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培養腫瘤學專業學生臨床醫患溝通的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醫患溝通是腫瘤學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加強腫瘤學專業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有助于醫學生在今后的臨床工作中創建和諧的醫患關系,減少醫患矛盾。
關鍵詞:醫患溝通;腫瘤學;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18-0034-02
隨著人們文化水平的提高,醫學發展由生物醫學模式轉化為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患者對醫療活動中的參與感越來越重視,而現代醫生不僅要會診治疾病,更應該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為患者服務[1]。近年來,醫患矛盾的發生,往往是因為溝通不夠充分,因此醫患溝通能力的提高對于醫療質量水平的提高,其占據著很大的權重[2]?!度蜥t學教育最低基本要求》和《醫學教育國際標準》中都將交流能力列為七大技能之一,且被強調是醫學生的核心能力[3,4]。根據國際癌癥研究中心的估計,全世界腫瘤發病人數每年以3%-5%的速度逐漸增加。全球預計至2020年將有2000萬新發病例。中國近年約新發200萬/年腫瘤患者。作為臨床上特殊的一個群體,醫患溝通在臨床治療過程中貫穿始終,尤其重要。目前針對培養腫瘤專業醫學生醫患溝通的研究很少,如何使腫瘤學專業的醫學生掌握臨床醫患溝通技巧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
一、腫瘤患者醫患溝通的重要性
惡性腫瘤近年來發病率明顯增高,病死率高。腫瘤的確診給患者的心理帶來莫大的打擊,腫瘤本身可能引起軀體的疼痛,加上后續的手術、放化療等治療措施,往往給患者帶來軀體的痛苦。除此以外,惡性腫瘤病程長,病情反復,治療費用高,對于患者來說造成很大的經濟負擔,且可能“人財兩空”。因為疾病的無法治愈性,患者及家屬心理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極易失望甚至放棄治療,或者期望值過高,一旦無法達成,易造成醫患矛盾的發生。因此,醫患溝通在腫瘤的臨床治療中尤為重要,在臨床帶教過程中,要注意強調對學生的訓練。
二、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現狀
我國醫學院校對于醫學生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起步較晚,且教學方法僅限于理論知識,脫離實踐,并未有專門針對性的見習學習。而絕大部分的臨床帶教老師也缺乏專業的醫患溝通培訓,未把醫患溝通作為重點教與學生。在臨床工作中,側重的是檢測理論知識的扎實與否及臨床技能的培訓,而往往忽略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大部分的學生對醫患關系認識不深,溝通不到位,沒有技巧,不能理解和關注患者及家屬的心理需求,有限的溝通知識是看著帶教老師“依葫蘆畫瓢”。
三、培養腫瘤學專業學生臨床醫患溝通的措施
1.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和培訓。專業知識是醫學生臨床工作的基石,是開展醫療行為的前提。專業知識的缺乏必然導致患者的不信任,溝通障礙。因此,臨床帶教工作中帶教老師需先讓學生在實習過程中掌握相關專業知識,對于臨床上的典型病例進行教學查房、小講課或病房MDT模式讓學生印象深刻,并學會發散思維,提出問題并解決問題。
2.設置特色的醫患溝通見習課。醫患溝通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在理論知識學習結束,融入醫德理念后,對患者的需求予以理解,加上交談的技巧和禮儀,才能達到有效溝通,其中包括了語言及非語言的溝通。設置特色的醫患溝通見習課,讓學生觀摩臨床真實的溝通,甚至參與其中。帶教老師在見習過程中有意識的引導學生注意交談過程的語言,把專業術語轉化成淺顯易懂的語言,讓患者更好理解疾病,同時關注患者的心理需求,了解患者的教育背景、經濟、家庭、職業等,從患者的角度出發,給與個體化治療方案。學生通過觀摩學習,從而掌握溝通技巧。
3.通過CBL教學法加強臨床實踐。腫瘤患者的心理脆弱,讓醫學生去實踐醫患溝通,在目前資源匱乏的情況下,多次被詢問,很多腫瘤患者可能有不樂意的情況。但溝通的技巧是需要多次的實踐才能掌握,可以通過案例教學法(Case-Based Learning,CBL),把典型的病例進行設計后,把醫學生分角色扮演,學會關注患者及家屬的心理,逐步掌握醫患溝通的原則和技巧。楊曉靜等人[5]通過CBL的教學模式導入醫患溝通技能培訓,認為有助于培養醫學生良好的醫患溝通和交流技能。
4.臨床工作前進行崗前培訓。要讓腫瘤學專業學生充分認識到目前社會的醫療形式嚴峻、醫患關系緊張,時刻注意自己的言行,培養溝通的意識,完成角色的轉換,把自己作為一名真正的臨床一線醫師看待。
5.尊重患者的知情權。惡性腫瘤的特殊性,讓我們在臨床工作中碰到很多家屬要求隱瞞病情的,這是家屬為了保護患者脆弱的心理,但同時也可能會埋下醫患矛盾的隱患。作為患者是有病情的知情權的,一味的隱瞞病情可能會加重患者的顧慮,對病情發展不利,另一方面,腫瘤的治療時間久,需要患者的長期配合,隱瞞病情對于方案的選擇有一定的影響。醫患溝通需要在了解患者性格、家庭及經濟等多方面基礎上,選擇合適的時機告知患者病情,同時予以安慰、鼓勵、獲取其信任,幫助樹立信心。
四、引進國外量表對醫患溝通能力設立評價標準
最常用的評價體系是由美國西北醫科大學編制的SEGUE量表,用于評估醫學生溝通能力,包括5個維度即準備、采集信息、提供信息、理解患者、結束問診[6]。我國2006年首次引入,發現SEGUE量表對于培養學生溝通能力有很好的效果[7]。此外還有USMLE量表、利物浦醫生溝通能力評價量表(LCSAS)、卡爾加里劍橋觀察指南、卡拉馬祖共識申明(KCS)、AACS量表等。
總之,對于腫瘤學專業學生,我們的教學中醫患溝通與專業知識、臨床技能一樣重要。目前我國醫患關系緊張,醫患矛盾突出,醫院防范和杜絕醫療糾紛迫切需要我們更加重視醫患溝通。加強醫學生的醫患溝通能力的培養,對于惡性腫瘤這個特殊的群體而言,尤為重要,有助于醫學生在今后的臨床工作創建和諧的醫患關系,減少醫患矛盾。
參考文獻: [1]Simmenroth-Nayda A,Heinemann S,Nolte C,Fischer T,Himmel W.Psychometric properties of the Calgary Cambridge guides to assess communication skills of undergraduate medical students[J].Int J Med Educ.2014,(5):212-8.
[2]李亞蕊,冀璐,石文娜,等.從醫療糾紛產生的原因談醫患溝通的重要性[J].山西醫藥雜志,2014,43(4):48-439.
[3]Melissa Piasecki.Clinical Communication Handbook[M].Iowa:Blackwell Science Company,2003:12.
[4]Core Committee,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Medical Education.Global minimum essential requirements in medical education[J].Med Teach.2002,24(2):130-5.
[5]楊曉靜,邵雨卉,孫宜,等.醫學生醫患溝通技能在腫瘤放療臨床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繼續醫學教育,2018,32(3):34-36.
[6]梅人朗.世界醫學教育聯合會(WFME)本科生醫學教育國際標準項目組的中期報告[J].復旦教育論壇,2001,22(4):1-8.
[7]蔣祎,陳俊國,黃義娟,等.重慶市全科醫師人文執業技能培訓評價與分析[J].預防醫學論壇,2011,17(5):399-401.
Abstract: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oncology teaching.To Strengthen the training which is the oncology students' ability in doctor-patients communication is benefit to help medical students to create a harmoniou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n future clinical work,and it can reduce contradictions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Key words:doctor-patient;communication;oncology;teaching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766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