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營養干預方法對胃癌放療患者自我效能感及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析不同營養干預方法對胃癌放療患者自我效能感及并發癥發生率的影響。 方法 90例胃癌放療患者, 按照就診時間順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45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營養干預, 觀察組患者給予綜合營養干預。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自我效能感[采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評價]及并發癥發生率。結果 兩組患者護理前的GSE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護理后GSES評分均明顯高于護理前, 且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GSES評分為(25.18±3.89)分, 明顯高于對照組的(20.20±4.24)分,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的近期并發癥發生率及遠期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11.11%、13.33%, 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7.78%、42.22%,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常規營養干預的基礎上實施綜合營養干預能夠提高胃癌放療患者的自我效能感, 改善其生理機能, 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提高放療期間的安全性, 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 營養干預;胃癌放療;自我效能感;并發癥
【Abstract】 Objective To discuss and analyze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methods on self-efficacy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 rate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undergoing radiotherapy. Methods A total of 90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undergoing radiotherapy were divided by visiting order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45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comprehensive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Observation and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self-efficacy [general self-efficacy scale (GSES)] score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SES score before nursing (P>0.05). Both groups had obviously higher GSES score after nursing than those before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GSES score after nursing than (20.20±4.24) 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obviously lower incidence of short-term and long-term complications respectively as 11.11% and 13.33% than 37.78% and 42.22%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based on conventional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the self-efficacy of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undergoing radiotherapy, improve their physiological functio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improve the safety during radiotherapy.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Nutritional intervention; Radiotherapy for gastric cancer; Self-efficacy; Complications
胃癌作為一種臨床上較為常見、預后較差且具有較強侵襲能力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性疾病, 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較大的影響[1]。約有80%左右的胃癌患者已經失去了早期治療的機會, 只有通過其他手段來達到緩解疾病進展以及有效控制局部癥狀的目的[2]。據調查研究資料顯示, 約有40%~80%的惡性腫瘤合并存在營養不良的情況, 且約有97%的腫瘤患者需要營養方面的支持, 加之患者若接受放化療等治療時, 存在營養不良的情況會更加嚴重, 這就要求護理人員需要為患者提供積極有效的護理對策, 將營養干預作為護理的重點[3]?,F本院開始在常規營養護理干預的基礎上加用綜合營養干預, 取得了滿意的效果, 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6月~2017年6月本院收治的90例胃癌放療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所有患者均行影像學檢查、臨床癥狀與體征、病理組織學檢查后證實為胃癌, 排除合并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者、肝腎功能障礙者、精神類疾病者、認知功能障礙者。將患者按照就診時間順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每組45例。對照組患者中, 男23例, 女22例;年齡47~73歲, 平均年齡(61.20±4.68)歲;病理組織學分型:高分化29例, 中分化11例, 低分化5例。觀察組患者中, 男24例, 女21例;年齡48~70歲, 平均年齡(62.22±4.54)歲;病理組織學分型:高分化24例, 中分化15例, 低分化6例。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及病理組織學分型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對本次試驗知曉, 且簽署知情同意書, 本試驗已經本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審核。
1. 2 護理方法 兩組患者均給予胃癌放療相關的常規護理, 包括監測指標、用藥指導、并發癥預防等。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營養干預, 告知患者如何合理飲食等。觀察組患者給予綜合營養干預, 具體內容如下。
1. 2. 1 體重指數評估 對觀察組胃癌患者的體質量指數(BMI)進行調查, 觀察其BMI的變化并給予記錄, 注意存在營養不良的胃癌患者, 體重丟失10%~20%或在超重范圍內均屬于正常的BMI[4]。
1. 2. 2 膳食調查 采用本院自制的飲食調查量表對患者的日常飲食進行調查, 從患者第1天的食物消化情況到最后1 d 的進食情況進行統計, 也可通過錄音的方法收集患者的資料, 并對膳食的攝入量及營養情況進行分析。另外, 護理人員在對患者營養情況調查時, 可為患者展示出不同成分、不同重量的食物圖片, 或為患者攜帶食物的模型, 從而減少患者存在的記憶方面的誤差[5]。
1. 2. 3 生化實驗室檢查 在為患者進行生化實驗室檢查時, 測量的指標包括血清白蛋白、血紅蛋白、轉鐵蛋白等, 完成對患者營養狀態的評估。
1. 2. 4 以護理人員為主導的營養管理 護理人員根據營養調查的結果, 并采用科學烹飪加工的方法, 連續為患者進食3周, 期間對飲食的種類、進食時間、攝入量進行調查與調整。
1. 2. 5 營養咨詢與健康宣教 護理人員結合專業的營養干預知識為患者及其家屬進行膳食方面的指導, 并根據患者的病情, 為其安排個體化的進食時間、飲食原則、飲食種類及禁止攝入的食物等[6]。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觀察比較兩組患者自我效能感及并發癥發生率。采用GSES對自我效能感進行評價, 該量表共有10個項目[7], 每個項目評分為1~4分, 分為完全不正確、有點正確、多數正確及完全正確4個等級, 得分越高說明自我效能感越強。近期常見并發癥包括急性皮膚反應與損傷、急性黏膜損傷、放射性齲齒與頜骨壞死、甲狀腺功能低下、惡心嘔吐。隨訪6個月, 患者遠期常見并發癥包括慢性蜂窩組織炎、晚期放射性損傷(骨髓、胃腸、結直腸、腎臟等)、中樞神經系統損傷、放射性脊髓炎等。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GSES評分比較 兩組患者護理前的GSE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護理后GSES評分均明顯高于護理前, 且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GSES 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常見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近期并發癥發生率及遠期并發癥發生率分別為11.11%、13.33%, 均明顯低于對照組的37.78%、42.22%,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胃癌作為一種臨床上發病率較高的消化系統惡性腫瘤, 由于該病起病較早, 且早期癥狀較為隱匿, 絕大多數患者在接受治療時已經為晚期, 早就失去了進行手術治療的機會[8]。目前, 放療可作為治療中晚期胃癌的常見方法, 雖然可取得一定的療效, 但在發病期間通常可產生一系列的并發癥, 對患者的治療過程及預后造成不良的影響。以往臨床工作中所實施的常規護理僅能滿足一般需求, 但由于大部分的惡性腫瘤患者合并存在著較高營養不良發生率, 且由于放療本身即可作為一種殺傷細胞的作用。部分患者在治療期間能夠產生不同程度的咽喉疼痛、口腔黏膜炎以及放射性食管炎等副反應, 同時會引起不同程度的營養不良的情況, 這就導致機體的耐受能力下降, 甚至引起治療的延緩及中斷, 對患者的預后及生活質量造成較大的影響?,F本院在常規護理方法的基礎上加強營養方面的干預, 不僅保證了患者機體能夠維持足夠的營養, 同時減少了對腫瘤患者組織及修復功能造成的不良影響, 同時促進改善免疫功能指標。
本研究結果顯示, 兩組患者護理后GSES評分均明顯高于護理前, 且觀察組患者護理后的GSES評分高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在常規營養干預的基礎上實施綜合營養干預能夠提高胃癌放療患者的自我效能感, 幫助患者正確地認識到自身的營養情況, 并能夠建立起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從而樹立戰勝疾病的自信心, 提高機體及組織自身的精神活動能力。另外, 觀察組患者的近期并發癥發生率及遠期并發癥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 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表明在常規營養干預的基礎上實施綜合營養干預能夠對胃癌放療患者的機體功能及器官產生保護作用, 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促進其免疫功能的提高。
綜上所述, 在常規營養干預的基礎上實施綜合營養干預能夠提高胃癌放療患者的自我效能感, 改善其生理機能, 降低并發癥發生率, 提高放療期間的安全性。由于本次研究樣本量有限, 未能進行長期隨訪, 可能存在一定的缺陷, 通過擴大樣本量進一步深入分析, 以獲得精確的結論。
參考文獻
[1] 侯鵬高, 周影. 胃癌患者術后化療綜合護理干預的評價.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4, 35(23):3564-3565.
[2] 趙精潔, 蒙美好, 曾凱瑾. 心理護理干預對胃癌術后化療患者人格特征及生活質量的影響. 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 2015, 22(1):81-84.
[3] 陶海娃, 陳松芳, 林小容, 等. 心理護理對胃癌根治術后患者生存質量及免疫功能的影響. 溫州醫科大學學報, 2014, 44(8): 610-613.
[4] 周麗芳, 李莉. 全程護理干預對胃癌根治術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 2015, 23(6):970-973.
[5] 方雪紅, 曹釧宏, 管來順. 圍術期護理干預對胃癌根治術患者胃腸功能恢復與術后并發癥及護理滿意度的影響. 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 2015, 22(8):989-991.
[6] 郭苗苗, 陳湘玉, 袁玲. 基于PG-SGA的個體化營養干預對胃癌術后化療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7, 23(11):1474.
[7] 鄧細芬. 營養支持護理和心理護理改善胃癌患者生活質量的效果評價. 基層醫學論壇, 2016, 20(30):4266-4267.
[8] 邱英, 郭成香, 劉志燕, 等. 胃癌全胃切除術后腸內營養支持的護理效果觀察. 中國實用醫藥, 2016, 11(10):205-206.
[收稿日期:2018-11-0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375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