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培養臨床醫師如何看待及改善醫患矛盾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醫患矛盾目前已經上升為國內醫療行業的主要矛盾之一。近年來,全國不同地區頻繁出現各類傷醫事件,對醫療界的影響非常大。醫患矛盾究竟傷害最大的是哪方,這種不理智行為背后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如何在平時帶教過程中指導臨床醫師正確認識醫患矛盾。本文回答的是:醫患矛盾傷害的是醫患雙方的利益,臨床醫師要客觀分析醫患矛盾的主要原因。由于醫患矛盾影響重大,臨床醫師要充分認識醫患矛盾的本質,提出改善醫患矛盾的可能途徑。
關鍵詞:醫患關系;醫患矛盾;臨床醫師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21-0214-02
一、前言
當前,我國醫患矛盾十分突出,在全國不同地區,各類傷醫事件頻繁出現。如今,醫患矛盾日趨增多,不僅給醫生就業帶來困難,也給患者帶來不利。如何讓臨床醫師正確看待醫患矛盾,正確應對醫患矛盾,是目前各培訓基地在培養臨床醫師過程中急需解決的問題。醫患關系的定義是:“以醫生為主體的人群和以患者為中心的人群之間的關系。[1]”從民事法律關系看,醫患關系雙方,一方是患者,一方是醫療單位。從醫學倫理學角度來看,醫患關系雙方中“醫”的含義不僅僅是指醫生、護士及醫技人員,還包括衛生單位、衛生行政部門甚至政府。同理,醫患關系的“患”,不僅僅是指病人,還包括與病人聯系密切的家屬、單位,有時還包括整個社會。醫患矛盾是醫患關系的失衡,是醫患雙方間的互動關系處于沖突、排斥、甚至對立的狀態[2]。因此,整個醫療服務活動過程中,醫患矛盾的本質就是醫患雙方出現的各種內在情感性的不滿,或外在行為的糾紛及對抗等。臨床醫師在醫療服務過程中,應充分認識醫患關系及醫患矛盾的本質。在我國,目前有關醫患矛盾的分類研究已經取得一定的成果。醫患矛盾的主要類型有以下幾種:(1)醫療結果引發的矛盾:“患”方認為在整個醫療過程中獲得的就醫效果不符合預期,從而對“醫”方產生內在情緒性不滿或外在行為對抗的矛盾;(2)醫療技術引發的矛盾:由于醫療技術水平不高,或者患方認為醫護人員醫療技術水平不佳,從而引起醫療效果不佳等,導致醫患矛盾;(3)服務態度引發的矛盾:醫療服務過程中,醫務工作者由于服務態度不佳而誘發的醫患矛盾;(4)醫療費用引發的矛盾:醫療服務過程中,醫患雙方在醫療費用上存在分歧、爭議而導致的矛盾;(5)醫療時間引發的矛盾:醫患雙方在等待診療時間的長短問題上引發的矛盾。從上述類型來看,最主要的是醫療結果和服務態度所引發的醫患矛盾?,F階段,我國醫患矛盾數量增加,規模也在擴大,還伴隨著沖突烈度的日益增強[2]。所以,臨床醫師要對目前醫患矛盾的主要類型有所了解,能預估醫患矛盾的發生,盡量避免醫患矛盾。
二、現階段醫患矛盾的主要原因分析
醫方的原因:醫生由于對醫療相關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非常熟悉,所以在醫患關系中處于相對強勢的地位。但縱觀近年來的醫患矛盾,從醫生自身的角度出發分析原因通常是,醫患溝通過程中,醫療工作者的服務態度及人文關懷不到位。由于我國醫療資源相對緊缺,醫生執業環境不太理想,患者就診數量遠遠超出醫生人數,醫生在跟每位就診患者溝通的時間相對較少或溝通不夠細致,或許人文關懷不到位等可能引發醫患矛盾。比如,診療過程中,醫生不僅要關注疾病本身的診斷及治療過程,更應關注病人的心理感受。制訂治療方案時,醫生要充分告知病人,取得病人及家屬的知情同意,并認真聽取患方及家屬的意愿[3]。
患方的原因:(1)患者的心理因素:患者角色失調,當患者由健康狀態變成患者狀態時,患者本身的情緒(心理狀態、觀念)以及外在社會行為等都可能發生變化,從而出現角色適應不良[4]。(2)患者對醫生期望不同:不同類型的患者對醫生有不同的角色期望。獨立型患者專注于疾病本身的治療,依賴型患者希望得到醫生無微不至的照顧及關心,其余的患者期望醫生是全能型的,任何疾病都能治愈。事實上,醫生的角色并不能滿足所有患者的期望和需求。(3)患者歸因偏差:患者根據外部信息及線索判斷自身的內在狀態,可能會出現歸因偏差。通常情況下,患者總是在事件成功時歸因于自身,在事件失敗時歸因于外部環境。(4)患者權利與義務的不對等:醫患雙方的權利和義務需要對等地履行才能有所保障,如果患者享受了權利但沒有履行相應的義務,就容易引發權利與義務關系的割裂。通常情況下,醫患矛盾可能通過犧牲醫方利益來維護患者的權利而誘發。(5)患者被媒體不客觀的評價誤導:近年來,有關醫療行業的失實報道引發社會大眾對醫療行業的高度關注。媒體可能因為不了解事實真相或片面了解事情經過,對發生的事件進行不客觀的報道,導致缺乏醫療常識的普通民眾對醫療行業產生不良印象,加深醫患矛盾。(6)患者的綜合素質:患者的思想道德素養是影響其外在行為的直接方式。在醫患交流過程中,患方出現的不文明行為容易擾亂醫療秩序,破壞醫患關系。
醫患雙方信息不對稱:醫患關系中,由于患者不具備醫療專業知識和基本技能,需要依賴醫生提供專業治療的手段實現自身的康復?;诖?,患方處于相對弱勢地位。由于信息不對稱,患者需要從醫生處了解自身的診治情況。如果此時患者不能獲取自身需要的信息,或者出現人為原因導致信息溝通不暢,都有可能成為醫患矛盾的根源。醫療服務是涉及患者生命健康的特殊服務,必須建立在醫患雙方高度信任的基礎上,才能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信息不對稱是醫療服務的重要特征,也是引起醫患矛盾的最重要原因。信息不對稱主要有醫患雙方對病情認知程度的不對稱、醫療服務信息的不對稱及媒體宣傳信息的不對稱[5]。
媒體報道:媒體導向出現偏差,導致不明真相的大眾對醫療行業不滿,容易激發醫患矛盾。
三、改善醫患矛盾的可能途徑
醫方改善策略及途徑:衛生行政部門合理分配衛生資源[3];創新醫療補償支付制度,加大醫療秩序整頓力度;完善社會醫療保障制度。營造和諧的醫患關系的社會環境,建立醫療責任保險制度;提升醫生職業道德與溝通技巧;理性處理醫患矛盾:醫療機構設立專門的部門接待患者投訴;引導患者調整心態,適應病人角色;加強法律、行政宣傳力度,規范患者的就醫行為;加強醫患溝通,讓患者擁有更多的選擇權利。
媒體宣傳:規范新聞媒體報道,在公正、客觀的立場上對醫療糾紛進行實事求是的報道,不誤導患者。醫院方面,主動與媒體合作,爭取正面報道,構建和諧的醫患關系[6]??陀^公正地報道事實真相,不片面追求轟動效應[7],維護醫患雙方權利。媒體應該是一個共同載體,搭建醫患溝通的平臺,使雙方在平等的對話關系中,理性參與診療過程。
事實上,在醫患矛盾高度激化的今天,我們目前能提出的改善途徑都是針對醫療機構和醫方提出的建議及整改措施,在改善醫患矛盾上,患方就沒有一個可供參考的標準和策略。對于普通民眾來說,必須提高自身意識,加強素質訓練,多方面獲取相關疾病的醫療常識。當然,也要用適當方式獲取自己想要的結果,認識到醫療不是萬能的,不能解決所有疾病。
醫患矛盾不僅僅是單方面影響醫方或者患方,兩者都會受到損害。要減少醫患矛盾,需要醫患雙方和社會的共同參與,互利共贏。臨床醫師盡量在執業過程中提高自身職業素養,理解并深刻認識醫患矛盾的本質,注意溝通技巧,理性處理醫患矛盾。
參考文獻:
[1]曹永福.醫患之間的倫理難題及其解決原則[J].醫學與哲學,2001,(09):60-61.
[2]顏婕,田清華,李詠.對當前醫患矛盾關系的思考[J].西部醫學,2011,(08):1619-1621.
[3]田瑛,譚曼紅,陳海平.從醫患矛盾看醫學教育中人文教育的缺失[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12,(19):1591-1592.
[4]冼詠琪,譚一笑.我國醫患矛盾中患者因素分析[J].醫學與社會,2014,(09):55-57.
[5]李晚蓮.基于信息不對稱視域醫患矛盾風險及防控[J].湘潭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5,(05):47-50.
[6]祝司霞.醫患矛盾的產生原因及解決方案探討[J].醫學信息,2013,(23):55-56.
[7]王衛華.醫患矛盾報道中媒體的社會責任[J].醫學與哲學(A),2012,(08):22-2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619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