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當代大學生需求導向的教學思維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本文是在大學擴招的背景下,針對目前大學擴招后出現的問題,包括畢業生質量有所下降,大學課堂教學質量有所下降等,提出個人的幾種教學方式,即平等式教學、自主參與式教學、成功式教學、啟發式教學和鼓勵式教學。通過幾種教學方式的相互融合,有所側重,達到因材施教、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同時,引導自主學習是信息環境下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大學生作為一個特殊的群體,其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和提高顯得尤為必要。教師應以大學生身心發展為基礎,實施行為目標導向、情境問題驅動、批判性思維訓練、提高元認知水平等教學策略,以增強和培養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關鍵詞:大學生;需求;教學思維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22-0220-02
1996年以來,我國的大學擴張人數每年遞增,從96萬人/年擴招到現在,接近700萬人/年。大學生人數劇增,加上大學“嚴進寬出”的現實也帶來一系列問題,課堂教學質量下降,畢業大學生綜合素質有所退步等。伴隨而來的是我國經濟的飛速提升,國家年均GDP從2000年初的13000多億美元到現在的接近13萬億美元。但是,由于大學擴招造成社會整體生源質量有所下滑,另一個方面,大學四年期間,“嚴進寬出”,某種程度上,放松了大學生的教學或者紀律要求。再者,多數高校對教師要求科研工作更甚于教學工作,也使得任課教師某種程度上,有意無意地降低了課堂教學質量。下面我以親身的體會,提出以下幾點思路。
一、平等式的教學
1.教學中,很多教師經常會有一個誤解,即教師的權威性缺失會導致學生不尊重教師。誠然,權威是任何法制社會的基本組成部分,中國有個古語,“師道尊嚴”,要求教師必須維護好自己的尊嚴,這會使我們誤解為,這種權威是類似于官場的上級對下級的權力尊嚴。實質上,這種理解是錯誤的。其實,真正的師道尊嚴,指的是三個“服人”,即能否以專業知識能力服人,能否以德服人,能否以人格魅力服人。大學生是一個成熟的個體,基本都為屆滿18周歲的成年人,有基本的世界觀和價值觀。21世紀是網絡信息爆炸的時代,他們從網上,社會上獲取的知識和信息遠遠要高于他們的先輩。大學教師不應低估他們的視野和認知能力。對學生的創新思想和理想,應當給予尊重和引導。要走進他們的心里,首先要做到的就是平等。
2.平等式的教學。要求教師應當站在學生的立場思考問題,而不是機械地灌輸知識給學生。教師不如先傾聽學生的內心需求,多反思自己的教學模式,是否適應多數學生。俯身傾聽在這里往往是事半功倍的,在學術上,也稱主觀教學法,這是德國教育學家裴斯泰洛齊提出的,他認為教師在教學前必須認真研究學生的觀點和意見,因為智力的發展和持續不斷的規律是不斷聯系的。
二、自主參與式的教學
1.現在的高校都是比較注重德育和智育工作,但是創造性的培養有所缺失。大學的教育有別于中學教育和小學教育,最大的不同,就是施教對象是成年個體。他們具有主動的思維,具有初步的自主創造能力。20歲左右的人,基本上都具有了初步獨立的人格和思想。教師應當善于發現學生的特點和優點,在授課時能讓學生積極參與教學,自主地思考和分析問題。因為無論是本科生還是碩士博士生,具有自主的思辨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2.怎樣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呢?要做到如下幾點:(1)善于捕捉學生的眼神。一個好的教師,他的教學課堂應當是生機勃勃的,學生的神情應當是興奮、質疑和有解惑動機的。如果課堂上達到這個效果,說明學生的思想是主動在運轉的。如果是低頭、死氣沉沉,或者在玩手機,那么這個就是缺乏主動參與的教學,是需要教師去調整的。(2)有激情的講授。其實為了讓學生能夠自主地參與教學,那么吸引就很重要。教師的備課應當是充分的,案例應當是精彩和貼近熱點的,講授的語氣應當是有激情的。(3)適當安排學生參與教學內容。比如討論課和課后小論文的PPT演示等。討論課有助于學生即時地和任課教師交流互動,而課后論文則可以激發學生自主帶著問題參與到教學過程中。
三、成功式的教學
1.我國有句話叫做“名師出高徒”。西方也不外乎如此。偉大的英國卡文迪許實驗室的每一任主任都是現代物理學上的大師,從麥克斯韋到湯姆遜,從湯姆遜到盧瑟福,再到查德威克等,每一任實驗室主任都帶出了更為出色的徒弟,這就是名師效應,也就是成功帶來的榜樣。
2.馬斯洛在人的需求層級里,分為六個等級的需求,其中最高等級的需求是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這兩個層級的需求都是成功需求,譬如,自我實現需求指的是實現個人理想和抱負。這實際上也是成年人心理最深的動機。大學生不外乎如此,只是在現實條件下,絕大多數人無法成為成功的個體。因此,為學生樹立成功的目標,并為之制定合適的授課模式,這個就顯得很有必要了。每一個學科都有偉大或者杰出的思想家和科學家,引經據典的時候,不妨可以介紹一下這些成功歷史人物的偉大之處?!耙磺€觀眾的心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每個人對成功的理解未必相同,但是沒有人會拒絕成功的。
四、啟發式教學
掌握知識的目的在于應用,因此如何啟發學生將所學到的知識用到解決問題上,就顯得很重要了。在這里,所謂知識的運用,就是讓學生將教師講授過的知識點帶入課堂情境中進行分析和提出自己的觀點。啟發式教學和自主參與式教學可以相輔相成,讓學生自主參與的過程中,又能得到專業教師的指點,并進一步觸發他們的創造性,然后再參與,如此循環往復。就能深入地掌握教師所教授的知識點。啟發式教學需要具備兩個前提:一是你對學生的性格和需求有一定的了解;二是教師自身的專業知識儲備要足夠豐富。對學生足夠了解,這個需要教師有細致的觀察力和溝通能力。
五、鼓勵式教學
1.大學生的課堂有別于高中課堂,它需要大學生能夠自主思維,具有思辨的精神。中國是儒教社會,多數人的性格是保守或者不開放的,這有別于西方。西方人給學生灌輸的思想是,吾愛吾師,但更愛真理。因此,無論從哲學上,還是自然科學上,不斷有挑戰權威的偉大思想家和科學家出現。愛因斯坦正是質疑牛頓的宏觀物理,才有了相對論;普朗克正是質疑愛因斯坦,才完善了量子力學。敢于質疑前輩,質疑教師,甚至質疑權威,才有前仆后繼的偉大學者出現。
2.鼓勵式的教學,實質上是實行合理的獎勵和表揚制度,可以從成績上,也可從精神上激勵?;卮饡r給予表揚,在教學日志和成績登記表上寫下表揚的評語,這一切,有助于推動學生形成積極的學習動機。
3.當然,鼓勵式的教學應當避免一點的是,過分表揚學生,因為這會助長他們的虛榮心,使得他們過高估計自己,這不利于他們人格的成長。
總之,大學教育是一個崇高的職業,也是一個富有創造性的職業,這種創造性表現為教師對學生內心世界的不懈探索和在此基礎上的不斷創新。由于教師面對的教育對象千差萬別,面臨的教育情景千姿百態,因此,在實踐中總結提高,在教學中分辨學生的需求,因材施教。這才是一名合格的大學教師。
參考文獻:
[1]許建領.大學參與性教學的立論基礎[M].第1版.青島:中國海洋大學出版社,2006:13-40.
[2]陳時見.大學教學改革研究[M].第1版.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86-90.
[3]安奈特·L·布魯肖.萬人迷老師養成寶典[M].第1版.中國青年出版社,2009:81-83.
[4]周福盛.教師個體知識的構成與發展[M].第2版.科學出版社,2017:134-141.
[5]靳希斌.教師教育模式研究[M].第1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9:201-2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592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