性,張揚學生個性。科組主要從幾個方面進行。第一,對美術教師的課程實施評價。這主要是對教師教學過程的評定,包括教學準備、方式、過程、評價等方面的評價,評價以教師自評與他評為主,方法有課堂記錄、案例評析等。第二,對學生成長的評價。評價時,關注學生對美術課程的學習過程,強調評價主體的多元化,學生在美術學習活動中對師生關系的實際感受、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獲得成功的體驗等,成為評價學生的主要內容。評價的方法除了觀察課堂表現、考查美術知識等外,還可以根據年段進行年級作品展覽和創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17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