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職業導向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職業教育是我國人才培養體系中關鍵的一部分,公共英語是高職院校一門重要的公共基礎課。職業導向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是對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的突破和創新,對校企合作,雙師教師和教學方式的創新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職業導向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有利于提高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效果,為各行業輸出更多的國際化一線高級技術型人才。對于新時代下的高職教學,需要明確教學目標,改進教學方法,從而提高高職教學的質量,提高教學的實用性。因此,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也應當充分尊重其職業化特征,堅持以職業導向為原則開展相應的教學改革活動,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高職教育 職業導向 公共英語 教學改革 研究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9.008
隨著與國際的交流日益頻繁,我國需要更多通曉國際語言的人才,特別是對商務英語人才的需求要遠遠高于其他人才需求,職業院校成為專業英語人才培養的搖籃,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理念和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但是學校卻忽視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不同專業的學生對英語的需求是不同的,因此就使得英語課程不能很好地開展下去。在這樣的情況下,必須采取相應的措施對高職英語教學進行改革,而改革的主要方向就是結合不同專業的學生的求職意向對其進行英語教學,這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學生職業英語水平和英語素養,其最終取得的結果也必定是可喜的?,F在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更多是參照本科公共英語的知識結構,導致了高職教育方向和職業方向有所偏頗。高職教學更多是為社會提供更多專業性人才,卻并沒有結合自身實際,而是沿用本科教育模式。這既不能讓學生在社會上學以致用,也很容易讓公共英語課程邊緣化。教育部的文件中明確指出,職教育要加大課程建設與改革的力度,根據技術領域和職業崗位(群)的任職要求,參照相關的職業資格標準,改革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如何以職業為導向,以教學實踐為平臺進行課程教學理念、教學內容及教學方法的職業化改革,是每位英語教師都在不斷思考、探索的課題?;诼殬I導向基礎之上,需要對教學方式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改革,達到培養學生英語應用能力及素質的目的。在此筆者將通過本文,就基于職業導向的高職公共英語英語教學改革方面展開研究分析與探討。
一、基本概念與公共英語教學的職業性特點
“高職”是“高等職業教育”的簡稱。我國高職教育已經走過了30多年的發展歷程。《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從法律上確定了高職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的地位,由此也拉開了高職教育發展的序幕,它以適應社會需要為目標、以培養技術應用能力為主線設計學生的知識、能力、素質結構和培養方案,畢業生應具有基礎理論知識適度、技術應用能力強、知識面較寬、素質高等特點?!肮灿⒄Z”本文探討的高職英語教學不是英語專業學生的英語教學,而是除英語專業即外語系之外的其他系部的大學英語教學。“教學改革”廣義上指教育改革,包括一個國家教育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狹義上指學校的教學改革,包括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模式等方面的改革,在本文中指一門課程的改革。
高職公共英語英語教學的職業性特點。很多高職畢業生在未來的實際工作中將會面臨涉外業務活動。因此,高職學生英語教學具有職業性特點,但它又不同于職業英語?,F在比較流行的美國的托福、托業,英國的雅思都是典型的職業英語考試。我們所說的職業性特點指的是在某一個行業所使用的英語,比如,營銷、財會、機電等等。高職學生將來主要不是通過閱讀外文專著來提高科研和學術水平,而是能運用英語解決實際業務問題,能看懂應用文獻進行涉外業務工作,能在一般涉外交際活動和業務涉外交際活動中進行簡單的口頭和書面交流。因此,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一定要突出語言的實際應用,加強語言技能的培養。
二、高職公共英語改革的必要性
為了充分做好數據調研,筆者針對4所高等職業院校中的500名(包括在校生、畢業生和任課老師群體)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顯示,畢業生普遍認為英語水平的高低不僅和職業的薪酬掛鉤,還將影響到未來的職業晉升。公共英語教學課程毫無具體職業針對性可言,在找工作期間很多英語知識還需從頭學起;對在校生群體而言每個人的英語水平都不盡相同,但基本對英語教學的內容基本表示適應。英語水平好的同學提議需要更多關于專業的指導性意見。任課教師表示,好的高等職業院校理應結合學校自身和學生就業兩個維度去思考改革。
一些任課老師去企業實踐的經歷,讓他們更加體會到現有的英語教學內容缺乏對職業崗位和社會的思考。這份問卷調查結合畢業生、在校生和任課老師的需求,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應出學生所面臨的社會困境:學好外語的重要程度師生都空前的一致認可,然而學校教育和社會需求之間也存在嚴重的不匹配。如何才能從讓高職教育體現出自身特色,讓高職教育的改革更能符合自身發展呢?教育部高教司曾于2016年對全國100所職業院校做過一份關于公共英語教學現狀的問卷調查,數據顯示:由于習慣性的教學理念和傳統式的教育觀念,教學認知目標普遍落后于預期。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目的是希望提高學生自身的英語水平,卻鮮有成效;公共英語教學的課程是為了提升學生在社會環境中的使用能力,卻未能如愿。從目標教學和實際學生的接受度而言,高職公共英語教學的情況不容樂觀。無論是基于本地高等職業院校的問卷調查,還是全國范圍內的問卷調研,不難看出,現階段高職公共教育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模式的整體滯后已難以滿足學生未來的職業性需求,教育改革急需提上日程。
三、以職業為導向的高職英語教學的現狀
1.教育理念錯位。教學理念是最能夠體現出教育特點的。目前,高職教育的教學理念相對籠統,難以表現我國高職教育的特點,教育理念錯位是我國高職教育的突出問題?,F今,在職業教育理念方面,大多高職高專院校與教師并沒有形成最新的認識,也完全沒有意識到職業教育與其他類型教育本質的區別特征就是職業教育擁有職業屬性,一般都認為為了培養學生的基本素質才開設公共基礎課,對學生的職業能力進行提升只能是專業課的任務,并不會深刻的認識到英語教學對于提升學生專業素質也有較大的幫助。高度錯位的教學理念嚴重桎梏了高職教育中英語發展,成了高職英語教學的體制障礙。 2.課程設置缺乏科學性。目前,我國大部分高職院校開設英語課程僅僅是將其作為普通公共課開設,對于所有專業的學生進行統一上課,沒有真正起到專業性的教學,也沒有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等方面的能力,沒有將職業特色充分融入其中,使得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缺乏準確的定位和明確的教學目標。高職院校在開設英語課時都是以基礎課來開設的,跟專業課并沒有很大的聯系,對學生以后的求職也沒有太大的幫助,這樣導致高職院校設置的英語課程和學生的職業規劃相脫軌,基礎英語和專業英語兩者之間不存在聯系,在此種情況下開展的英語教學對學生的職業規劃并沒有太大的意義,所以很多學生都忽視了英語學習,進而導致高職院校的英語教學無法取得理想的效果。
3.教材內容滯后,缺乏職業導向性。所周知,本科院校在培養人才時都往綜合性方面發展,而高職院校培養人才則以技術型為主,也正是教學目標的不同導致了教學計劃和工作的差異。學校在開設英語課程時都會有相關的教材,并且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主要以教材內容為主,一旦教學內容不合理,就會導致教學目標無法完成。同時我們知道高職院校使用的英語教材內容都是比較單一的,并且所學到的單詞和用法也比較簡單的,這樣不僅不能提高學生的專業,還會不斷地降低學生學習的興趣,這些都在很大方面制約了高職英語的發展,弱化了英語的職業導向意義。
4.缺乏科學的教學評價體系。長時間以來,在大部分高職院校英語教學評價活動中,仍然運用期末筆試考試的方式來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而且以通過四、六級考試作為最終目標,教學活動的開展大多為學生考試而服務,卻沒有將英語技能的學習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因而導致學生的英語聽說能力較差。
而忽視了英語實際是一項交流工具的實質,在教學中通過大量的模擬考試、真題講解來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這就使得學生最終成為不會辯證獨立思考的考試工具。這樣的評價體系下,英語失去了其原有的趣味性和實用性,學生對其學習也難以提起興趣。
四、基于職業導向的高職公共英語教學改革策略
1.明確教學的職業化目標,實現正確定位。高職教育不同于常見的本科教育,也異于專門的職業培訓教育,它有著自身的特點。將學生未來職業發展作為制定教學改革的目標,同時,能夠正確理解高職院校學生具體的專業要求和職業需要,將這些因素結合在一起具體制定高職英語課堂教學的計劃,以將學生的英語能力培養成為他們職業能力的重要組成成分。因此,在高職英語課堂的教學當中,必須要滿足服務本專業的要求。高職英語教學的目標不僅要讓學生掌握基本的英語詞匯及語法的學習,更要通過教學活動的開展培養學生對英語的應用能力,以此為學生日后的就業和職業生涯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因此,對高職院校的英語教育目標進行明確的職業化定位,是保證教學活動順利開展的前提。
2.以職業導向為依據進行教材內容的設置。高職院校的英語教材設置,應當充分體現職業教育的特色,以學生未來發展為基礎開展英語教材構建工作,以學生的職業發展為導向進行教材的編寫。在改革高職英語教材的內容時,必須以學生的專業和職業需求為導向,既保持英語教學的特色還能夠激發學生內在的英語學習興趣。一方面,在英語教材的內容設置方面要考慮到學生的英語基礎,尊重學生的專業學習需要,選擇能激發學生興趣且與學生實際生活緊密相關的內容,能顯著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要考慮到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以此為導向加入更多與學生職業發展相關的內容,同時要結合不同專業的學科特點,建設個性化的英語教材,可以顯著的增強學生職業能力的培養。
3.英語教學模式的創新與優化。教師在以職業導向為基礎來進行英語教學改革時,就應對教學模式進行優化,通過教學內容的趣味化、多樣化,利用計算機開展相應的情境教學,來激發、調整學生的學習狀態,采用與時俱進的教學模式來開展教學,加強聽、說、讀、寫、譯等方面的訓練,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英語知識,從而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教師可以在英語教學中加入多元化實踐活動,提高教學的靈活性,可以案例作為導向,讓學生組建討論小組,圍繞案例,以英語的形式闡述自己的觀點,啟發學生靈活思考,從而體現出探索學習的價值。因此,英語教師要積極創新自己的教學觀念,將學生英語應用能力的培養與專業知識相結合,使學生可以在掌握專業技能的同時,強化英語聽說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技能。同時,要在英語課堂教學中積極引入新的教學手段和模式,如多媒體網絡技術的應用,可以將教材中的知識轉化為真實的情境模擬,給學生不同的體驗,也可以為學生創造更多應用英語技能解決問題的機會,提高學生的應用能力,為學生未來的職業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4.構建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為保證高職英語教學活動得到科學的評價,需要構建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在保持以往筆試評價方式的基礎上,加入學生英語口語表達能力的評價以及不同情境下的英語應用能力的評價,將多種評價方式進行有機結合,才能對教學質量做出科學的評價。同時,可以讓學生參與到評價過程中,采用學生自評、學生之間互評、師生之間互評相結合的方式,可以激發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熱情,也可以有效地提高評價結果的科學性,有利于促進后續教學活動的有效開展。
5.實現“雙師化”師資隊伍建設。高職教師的師資直接關系到高職的英語教學,所以在高職英語教學中必須提高高職英語老師的師資,對英語教師進行專業化的培養,提高高職英語老師的專業能力,克服英語老師對相應專業不精通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趙璐.構建以職業需求為導向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J].英語學習,2016,12.
[2]于曉麗.高職英語教學中職業能力培養模式的實踐與探索[J].外語學刊,2018,09.
[3]鄭曉斌.基于職業能力培養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探索與實踐[J].校園英語,2015(1).
[4]趙璐.基于職業導向的高職公共英語課程改革探索[J].外語教學與研究,2018,10.
[5]白楊.基于職業能力培養視角的高職英語教學模式改革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3.
[6]張瓊.淺基于職業導向的高職英語教學改革的探討[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6,0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50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