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音和語音圖示對大學英語聽力教學的積極作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正確的英語語音對提高學生聽說有很重要的意義,很多學者注重由上至下的信息處理模式,卻忽視了學生在聽力過程中由下至上的信息處理過程。本文通過對臨床醫學專業學生的個案研究,探究語音對他們聽力水平的影響,驗證了語音圖示對提高聽力水平的積極作用,同時也反映出大學英語教學對語音教學不夠重視,而建立語音圖示對大學英語聽力教學能起到積極作用。
關鍵詞:聽力;語音圖示;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21-0192-02
一、研究背景
大學英語教學的目標是通過培養學生英語綜合能力來提高自主學習能力,進而提高綜合文化素養。而語言的特殊性在于交流使用,因此聽說能力在學生今后的工作和交往中會起到重要作用。每個大學畢業生都應掌握語言知識、學習策略、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基礎應用技能。
為了提高各項英語綜合能力,聽力在教學中特別重要,因此聽的過程是信息輸入的必要過程。學生在大學課堂上要聽懂英語授課,大學英語更多地是注重對文章結構、文章內容、寫作目的、寫作方法、文化背景的理解。教師在授課中必須用英語講解,才能更貼切原文原意,所以要求學生必須提高英語聽力水平。本文通過研究30名臨床醫學專業學生聽力水平,反映出語音對提高聽力的重要性,更指出語音圖示在語音教學中的積極作用。要培養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特別是聽說能力,應該作為學校和教師在授課和指導過程中重要目標,在聽力教學過程中,淡化“刷題”,強化“糾音”,從而提高學生英語綜合水平。
二、理論基礎
圖示理論到了20世紀70年代才開始備受關注,尤其是在心理學、語言學、人類學等領域有了很大的發展和應用。不同領域的專家和學者對該理論的定義不盡相同,但都認為圖示能很大程度幫助理解,它是將抽象概念、抽象理論具體化地表現形式。如果我們的大腦中已存儲一定圖示,在信息輸入時,這些圖示被成功激活,那么我們的理解過程就會加快,反之,理解過程就會滯后?!罢Z言圖示(語音、詞匯、語法知識)、內容圖示(文化背景知識)和形式圖示(文章的結構)構成了學習者的理解能力”。在這些圖示中,語言圖示是基礎。學習者如果沒有掌握語言圖示,就無法辨識音、詞、句,也無法結合文化背景以及文章結構對信息進行預判。當然,如果學習者沒有一定的文化儲備和結構理解能力也是不能達到理解的目的的?!奥犃D示理論認為,在聆聽過程中,人們運用兩種方式進行信息處理:由上而下和由下而上”?!坝缮隙隆钡奶幚砟J绞侵嘎犝吒鶕β犃Σ牧系谋尘暗恼J識,先對材料進行預測和推斷,然后再對語言內容進行認知,從而驗證或推翻自我推測。而“由下而上”的處理模式是指聽者先從詞到句到段到文章進行辨析,再激發大腦中較大圖示,從而發生作用。
三、實驗設計
本次實驗對象為我校一年級臨床醫學專業學生30人,這30名學生英語學習時間超過10年,高考平均分為112分,在參加我校新生入學分層次考試后均入選A班,和同年級普通班學生相比,英語水平整體偏高。選擇英語綜合水平較高的學生進行實驗的原因是,如果語音圖示教學的應用對受驗者有效,那么對于其他的學生一定具有更大提高空間,更有推廣意義。當然,受驗者在入學之前未經過系統語音訓練,因此他們的水平更多地反映在測試成績上,而并非真正理解。
實驗內容:(1)朗讀測試。受驗者朗讀一段英語材料,包括發音、語流中的爆破音、輔音連綴、同化、連讀、弱讀、節奏、單詞重音、句子重音和語調。(2)聽寫測試。受驗者聽寫10個英語句子,這些句子是由英美人按正常速度朗讀的日常英語,且相互之間沒有關聯,因此受驗者很難“由上而下”從文化背景知識和文章結構等方面對聽寫內容進行預測,因此受驗者只能選擇依自己的詞、句、語法等語言能力進行測試。(3)觀察法。受驗者根據音頻內容,記錄下所聽到的句子。實驗采用心理學研究的基本方法觀察法,觀察法是指受驗者用語言把自己的心理、感情和預測表述出來。要求受驗者在聽寫句子的時候,把自己的聽寫過程和所采用的聽寫技巧記錄下來,然后對這些記錄進行分析和研究。
四、實驗結果
(一)朗讀測試結果
受驗者容易被漢語音素帶偏,容易用漢語的音素來代替英語音素;對于漢語中沒有的英語音素受驗者不能正確發音;某些受驗者受到方言的影響,在英語音素的發音上也比較困難。
(二)聽寫測試結果
在聽寫結束后統計了準確率,10個句子的準確率為31%。在受驗的30名學生中,有24人明確表示,他們在聽寫過程中依賴自身的語音基礎、詞匯基礎和語法基礎,逐步形成和聽寫有關的圖示,幫助他們解決聽寫過程中的問題,對所記錄的內容進行不斷預測和驗證,所以受驗者在測試過程中,他們對信息的解讀和對信息的預測是交替進行的,也是相互作用的。
?。ㄈ┯^察測試結果
根據實驗過程,要求受驗者在聽寫同時,記錄下自己的心理活動,有23人在記錄中反復用到“I can...”或者“It is”這樣表示能夠或者反映內容的句型,另有11人在記錄中出現了多次“I don’t know/I have no idea”這樣表現茫然或不知所措的句子,還有6人沒有記錄下當時的心理活動。根據正確率較高的受驗者反饋,在聽的過程中,他們先聽大概的讀音,如果有些音聽不清楚,就根據語法結構或者意義進行辨析,如果無法借助語法結構和意義進行推斷的,也無法根據單詞發音辨析的,那么聽不出來了。例如:“read at all”這樣的短語,發生了連讀,但受驗者缺失了“at all”相對應的語音圖示,沒有辦法將音和詞聯系起來,因此如果沒有上下文或者篇章的話,受驗者遇到聽不懂的地方,也無法根據篇章內容去推測句子內容。
五、教學啟示
(一)教學階段延續性
目前,我國學生學習英語的時間不斷推前,甚至有些孩子在幼兒園就開始學習英語。英語教學的初級階段,一般都以語音教學為主,包括自然拼讀教學和國際音標教學,教師和學生都將注意力放在發音正確上。到了大學英語階段,教學中建議重新融入音標學習,尤其是對一年級來說,不正確的語音會對之后的學習產生心理負擔,對語言學習失去信心,所以語音不應僅在英語學習初級階段學習,更應是一個持續性的學習過程。
?。ǘ┙虒W手段多樣性
學生由于缺乏語音圖示,缺乏正規系統的語音訓練,也不習慣英美人的正常語速和發音習慣,尤其是連讀、爆破音、弱讀等語音現象,往往造成交際失敗。為了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在語音教學中也可使用現代化教學手段,例如可以使用學習軟件,聽讀、跟讀、糾錯、打分,讓學生可以在課后沒有語言環境的情況下,完成語音練習。
(三)教學內容合理性
從學生語音和聽音錯誤來看,學生容易將漢語中的語音規則套用到英語語音體系。根據語言遷移理論,“學習者想要學習新的語言知識,需要不斷改正舊的語言習慣,在這一過程中,母語和二語的差異決定了語言學習的難度”。在語音教學中,不能單純地教授語音知識,而是要適時將二語和母語進行對比,克服語言遷移。
?。ㄋ模┙虒W過程實用性
無論是英語學習初級階段的自然拼讀還是中級階段的國際音標,英語語音教學始終處于孤立狀態,在英語教學中,如果能將語音知識尤其是語音圖示融入到聽說教程中,把語音知識放置在生活場景中,那么抽象難懂的語音知識就更能讓學生接受。
綜上所述,語音圖示和語音教學對大學英語教學有重要意義,尤其是聽力水平的提高,應該在大學英語教學中予以重視并有機結合。
參考文獻:
[1]許宇龍.對比語言學概論[M].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2.
[2]桂詩春.心理語言學[C].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85.
[3]劉世文.圖示理論與英語聽力教學[J].龍巖師專學報,198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619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