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探究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教師應注意分類指導學生品讀不同體裁的文章,掌握閱讀技巧,不斷地提高自身的閱讀欣賞能力以及文學素養。
  【關鍵詞】語文教學  提升路徑  小學閱讀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9.021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在“教學建議”中指出:“閱讀教學應注重培養學生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各學段可以有所側重,但不應把它們機械地割裂開來?!睆母鞯刭|檢情況看,評說人物與思想內容、鑒賞語言表達等方面的題目得分率較之以往有明顯增加的趨向,而學生閱讀欣賞和評價的能力卻較為薄弱。因此,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注意優化教學途徑,從多個角度培養學生的閱讀評價能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文化鑒賞能力。從總體上分析,當前小學語文閱讀體裁可分為寫人類文章、記事類文章、寫景類文章、科普類文章、童話寓言類文章等,教師應根據不同的文章體裁,指導學生掌握閱讀技巧,體會不同類型文章所表達的情感,不斷提高自身的閱讀素養。
   一、做好寫人類文章閱讀品評工作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寫人類文章以人物描寫為主,通過對人物在具體事例中的言行舉止、心理活動及細節的描寫,反映人物的性格特點和思想品質。
   首先,教師在開展寫人類文章閱讀教學活動時應做好三步工作,即指導學生分析人物描寫、抓住文章的主要情節、認知文中的環境描寫。其中,指導學生分析人物描寫是讓學生在閱讀課文的同時分析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和心理活動的細節特征,體會人物的個性和品質。外貌描寫是作者對人物容貌、神情、姿態、服飾等方面的描寫,人物的外貌往往反映出了人物的個性。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在閱讀時通過分析人物外貌來分析人物的心理變化及個性特點。
   其次,語言是人類用來表達意思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教師應讓學生明白文章對人物語言的描寫能反映人物一定的思想、個性和心理特點,在讀文章時要認真分析和揣摩人物的語言以加深對人物的理解。例如從《孔子拜師》中“多謝老師等候。學習是沒有止境的。您的學問淵博,跟您學習,一定會大有長進的”,這一句話就可以看出孔子謙遜好學的性格和他對老子發自內心的尊敬。在引導學生分析動作描寫時,教師應指導學生細細地品讀感悟文章中特別的地方,從中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與身份地位。在解讀寫人類文章的心理描寫內容時,教師應告訴學生心理描寫泛指人的思想、感情等內心活動,對人物的心理描寫能直接反映人物的內心世界。此外,教師應引導學生抓住文中的主要情節,分析人物在具體事件中的表現,告訴學生閱讀一篇描寫人物的文章,要抓住它最突出的地方加以理解分析,并在此基礎上體會描寫人物的方法。
   二、優化記事類文章閱讀教學方法
   記事類文章常常通過對一件或者幾件事的描述,表達作者對事情的感悟、受到的影響或教育。記事類文章離不開人物、時間、地點、事件等要素,閱讀此類文章時,首先要弄清事件發生的時間、地點、所涉人物和情節等,為進一步感知文章內容打好基礎。其次,要把握文章的脈絡,理清事件的發展順序,是順序、倒敘,還是插敘,有助于準確理解文章所要傳遞的信息。再次,要抓住文章的重點,挖掘和體會作者借事件所抒發的真實感受。教師應指導學生在閱讀記事類文章時理清文章的寫作順序,明確文章寫了什么事情,通過事件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以此發展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教師在講解《科利亞的木匣》這篇文章時,可以讓學生輪流讀課文,指導學生從文中所描寫的事件體會作者的內心情感,并從中受到啟發,領悟“人一天天長大,步子也在漸漸變大。周圍的一切,不是都在起變化嗎”這句話的寓意。
   三、完善寫景類文章閱讀品評途徑
   寫景類文章大多是通過作者有條理地、生動形象的描寫呈現出一幅幅優美的風景畫。這類文章一般有三種,分別是游記、描寫生活中常見的自然景象、描述人居所周圍的景物。教師應指導學生根據不同類別,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理清寫景類文章的順序與結構,體會文中所使用的修辭手法和作者的思想感情,以此培養學生高雅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美學修養。而且,教師要著重引導學生品評文中的重點詞句和段落,總結景色特點。通常,景色特點包括景物的姿態特點、色彩特點、靜動態特點,文章一般都會使用擬人、比喻、夸張等修辭手法對景物特點進行描繪,作者也會在字里行間流露出思想感情。另外,教師應引導學生在閱讀文章的同時想象景物之美以培養學生高雅的審美情趣,運用文中的修辭手法練習仿句,這樣有助于開發學生的想象思維,提高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
   四、創新科普類文章品讀模式
   科普類文本閱讀通常是以小品文的筆調介紹有關動物、植物、科學、技術等的知識。教師在開展科普類文章閱讀教學活動時,應注意創新教學模式,借助多媒體教學工具為學生展示文章所介紹的對象,引導學生了解科普文的特征,學習更多知識,綜合培養學生的科學思維能力。閱讀科普文必須理清文章所運用的三種說明順序,即時間順序、空間順序和邏輯順序。其中,時間順序用于說明事物的發展變化;空間順序通常用來解說事物的形狀與構造;邏輯順序常用于介紹比較復雜的事物和現象,它主要通過揭示事理本身的邏輯關系以達到說明目的。另外,教師應該教導學生在閱讀科普類文章的同時了解各種說明方法,如舉例子、打比方、做比較等,并引導學生練習寫科普說明文,在文中嘗試運用各種說明方法。
   五、完善童話寓言類文章閱讀策略
   童話是按照兒童的心理特點和需要,通過豐富的想象、幻想和夸張來塑造形象,反映現實生活,起到教育、歌頌或諷刺的作用。寓言就是在具體的故事中寄托寓意。在開展童話寓言類文章閱讀活動時,教師應指導學生讀懂故事內容,透過幻想的故事看清現實,體會文章的思想感情,從中悟出生活的道理。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注意優化教學途徑,從多個角度培養學生的閱讀評價能力,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文化鑒賞能力。
  參考文獻
   [1]宋衛華.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5,⑸.
   [2]李珍.淺談創設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2,(9).
   [3]李悅.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與審美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3,(3).
   [4]劉梅.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問題與優化策略[J].中小學教育,2012,(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504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