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新課程標準指導初中物理演示實驗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新課程標準的全面推進,老師在演示實驗教學中要大膽嘗試,真正做到“學生力所能及,教師避之;學生力所難及,教師助之;學生力所不及,教師為之”的新課程理念。加強演示實驗,切實做好學生分組實驗,鼓勵做小制作,建立家庭實驗室,通過加強物理實驗教學提高學生抽象邏輯思維能力,為學生學習高中乃至大學物理知識打下堅實基礎。
【關鍵詞】初中物理 實驗教學 演示實驗 自主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9.071
初中物理課程標準指出:初中物理教學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物理實驗教學作為物理教學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培養學生科學素養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物理學是一門以觀察和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其一切現象和規律都源于生活、生產實踐之中,所有新穎有趣的實驗和新奇美妙的現象都能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是引導學生探索物理規律,學好物理知識的重要方法。因此物理實驗在物理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我認為抓好物理實驗教學有利于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思維能力,有利于培育學生科學素養。
一、落實新課程標準,切實改進演示實驗教學
目前,學生普遍認為物理“難學”,教師“難教”,其原因之一就是物理教學中缺乏實驗。演示實驗是教師利用課堂時間為學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時又引導學生對實驗進行觀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種物理實驗教學方式。但是很多實驗學生根本看不清,特別是后邊的學生。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礙了學生智能和潛能的發展,直接影響學生實驗心理素質的提高。在演示實驗中,應在實驗操作上讓學生積極參與,積極引導學生觀察、猜想、分析、歸納總結,讓學生充分了解實驗的內容,多次重復,加深印象,鞏固記憶。演示實驗在教師指導下讓學生參與,不僅有顯示學生實驗技能的機會,又能得到科學方法的訓練及能力的培養,加深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規律,同時可領略物理學的思想,培養科學態度和科學方法。教師在學生初步完成實驗報告的基礎上,根據指導學生實驗和檢查實驗報告獲得的反饋信息,以學生通過實驗獲得的事實性實驗依據(實驗報告)為線索,引導學生學習新知識。
教師在講授新課過程中對測量儀器的使用方法、操作規范要求高的實驗標準、規范地為學生演示,把實驗中應注意的事項給學生強調清楚,選擇適當時機穿插在講授新課過程中指導學生操作。并鼓勵學生開展小制作、小創造、小發明和撰寫小論文等活動。這樣才能真正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通過實驗創設問題情境;通過對實驗的操作、觀察和思來發現問題在教師的下討論、修正自己的認識、取得共識、進而得出正確的結論并加以應用。
二、課前做好引導,提前做好演示實驗課的準備
初中學生思維正處于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的階段,其中形象思維仍起重要作用,抽象思維正在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學生仍習慣于靠經驗材料判斷分析事物,不善于從理論上進行推導。心理學研究表明:人們認識事物存在著知覺優先的傾向,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給學生提供足夠的感性材料和動手的機會,因此教師應加強實驗教學的引導。
教師要上好演示實驗課,不能打無準備之戰。教師在自己的教案中要專門設計演示實驗的時間以及學生有序觀察時應思考的問題,對學生提出問題的應對以及怎樣引導學生由現象分析得出結論等。而且教師要親自預先做相關演示實驗,以免在課堂上出差錯,并要求學生觀察時不能走馬觀花,粗枝大葉。只有成功的演示實驗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激發學生興趣,讓實驗在教學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另外教師對演示實驗所需器材還可適當改進,對實驗室沒有的盡量在日常生活中找一些替代品,并鼓勵學生尋找、自制或購買可替代的實驗器材來做課本上沒有危險的演示實驗,開發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意識。
三、充分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切實做好學生分組實驗
新課程標準下的物理課本將傳統的驗證性實驗改為學生的探索性實驗。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嚴格按照探究的要素采用啟發式教學和有控開放。要提高學生分組實驗的實驗效果,就必須使學生真正進入角色,手、眼、腦并用地進行有目的探索活動。如果學生通過主動參與教學,在教師的積極指導下獲得物理知識,則會印象更加深刻,并增強他們的學習自覺性。
另外有些學校因班級較多,實驗室分配不過來,教師又要趕教學進度,可靈活機動地將某些分組實驗在教室進行。例如八年級上第三章第5節的《探究凸透鏡成像規律》將學生按要求分組,并要求各小組買來放大鏡和蠟燭,借助課桌和手中刻度尺就在教室進行了分組實驗,每組都測出了實驗數據和寫出了觀察到的實驗現象,然后引導學生分組總結出了實驗結論,并請部分小組進行實驗展示和交流,出現問題的小組得到及時解決,這樣大大節省了學生分組實驗的時間,同時學生有了自己的實驗器材,課間還可進一步鞏固和練習,效果確實不錯,可供大家借鑒。
四、指導學生探究學習,讓學生自己設計實驗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要求的目標是:“通過參與科學探究活動,學習擬定簡單的科學探究計劃和實驗方案;明確探究的目的和已有條件,經歷制訂計劃與設計實驗的過程;嘗試選擇科學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教材中也有多處設計實驗的內容,例如:傳統教材得到阿基米德原理的實驗方法是“排水法”,即把物體排開的水收集起來稱量一下,就會發現它的重力剛好等于浮力的大小。這個實驗確實很普通,也很巧妙,但學生很難自己設計得出來。為此,我們研究了阿基米德發現這個定律的思想,設計了把一小袋水浸入水中的小實驗,由此啟發學生進行理論推導,得出阿基米德原理,然后用排水法進行驗證。這些實驗的開展有效地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開闊了學生的視野,有利于學生創新精神和實驗能力的培養。
總之,實驗教學,不僅要體現它的規范性、嚴肅性,更要體現它的創造性、民主性、主體性、開放性、實踐性。只有從實際出發,結合學生的心理,個性特點,探索出適合我們自己的教學新方法,才能扎實有效地完成好教學任務。也只有在平日的教學工作中,積極進取,勇于探索實驗教學的新思路,才能使老師教得輕松,學生學得愉快,從而使物理實驗教學收到良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楊永宏.初中物理實驗教學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0(6).
[2]唐德政.做好物理實驗,培養探究意識[J].新課程(中學版),2009(6):3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49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