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互換式互動教學在組胚實習課教學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探討角色互換式互動教學在組胚教學中的應用效果。結果:實驗組的實習課成績及優秀率總體要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在學習興趣和主動性、自學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方面要強于對照組(P<0.05)。結論:將角色互換式互動教學應用于組織學與胚胎學實習課教學中效果顯著,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興趣。
關鍵詞:組織學與胚胎學;角色互動式教學;實習課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22-0206-02
組織學與胚胎學是醫學生最早接觸的醫學專業課程之一,與人體解剖學同屬人體形態學醫學基礎課程范疇。通過本門課程使學生掌握正常機體的細胞、組織和器官的微細結構是學習這門課程的主要任務,同時組織學與胚胎學還是病理生理學和免疫學等課程的基礎。組胚不僅可為今后的橋梁課程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進而還為臨床醫學課程打下了堅實的根基,因此組織學與胚胎學在醫學學習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支撐作用。
組織學與胚胎學的內容既包含正常機體微細結構和功能的組織學,又研究由受精卵發育為新個體的胚胎學,學習對象抽象,名詞繁雜,對于剛剛接觸醫學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到吃力并缺乏興趣。而通過顯微鏡觀察組織學特點是這門課程的核心,實習課則是實踐學習的最好最有效途徑[1]。基于以上特點,如何通過實習課提高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興趣,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是教師需要探索的問題。
一、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選取本校2016級針推專業本科兩個小班(79名)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兩組學生均參加全國高等院校入學考試統招生,入學后隨機分班,入學成績、人員性別和年齡等方面均無統計學差異,p>0.05)。1小班為對照組,2小班為實驗組。實驗組39人,對照組40人。
2.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的醫學教學方法,按照大綱要求內容進行傳統的以教師帶教指導為主的教學模式進行實習課教學。上課初,教師首先對本次課所實習切片內容進行講解式課前指導,使學生知道如何根據切片的特點辨認細胞、組織、結構或器官。隨后學生根據教師所講授的內容通過顯微鏡進行實踐,教師在旁指導,最后由教師進行課后總結。實驗組采取學生扮演教師的角色進行帶教,教師則以聽講的角色進行互換教學。具體方法如下:(1)前次實習課教師要告知學生下次實習課的內容,學生在下次實習課之前提前預習。(2)學生綜合教材、實習指導和圖片資源自行總結出所要觀察的每一張切片中需要辨別的關鍵的細胞結構或器官,具有怎樣的形態特點以及是否涉及之前已觀察過的細胞、結構等,并形成講稿和教案。(3)實習課上進行實踐講解,教師與其他學生傾聽。(4)教師總結,對學生的本次授課提出優缺點,以肯定為主提出建議,并對未提及的知識點進行補充,帶教學生指導實習。(5)課后反饋,學生總結帶教過程中的體會,對自己的帶教過程給出評價。教師對學生帶教過程中的亮點和存在的問題給出鼓勵和肯定,并提出建設性意見。
3.觀察指標。通過比較期末實習總成績、實習成績等級分布及調查問卷的方式對角色互換式互動教學效果進行評價。帶教教師不參與主考與閱卷。
4.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0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進行秩和檢驗及卡方檢驗,以P<0.05為數據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1.實驗組與對照組實習課成績對比(見表1)。由表1可見,針推專業實驗組和對照組實習課總成績差異顯著,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實驗組成績的平均分高于對照組。
2.實驗組與對照組實習課考試成績等級分布(見表2)。由表2可知,采用兩種不同教學方法教學后學生實習課考試成績總體等級率分布差異顯著(χ2=
8.466,P=0.037),實驗組實習考試成績高于對照組。
3.問卷調查。由表3可知,采用“師生角色互換法”教學方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討論
師生角色互換教學法是一種互動式的、啟發學生研究實際問題以及注重學生智力開發及能力培養的現代教學方法,它有著傳統教學方法所不具備的特殊功能。強調理論聯系實際,并要求按照教學大綱中對教學目標的規定,在師生角色課堂教學中,要求學生對課堂教學過程中所提供的材料及問題進行深入分析研究,并讓學生走上講臺當老師,講解自己研究的結論,提出自己獨到的見解。此時的教師則走下講臺進入學生角色,積極地聽講、做筆記,提出一些問題并進行討論,必要的時候應進行指導和講解,以此來提高學生鉆研教材的能力以及分析問題的能力。近年來,教學改革已經步入了深水區,改革的深度和寬度已經發生了變化,這必將對未來的課堂教學產生巨大的影響[2]?;诖耍覀儗M胚課程的實習課進行了角色互換式互動教學改革,并對教學改革效果進行了分析探討。
總結本次教學改革實踐過程,由期末實習課成績結果可以看出,實驗組學生在經過角色互換式教學鍛煉后,期末實習課總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學生。經統計學分析兩組學生實習考試成績等級分布情況,實驗組的優秀率要明顯高于對照組;角色互換式教學不僅提高了學生組胚課程的成績,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提高了學生的思維流暢性、思維變通性、思維獨特性以及思維敏感性,整個實施過程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使他們真正參與到教學的過程中來,體現自己的價值,有了更高的自我認同感。經問卷調查,實驗組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自學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等方面要明顯高于對照組。大一醫學生在剛剛步入醫學院校,對醫學的了解還甚少的情況下,還不能適應需要多學科配合的教學改革,例如PBL、CBL等。而角色互換這種方式實行起來不需要多學科配合和更多的醫學基礎知識,簡單易行,更加適合剛步入大學的醫學院新生,并且學生能從中體現自我價值,可以迅速從高中階段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教師“滿堂灌”的教學模式中轉換角色,逐漸變為以學生為中心的現代教學模式,為學生的成長及今后本科高等醫學教育后續進一步的實施教學改革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次云哲,孫孝庸,麻雯熠,等.組織學與胚胎學實驗課教學改革嘗試與探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27):277-278.
[2]魏穎慧.角色互換式系統教學法探索[J].藥學教育,2005,21(6):23-2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59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