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民族高校音樂學專業學生自我效能感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目前民族高校音樂學專業學生中存在缺乏自信心,學習動力不足的現象。本文根據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的學習效能感理論,分析了自我效能感對民族高校音樂學專業學生學習信心的影響,就如何培養民族高校音樂學專業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提出了實施分級教學、培養學習策略、優化考核方式、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等對策。
  關鍵詞:民族高校;音樂學專業;自我效能感
   隨著我國高等學校音樂學專業人才培養質量的不斷提升,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自我效能感這一心理品質越來越受到教育界的廣泛關注,也逐漸成為民族高校音樂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關注的一個重點。據研究表明,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風格以及學習效果等都與自我效能感這一心理因素有密切的關系。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Bandura)自我效能感這一心理品質的提出不僅對心理學的發展有重要意義,同時對于高校音樂教師的教學,以及在教學中如何培養音樂專業學生自我效能感有重要的啟示。音樂學習的自我效能感指的是音樂學專業學生對自己能否利用自身所擁有的能力或者技能去完成音樂學專業學習任務的自信程度的評價,是音樂學習者對控制其學習行為和音樂學習能力的一種主觀判斷。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課程的特點、教學大綱的具體要求和學生的個體差異,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以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一、自我效能感的相關研究
   1977年美國心理學家班杜拉提出了自我效能感(Self-Efficacy)這一概念,它是影響學習和行為改變的重要認知機制。自我效能感指人們對自己實現特定領域行為目標所需能力的信心或信念,通俗理解為自信心[1]。個體的行為往往受到自我效能感的影響。首先,個體行為的選擇受到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其次,個體的努力程度以及當遇到困難時堅持的時間長度也與自我效能感密切相關;再次,個體的思維和情感反應的模式也受自我效能感的影響。此外,自我效能感的形成與改變也受個體行為的結果、通過觀察獲得的替代經驗、他人的評價、勸說和自我規勸等因素的影響。根據班杜拉的研究,個體的自我效能感決定個體行為動機。也就是說,自我效能感越高的人在活動中積極性就越高,更樂于付出努力,如遇到困難則會積極采取策略應對。此外,自我效能感高的個體往往具有高度的成就欲望,敢于挑戰,期望通過完成各種任務從而實現自我價值。班杜拉認為,個體對自己的行為除了結果期待外,還有效能期待。當個體堅信自己能夠很好地完成某一任務,對自己充滿信心時,就會產生較高的自我效能感,并且會實際地去完成這一任務,即便在此過程中遇到困難,也會積極采取措施,努力完成任務,通常也會得到較好的結果。相反,自我效能感低的個體常常假設難以應對的情況,有放大任務難度的傾向,通常在行動之前就否定了成功的可能性,從而導致低成就動機的產生。班杜拉認為:個體的自我效能感對調節個體自身行為有很重要的作用。筆者認為民族高校音樂學專業學生學習過程中的自我效能感可以理解成個體在音樂專業學習情境中對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學習任務和進行具體學習活動能力的自信程度,是個體對學習行為和學習成績控制能力的主觀判斷[2]。
  二、民族高校音樂學專業學生的學習心理狀態
   目前,民族高校音樂學專業教育在一些高校課程設置和教學中,存在重專業輕理論的傾向,有些教師在教學中過于注重專業技能的教學,而輕視專業理論的教學,從而導致學生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缺乏。對于民族高校音樂學專業學生來說,即便學生的專業技能好,如果認知結構不合理,也必將給學生的長遠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民族高校音樂學專業與其他專業本身存在差異,由于高考對文化課成績要求相對較低,客觀上造成了民族高校音樂學專業學生普遍文化基礎知識薄弱,導致該專業學生對于專業理論課程的學習感到吃力,信心不足,有的學生甚至畏懼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其中相當一部分學生并非主觀的厭學,而是自我效能感的喪失。
  三、培養民族高校音樂學專業學生自我效能感的措施
   自我效能感在學習領域中可以被稱為學習自我效能感:“它反映了個體對自己控制學習行為和學習成績能力的一種主觀判斷,是對自己能否利用所擁有的能力或技能去完成學習任務的自信程度的評價”。[3]在教學中,民族高校教師應注重培養音樂學專業學生的自我效能感,根據音樂專業課程以及學生的特點,鼓勵學生勇于挑戰,不斷提高對自己能力的欲求,超越自我。建構主義認為學生是認知的主體, 是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自我效能感和成就動機呈顯著正相關,學生的自我效能感越高,其成就動機也就越高。因此,培養民族高校音樂學專業學生自我效能感對于學生的專業學習具有重要意義。
 ?。ㄒ唬嵤┓旨壗虒W,構建自我效能感
   在教學中,民族高校教師可以嘗試依照授課內容的難易程度,將其劃分(A、B、C)三個層次,音樂學專業學生則根據自身情況自主選擇。A級為基礎知識,要求全體學生掌握。B級的教學內容是在A級的基礎之上適量的擴展,要求70%的學生掌握。C級的教學內容是更深入的拓展性、多元化知識,突出因材施教的原則,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自由選擇,人數比例不做硬性要求。民族高校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從A級到C級,由易到難,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活動,學生則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有選擇地制定學習計劃,拓展個人能力。
   在實施分級教學的過程中,要注意A、B、C各級教學內容的銜接,注重強化音樂學專業學生專業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在筆者的教學實踐中體會到很多學生特別是部分少數民族學生由于基礎知識掌握不牢固,上課期間跟不上學習進度,從而失去信心,導致低自我效能感,最終陷入惡性循環當中。由此可見,在教學中民族高校教師要掌握學生特別是少數民族學生的知識積累情況,注重對專業基礎知識的講解,幫助學生打牢基礎。通過分級教學,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目的性,增強學習音樂專業理論知識的信心,幫助學生體驗成就感,有助于構建學生的學習自我效能感,進而發掘學生的特長,實現因材施教的目的。  ?。ǘ┡囵B學習策略,提高自我效能感
   民族高校音樂學專業學習與其他學科在學習方法和策略上都存在一定的差異。因此,培養民族高校音樂學專業學生的學習策略也十分重要。教師應指導學生對自己的專業學習進行合理、有效的規劃,如制定學習計劃,包括制定學習目標、根據課程的特殊性以及自身的學習習慣安排學習時間、制定學習策略。首先,民族高校教師應幫助音樂學專業學生從思想上轉變學習觀念, 讓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在學習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其次,指導學生制定適合他們認知水平的、具有挑戰性的學習目標和任務。學生制定的任務不宜過多,學習目標也不宜過高,略高于學生當前的水平即可,這樣的學習策略有助于學生體驗成功。成功的經驗會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使學生樹立成功的信心,正確看待自己的能力。[4]民族高校教師應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策略,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成功,強化自身的自我效能感。
 ?。ㄈ﹥灮己朔绞?,激發自我效能感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 考試是一把雙刃劍,具有雙重功能。考試是對教學進行評價的一種重要手段,同時它對學生也會產生影響。作為教師應利用好考試這一重要手段,優化考核方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通過考試,讓學生的個性、能力得以施展。當前,對學生專業課程學習情況的考察主要還是以期末考成績加平時成績進行綜合考核的方式。如果實行分級教學,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平時成績,拿出一部分平時成績根據學生的分級學習情況給予評定。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進步,并做好記錄,如果學生達到更高一級別的學習要求,應給予學生額外的成績作為獎勵。這樣既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自我效能感,又可以激勵學生勇于挑戰,不斷進步,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四)適當評價與表揚,增強自我效能感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定期對學生進行評價,當學生取得進步時,除了在平時成績上有所體現以外,及時給予學生表揚和鼓勵也是非常必要的。應當注意的是,教師不能忽視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而僅以學習成績來評價,教師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認可學生付出的努力,激發學生的潛能,從而增強學生的自我效能感。
 ?。ㄎ澹┙⒑椭C的師生關系,提升自我效能感
   美國教育家布羅菲認為,有效的溝通是培養自我效能感快捷有效的途徑。當學生感到自己被老師尊重、信任、理解、認可的時候,在學習過程中就會積極、努力地完成學習活動,發揮出較高的創造水平,更容易獲得成功。因此,民族高校教師應有意識地增加師生交流的機會,在教學中注重建立和諧、平等的師生關系,尊重、信任、理解學生,對學生的努力給予認可,為學生提供一個“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環境,以幫助學生提升自我效能感。
  結語
   綜上所述,培養民族高校音樂學專業學生的自我效能感對于民族高校音樂專業教學具有積極的作用。民族高校教師在教學中應不斷改進、創新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增強自我效能感,以達到良好的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陸根書, 張曉磊. 大學生成就動機、自我效能感與職業價值觀的相關研究[N]. 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 2008.
  [2]班杜拉.自我效能:控制的實施(上、下)[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003.
  [3]韋毅嘉. 教育領域中自我效能感的研究現狀與展望[J].安康師專學報, 2006, (2).
  [4]任朝霞, 陳萍. 班杜拉社會學習理論及其在教育中的應用[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04, (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7/view-1489894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