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基于建構主義理論的公共管理課程情境創設策略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建構主義理論中,“情境”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知識學習的過程都應當在社會文化背景之下進行,因此情境的生成或創設對學習者完成知識意義的有效構建具有關鍵作用,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引導或促成情境的創設。公共管理的教學內容與學習者主體經驗的契合,公共管理豐富的知識信息有利于情境的生成或創設。在教學過程中,重點探索了公共管理課程的案例情境創設、理論情境創設、歷史情境創設、時代熱點情境創設四種情境創設策略。在課程評價上,應緊密結合情境創設和學習過程的具體環節,以過程性評價為主,終結性評價為輔,多評價主體參與,對學習全過程進行動態、整體、綜合和系統化評價。
  關鍵詞:建構主義;公共管理;情境創設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9094-(2019)04C-0003-05
   一、 建構主義的情境教學法與公共管理課程
   建構主義(Constructivism)是在行為主義、認知主義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富有創見性的教育理論。當代建構主義理論最早由瑞士著名心理學家、哲學家、發生認識論創始人讓·皮亞杰提出,并在美國心理教育學家杰羅姆·布魯納等學者的認知結構理論的基礎上逐步發展起來。建構主義理論認為,知識并非像邏輯實證主義所主張的那樣是外部客觀實在的反映或模擬,恰恰相反,知識是從人們的基本經驗中創造出來的,是賦予經驗中的規律或事物的理智的模式,目的是使經驗中的材料具有意義和結構。知識的學習不僅僅是依靠教師將知識由外到內地轉移和傳遞,更是學習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會文化背景下,借助學習過程中的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主動利用必要的學習資料,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獲得自己知識經驗的過程。[1]
   以學習者為中心、情境、協作與對話、意義構建是建構主義理論的核心要素。首先,建構主義理論強調師生關系的顛覆性轉變。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由傳統意義上的知識提供者—接受者轉變為雙向互動的合作與參與關系。作為合作者或參與者的教師,主要任務是為學習者提供學習資源,創設學習氛圍,幫助學習者主動順利地推進知識意義的構建。其次,在學習的過程中,“情境”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建構主義理論特別強調,知識學習的過程都應當在社會文化背景之下進行,因此,情境的生成或創設對學習者完成知識意義的有效構建具有關鍵作用,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引導或促成情境的創設。只有在成功生成了情境的條件下,特定的學習者才能較為順利地與其他學習參與者(包括教師和其他學習者)推進合作,進行分工協作、對話交流、資源共享等團隊活動,在自主探索、發現并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對新舊知識信息進行編碼,最終完成知識意義的重構。[2]
   公共管理是一門理論性和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在理論上,公共管理具有明顯的跨學科性和整合性的特征,管理學、經濟學、政治學、法學、社會學等社會科學為其提供了重要的學科支撐。在實踐性和應用性上,公共管理特別強調管理的科學性和藝術性的有機融合。從課程教學的角度看,公共管理課程教學的特點和要求與建構主義理論具有內在一致性。首先,公共管理的教學內容與學習者主體經驗的高度契合。建構主義理論特別強調情境對學習的重要性,但情境體驗無疑是以學習者現有的主體經驗為起點的。在公共管理教學上,其內容多是貼近個人生活的公共事務,如教育、醫療、衛生、房價等。這些內容本身并非空中樓閣、海市蜃樓,相反地,充滿了濃郁的生活氣息。學生的生活經歷多少為他們累積了一些直接的“感性素材”,同時,在科技時代觸手可及的新聞媒體報道更為便利、迅捷地為學習者提供了源源不斷的間接素材。
   其次,豐富多彩的課程內容有利于情境的生成或創設。公共管理具有顯著的跨學科性,政治學、管理學、經濟學、社會學、法學等多學科領域的內容提供了一個異常豐富龐大的專業知識信息庫。公共管理課程的性質又決定了其教學內容必須與時俱進,在世界視域中緊抓時代熱點、焦點、難點和前沿問題,這些無疑為教學提供了一臺充滿時代氣息、豐富多變,并且永遠處于運行狀態的“信息發動機”。與此同時,公共管理實踐性、應用性的特征決定了案例分析在實際教學中具有突出的意義和作用。公共管理案例本身就是一個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載體,教學過程中能采用的素材與現實生活或者精心編織的案例幾乎用之不竭,這為公共管理教學提供了又一大重要的知識信息源泉。這些異常豐富的教學內容為情境生成創設提供了有利條件。公共管理豐富的知識信息為情境創設、生成提供了穩固的資源來源,有利于教師遵循認知規律,結合教學內容,依據教學目標,進行更有利于促成學習意義構建的高效情境設計,保證了情境創設和生成的質量。
   二、 公共管理課程的情境創設策略
   (一)案例情境創設
   案例教學是公共管理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特色。案例教學指的是以明確的教學目的為指引,經過精心編制創作的故事或基于真實的事件進行描述和適度再編排的故事和情境,通過學習者的討論、分析和研究來進行學習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因其突出的寫實性、生動性和典型性,已經成為廣泛運用于公共管理教學領域的一種突破傳統教學,培養自主學習和批判思維的教學模式。建構主義理論特別強調,知識意義的內化構建與學習者個體的社會日常生活情境不可分離,學習的具體內容鑲嵌于情境中,學習者借助于情境環境才能認識鑲嵌其中的具體內容,這與案例教學的教學特點完全相符。案例是對真實情境的模擬和重現,它需要再現公共管理實踐中涉及的管理主體與客體、管理原則與原理、操作規程與方法、管理效果與效率等具體問題,依托公共組織人員的對話與行動描述,圖表和數據呈現,必要的藝術手法展開和推進情節,這本身就是一種富有技巧性的情境創設。
   在案例情境的創設中,作為組織者和參與者的教師,首要的任務是根據教學目的和教學功能,進行案例類型的甄選,進行必要的案例編制甚至案例創作以確保案例質量,引導并能參與學生的學習過程。以食品安全的社會共治主題為例,首先,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進行相關內容的自主學習,形成必要的基礎知識儲備,教師應緊扣主題選取或創作高質量的案例。其次,在課堂學習中集中進行案例分析討論,教師利用現代教學技術進行案例情境呈現,學生自主結合成學習小組進行小組案例討論分析,鼓勵小組利用多媒體課件、角色扮演等形式展現和總結小組討論的觀點和論據。在這個環節,教師應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思考政府部門、食品生產者、消費者、新聞媒體、社會組織等食品安全多元治理主體的角色定位、共治條件、共治機制形成等關鍵性問題。最后,要進行課后系統總結,由學生自主總結歸納出食品安全應如何推進多元共治。需要注意的是,教師對學生的總結歸納應從整體和框架層面進行一定的反饋,讓學生在知識內化的同時掌握必要的知識和總結歸納的技能。  ?。ǘ├碚撉榫硠撛O
   理解理論是公共管理學習中的一個難點。理論的學習離不開準確理解關鍵概念、思想發展脈絡和方法論。經典著作是公共管理重大理論成果的載體,公認的經典著作代表了公共管理學科最好的研究成果,提供了各個層面問題思考的最佳思維方式和最成熟的思想結果,是公共管理學大師們的智慧結晶。德國詩人歌德就曾說過:“讀一本好書,就等于和一位高尚的人對話?!币虼耍碚撜J知方面的情境創設必然依托于經典著作,通過對經典著作的閱讀為學習者還原理論情境,明確經典理論針對的問題,抓住關鍵概念和邏輯推演的過程與結論,弄清理論與實踐之間的關聯性,進而能整體把握理想思想的發展脈絡。閱讀經典不僅能為學習者還原理論情境,也是學習公共管理繞不開的一項基礎工作,尤其是當“快餐式閱讀”“眼球效應”已經成為信息爆炸時代學習者主要的信息接收方式時,選擇閱讀最值得投入精力的經典著作是學習者在時間投入和獲取專業信息上“性價比”最高的一種方式。
   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這部分內容的教學教師相對而言需要更高的參與度和引導能力。教師需要事先挑選好公共管理中的經典著作并提前為學生規劃閱讀進度,在課程伊始,經典著作的閱讀書目就應當下發給學生并讓學生掌握閱讀方法,確保閱讀的質量??梢宰寣W生分組閱讀不同經典著作,教師給每組提供閱讀指南或者旨在提高閱讀質量的導向性問題,并要求學生先在組內進行閱讀討論和總結。在講課過程中涉及到相關重要理論時,可以安排學生匯報相關經典著作的主要內容,尤其要針對核心問題、關鍵概念、邏輯推演、現實意義等以及閱讀中遇到的問題和小組討論的總結。在匯報的過程中,教師應當也應當保證適當的參與度,糾正學生對經典著作的理解偏差??傮w而言,理論情境的創設要求教師對經典著作有較為透徹的理解,對理論知識的累積具有相當的深度和廣度,能夠引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并引導學生準確地理解重大理論,體會其學術價值和時代價值。
 ?。ㄈv史情境創設
   盡管公共管理課程涉及各主題,如公共管理環境、政府職能、戰略管理、公共危機管理、公共部門人力資源管理、公共部門績效管理、行政監督、行政法治等,偏重于對當代公共管理現實問題的聚焦,相關問題的歷史演變發展只是作為部分主題的背景知識出現在教材中。但事實上,每個問題的歷史演進歷程對理解當下的問題現狀至關重要,尤其在一些特別重大的公共管理主題上。例如,權力制約理論的產生,20世紀80年代開始西方國家推進的政府管理模式改革,政府管理模式演變等。如果離開歷史談論當下現狀容易造成理解上的斷層,就無法掌握相關問題縱向發展的脈絡,更加無法理解公共管理未來的發展趨勢。因此,創設和還原歷史情境,讓學習者能充分理解政府職能演進、戰略管理形成歷史、公共部門績效管理的形成和推廣,行政監督體系的完善等公共管理重要問題的發展史,自主形成對公共管理發展規律的認知,在把握歷史的基礎上面向未來,完成縱向的知識發展脈絡的累積和構建。
   有多種手段可以還原和創設歷史情境??梢圆捎媒巧缪?、視頻呈現、圖片材料、歷史資料等圖、文、聲、像并茂的多重形式,重點展現某個重要問題演變的社會環境、市場條件和政府行為。例如,在西方國家公共管理改革進行這個主題上,必須要了解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西方國家社會背景的變化,特別是大眾民主的發展、公民自治和公民社會的崛起,企業經營機制與市場活力的示范效應,政府治理中面臨的財政、效能與信任三大危機,正是歷史條件的深刻變化對政府管理理念和實踐造成了重大沖擊,促使西方國家開始探索政府治理新模式,這樣才比較容易理解管理模式的改革為什么朝著民主化、市場化、社會化、信息化、績效化的方向推進。可以安排幾組學生收集并用上述多種形式展現相關的歷史拓展材料,例如撒切爾夫人政府管理的改革、里根總統改革措施、某一特定的非政府組織活動、跨國公司與政府管理效能的比較,80年代高福利制度下普通家庭生活狀態等。結合豐富、感性的歷史素材,學生可以更加“直觀”地“觸碰”到這一階段的西方政府在行政實踐中面臨的政府內外的壓力和公共管理改革進行開啟后的改革力度,從而從縱向的時間和邏輯演變的層面上構建起對公共管理改革的歷史條件、內容和發展趨勢的認知。
 ?。ㄋ模r代熱點情境
   緊跟經濟社會發展和改革開放中的熱點、難點,理論與實際密切結合,服務社會建設,歷來都是公共管理學中的重中之重。從民眾的關注領域來看,公共管理也長期都是公眾輿論關注度最多的熱點領域。例如,2017年進行的對過去一年的互聯網輿情分析,在報刊、新聞、論壇、博客、微博、微信、App七類媒介形態中,總體上,網民對政府決策和公共治理的吐槽大幅減少,對于政府和體制更為擁戴和支持,構成了正面輿論的強勢。但是,公共管理依然是輿情事件最多發生的領域,且輿情壓力指數已經超越貧富差距等社會矛盾聚焦點,位列第一。黨政機關和事業單位發布的各類法令、政策、規章以及執行的方式方法是網民最為關注的話題,熱點事件數量達到228件,占比達到38%。因此,無論是緊跟頂層設計還是從民眾輿論回應的層面看,聚焦時代熱點是公共管理中一項特別重大的內容。學生是7.51億中國網民中數量最多的群體,占到了網民總數的24.8%。創設時代熱點情境,讓學生在已有認知的基礎上具備深入分析討論熱點問題的能力,是公共管理教學中的重要內容。
   大學生已經有一定的生活閱歷,對當下公共管理領域產生的熱點問題有一定的切身感受,因此,相對而言,時代熱點的情境創設較為容易,也更能產生感同身受的效果??梢詮膯栴}還原入手,通過討論、視頻、圖片、情境劇表演等多種形式還原熱點問題的產生,進而幫助學生形成問題探究的能力。作為協助者的教師需要把重點放在兩個方面:一是如何能“以小見大”式地將問題還原引導學生過渡到對公共管理領域一些經久性的格局更高的重大問題的思考上,例如,通過對共享單車使用、美甲師等級評定、微信朋友圈的應用等情境呈現,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政府職能的改革、行政體制改革的方向、私人領域和公共領域的界定等相對宏觀、抽象的問題,幫助學生掌握熱點問題分析的方法,提升問題討論的能力;二是在一些有爭議性的熱點問題上,在課堂教學中既不能回避,又要注意價值觀的導向,沒有定論的問題最容易讓學生產生困惑,也容易使學生對政府政策和行為的評價產生偏差,教師本身要具備引導學生化吐槽為正向力量的能力,在情境的創設和運用中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    三、 多元化課程評價
   受到傳統教學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的影響,公共管理課程的考核方式多為期末考查的形式,即學生在期末時上交一篇課程論文作為最終的課程成績判定依據。盡管與試卷考試的形式相比,課程論文寫作在某種程度上更能鍛煉學生的綜合能力,但在教學實踐中經常會因學生“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式的應付行為導致考核效果大打折扣。例如,學生隨意摘抄各種網絡資源便可“高效”完成課程論文,用曾經完成過的其他相近課程的論文二次上交作為本門課程作業等等。外加上教師也很難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專門對學生進行課程論文寫作方面的引導和訓練,難以從根本上杜絕和糾正學生的應付行為。因此,這種形式的考核往往不能引起學生的重視,甚至讓學生產生這種考核比試卷考試更為簡單的錯覺,進而上課不認真聽講,不積極參與課堂活動,期末考查簡單應付,導致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掌握不到位,知識遷移困難,綜合能力的形成更無從談起。
   科學有效的課程評價體系設計對良好的教學效果至關重要。課程評價體系設計的目標是測量實際教學對教學目標的完成度,通過教學反饋確認教學效果,提升教學質量。從技巧層面上來說,課程評價體系的設計應科學靈活、便于管理,具有可操作性。建構主義理論特別強調知識學習的“情境性”、團隊合作、對話交流、資源共享、自主探索等知識意義重構中的要素,實際運用中的情境教學法也不僅僅限于情境的創設和應用,同時也需要貫徹其他要素,以建構主義的整套理論作為教學指導。因此,課程評價體系的主體不應當僅僅是教師,也應當包括學生;評價的內容也不應當僅僅只是針對公共管理學的知識和技能,而應當結合情境教學法的教學活動,綜合觀察和評價學生的團隊精神、溝通能力、學習態度、情感和精力投入等;在評價的方法上,宜采用以過程性評價為主,終結性評價為輔的多元評價體系,實現對學習全過程的動態、整體、綜合和系統的跟蹤和反饋。
   多元評價體系的具體實踐需要教師追蹤到每個學生在教學全過程中的表現,建立學生個體化的評價信息檔案??傮w而言,要對過程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教師評價與學生評價和具體評價內容上科學設置評價比重。過程性評價應當和情境教學環節緊密結合。在案例情境引導的教學中,可以對以下關鍵性的過程環節進行評價:案例集中分析(教師評價)、學習小組組內案例討論(小組內部互評)和學生自主總結(組間互評、教師評價)。理論和經典著作引導的教學,過程評價可以設置在以下環節:學生組內閱讀討論和總結評價(組內互評)、學生對相關經典著作主要內容匯報(教師評價為主、組間互評為輔)。歷史情境引導的教學評價可以體現在小組為單位的歷史拓展材料搜集總結和呈現兩個環節(組間互評、教師評價)。時代熱點情境引導的教學評價主要體現在以小組為單位的問題還原呈現能力和方法自主探索為主要評估內容的問題探究能力評價(小組組內互評)。
   四、 結語
   經過幾輪的教學推進,基于建構主義的情境教學模式在筆者的公共管理課程中日益完善,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體系逐步優化,與未實施前以傳統的講授為主的教學方法相比,取得了更好的教學效果,教學評價也更加科學化。學生對課程的參與度,對課程內容的理解度,自主學習的熱情和能力以及團隊合作的能力都有了較大的提升。當然,在實際的教學中這種教學模式也存在一些問題,例如:難以消除團隊合作中搭便車的現象;難以消除或降低學生間的人際關系因素對學生互評的影響;情境創設的難度整體較大,對一些學生較為成功的情境還原對另外一些學生而言未必是良好的主體體驗。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從而優化情境教學模式,是下一步要探討的內容。
   參考文獻:
   [1][2]沈秋歡.建構主義理論視野下的專業導論課課程設計——以南京中醫藥大學“公共事業管理專業導論課”為例[J].南方職業教育學刊,2016(1).
  責任編輯:王新國
  Abstract: In the theory of constructivism, "situation" is of vital importance. The process of knowledge learning should be carried out in the context of social and cultural background, so the generation or creation of situation plays a key role in the effective construction of the meaning of knowledge for learners. One of the important tasks of teachers is to guide or facilitate the creation of situation. The teaching content of public management corresponds to the learners' subjective experience. The abundant knowledge and information of public management is conducive to the generation or creation of situation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four strategies are explored, namely, case scenario creation, theoretical scenario creation, historical scenario creation and hotspot scenario creation. In the curriculum evaluation, we should closely integrate the specific links of context creation and learning process, give priority to process evaluation supplemented by summative evaluation, and participate in multi-evaluation subjects to make dynamic, holistic,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evaluation of the whole learning process.
  Key words: constructivism; public management; situational creation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286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