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堂創設情境的策略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核心素養導向的課堂教學》一書中寫道“情境=情+境。它賦予知識和認知以情境,從而使知識和認知變得具體化、形象化、生活化、情趣話、生動化、活潑化、背景化、問題化和思維化,從而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效率?!庇酶蜗蟮谋扔髡f,“情境是‘湯’,知識是‘鹽’,鹽只有溶于湯才好入口,知識只有融入情境才好理解和消化?!毙蜗蟮刂赋隽饲榫秤兄趯W生獲得知識。在小學語文課堂中,怎樣創設情境呢?
一、通過聯系生活創設的情境
現實生活是教學的源泉,是科學世界的根基,教學只有聯系生活,走進生活,才能使人真正體驗和理解知識的內在意義和價值。因此,現實生活應該是教學的基礎和前提,教學應與現實生活連接。教學蘇教版二年級語文上冊《小鷹學飛》一課,要讓學生理解“小鷹急促地喘著氣,對老鷹說:‘現在……我總算……會飛了吧?’”這句話中“……”的作用,若我告訴學生“……”是表示說話的斷斷續續,我猜學生也能模仿著讀出來,但這是老師灌輸給他的,他的朗讀缺少了自己的個性體驗,是機械的。因此,在教學中,我讓學生全體起立,在我創設的情境中,跟著我的描述,學生學著老鷹的樣子飛一飛,剛開始,學生很開心地站了起來,展開雙臂,鼓起勁準備振翅高飛,我一邊飛一邊說“我們一起飛,飛呀,飛呀,看,樹已經像一個小黑點了?!贝藭r孩子們還樂呵呵地飛,腳下的步伐如此輕快,我繼續說“再向上,飛呀飛呀,哎呀,大樹看不見了,你們真能干,別怕累,快要飛到藍天了。”此時,學生的手臂已經沒有剛開始那么輕松了,腳步也開始放慢了,緊接著“再用力點,看,連大山都變得矮小了,我們飛得多高呀?!贝藭r一半學生眼看著快要堅持不下去了,很多同學的手臂也慢慢沉下來了,腳步也遠沒有剛開始那么輕快了。此時,我出示“現在……我總算……會飛了吧?”,讓學生讀一讀,他們自然而然能讀出“……”的間斷,也能體會到“……”是小鷹在喘氣,正是有了這樣的生活體驗,學生對“……”在這里的作用的理解也就水到渠成了。
二、過圖像創設的情境
在教學中,圖像是一種直觀教具,它包括板書、畫圖、掛圖、幻燈、錄像、電影等。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合理地使用圖像創設情境能刺激和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啟發學習,讓學生在直觀的情境中感知、感悟、體驗并展開學習。如在教學蘇教版二年級下冊《大禹治水》一文,課文的第一小節“滔滔的洪水,淹沒了農田,沖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無家可歸?!边@一小節寫出了大禹治水的原因,指出了大禹治水迫在眉睫。但這樣的場景學生并沒有親身經歷過,只是看著這些文字,學生無法深刻地理解“滔滔”的含義,無法體會到當時情況的危急,這堂課的教學效果也會大打折扣。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出示了視頻,當學生聽到洪水來時,那野獸般的咆哮聲,看到洪水來時,房屋瞬間散架夷為平地,農田在剎那間變成汪洋大海,渺小的人們正在四處逃竄時,學生都驚呆了,久久不能平復內心的波動。我想此時“滔滔”“無家可歸”的含義已經不言而喻。這樣,從多角度刺激學生的感官,使學生對洪水的危害性有了更深的了解,也更能體會大禹治水情況的緊急,渲染了氣氛,學生的情感通過朗讀噴涌而出。
三、通過場景創設情境
所謂場景,則是與學習內容(主題)相關聯的場合或情境。把學生帶入或引入場景,可以激發學生參與的欲望,讓學生進入一種欲罷不能的狀態。蘇教版國標本第三冊《美麗的丹頂鶴》是一篇要求背誦的課文,怎樣讓學生愿意去記住文本的內容呢?我在教學完第三小節后,創設了情境:有一天,小丹頂鶴和它的媽媽出去找食物,一不小心,小丹頂鶴走丟了,丹頂鶴媽媽很擔心,于是想要寫一份《尋鳥啟事》來找回自己的孩子,但它不知道該怎么寫,你們愿意幫幫它嗎?同學們異口同聲地說:“愿意?!苯又?,我請一位學生說說他會怎么寫?這位學生自信滿滿地說:“我的孩子——小丹頂鶴走丟了,如果你們見到他,請和我聯系?!薄澳汶m然寫出了原委,但這樣寫,能找到小丹頂鶴嗎?”繼而,我面向全班,問:“誰愿意幫幫他。”有學生反應過來,舉手回答:“我的孩子——小丹頂鶴走丟了,它有一身潔白的羽毛,而脖子和翅膀邊兒卻是黑的,如果你們見到他請和我聯系?!边@時,有同學插進來,“還要加上它的頭頂就像嵌著一顆紅寶石,鮮紅鮮紅的?!蔽疫m時肯定:“對,把它的外貌寫得詳細了,大家就不會找錯了。”此時,還有同學紛紛舉手表示還有補充……正是因為這場景的創設,使課堂的氛圍一下子活躍起來,打開了學生的思維,使背誦這一任務變得不再是單調的、乏味的。使學生真正地將書本上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并運用于生活中。
四、通過語言創設的情境
語言表達的形象性能夠使聽者的腦中呈現出一幅幅鮮明而簡潔的畫面,而不是一些抽象的語義代碼。這在我們的生字教學中,常常會用到。一個個漢字是由一個個筆畫構成的,對學生而言是一個個單調的符號。生字教學也就顯得枯燥、乏味。因此,生字教學急需我們用生動的語言來緩解這份枯燥。像左右結構的字,我們可以告訴他們“左右兩部分就像兩個好朋友,不能貼在一起,但也不能離得遠遠的?!蓖ㄟ^這樣的語言描述,學生就知道了,左右結構的字,左右兩部分要有距離,但又不能隔得太開。又像很多象形字、會意字,這些字的背后就是一幅幅有趣的畫,就需要我們去發掘這些字背后的畫,用語言加以描述,使學生覺得漢字也是很有趣的,如教學“采”字時,我們可以和學生說“爫”就像是手,“木”是樹上的葉子或果子,“采”是手采摘樹上的果子或樹葉。這時,學生對“采”這個字的字形和字義有了更深的印象,寫的時候,就不會把“采”的第二點連著“木”的豎了,也給枯燥的生字教學增添了樂趣,讓學生愛上中國漢字。
在教學中,創設適當的情境,使復雜的教學內容簡單化,使抽象的教學內容具體化,更讓學生樂于學習,提高了教學效率。
【作者單位:蘇州市吳江區思賢實驗小學 江蘇】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013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