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媒體案例的臨床醫學專業眼科學教學的效果評價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對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采用眼科學多媒體案例教學方法的效果進行評價。方法:本校14級兩個教學班。實驗組班:51人,采用多媒體案例教學模式;對照組班:48人,采用多媒體課件傳統講授模式。相同教師,統一考試和問卷調查。結果:實驗組學生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平均分差為13.71分)(P<0.001),在問卷調查中,對學習效率、主動學習、臨床思維培養、資料查詢等問題的肯定率明顯多于對照組(P<0.05)。結論:基于多媒體案例的教學模式能夠明顯提高臨床醫學專業眼科學的教學效果,值得推廣。
關鍵詞:眼科;多媒體案例教學;效果;評價
中圖分類號:G642.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20-0174-03
多媒體案例教學是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選擇一個真實案例作為基本教學素材,然后通過模擬或者重現一些場景,讓學生通過預習、查找資料、思考分析以及小組內部的討論,最后課堂總結以便培養臨床思維分析能力的一種教學過程。從20世紀80年代從美國引進我國以來,多媒體案例教學已廣泛應用于臨床醫學教育中[1]?,F在的案例教學已有較多的多媒體手段輔助,形象直觀,信息量大,教學內容的表現力和感染力強,可以將眼科臨床中復雜、生動、鮮活的診治過程融會于教學之中。學生可以從這些病例的診斷過程或治療過程中通過學習、討論來鞏固理論知識,培養臨床思維能力,從而得到真正解決問題的本領。本文分析在眼科學教學中采用多媒體案例教學法的效果。
一、對象與方法
1.研究對象。本學院臨床醫學本科專業兩個教學班共95名學生,男39名,女56名。同一學期中,選擇一個班為實驗組,51名,另一班為對照組,48名。兩組學生年齡結構無差異。實驗組51人采用多媒體案例教學模式,對照組48人采用傳統講授結合多媒體課件模式,兩組的授課老師相同。
2.教學方法。教材采用人民衛生出版社第八版《眼科學》,兩組的課堂理論課教學內容和要求基本一致。實驗組由學生自由組合分7個小組,每組約7-8人。教師把有豐富多媒體材料的典型案例及要解決的相關問題提前一周發給學生,學生查閱相關資料,積極思考,初步對案例中的問題進行思考分析,然后在授課前先進行組內討論,教師可通過微信群指導學生的資料查找、分析等過程,學生自行形成對案例的結論,然后在課堂上由小組長陳述本小組對于案例的思考、分析和處理意見,并接受其他小組成員的提問及解釋,本小組的成員也可回答相關提問(所有討論及回答問題的過程均作為平時成績的參考)。教師則對于討論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適當的補充,最后教師簡單總結。對照組則采用傳統講授模式結合多媒體課件按規定內容進行順序教學。學期結束前發放問卷進行調查,共回收有效問卷95份。
3.效果評價。期末采取統一命題和閉卷考試方式進行考試,然后對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學期末考試成績,并細分為記憶、判斷及病例綜合分析能力等三部分的考試得分進行分析和比較;同時對兩組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收獲包括學習效率、主動學習、解決問題的能力、信息檢索能力以及其他基本素質的培養等分為十個問題進行問卷調查并統計分析。均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t檢驗、χ2檢驗。P<0.05有統計學意義。
二、結果
1.考試成績。見表1。實驗組學生理論考試成績(百分制)為86.16±9.02,對照組學生理論考試成績為72.45±6.52,平均分差為13.71分,實驗組成績明顯優于對照組。根據統計學分析(P<0.001),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將理論考試的內容細分為記憶、判斷和病例綜合分析三部分進行分析,實驗組的得分都明顯優于對照組(P<0.001),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說明主要由多媒體案例為基礎的實驗組在理論知識的記憶以及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上均明顯優于按傳統講授模式進行教學的對照組。
2.問卷調查情況?;厥諏嶒灲M和對照組無記名問卷調查95份,回收率100%。問卷分別從學習效率、主動學習、信息檢索、溝通協作能力、課堂氣氛以及學習興趣等10個方面進行調查并進行統計學分析,發現實驗組在學習興趣、課堂氣氛、師生互動、易于掌握等方面肯定性意見明顯多于對照組(P<0.0001),差異有顯著統計學意義,其他方面(P<0.05),兩組的差異也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三、討論
1.在本次研究中發現采用多媒體案例教學的實驗組的學生無論是理論成績,包括對理論知識的記憶、判斷以及對病例的綜合分析能力,教學互動過程中的主動學習、溝通協作、信息檢索等基本素質的培養,均明顯優于采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傳統教學法的對照組,說明多媒體案例教學法在目前這種因為招生多致同時上課學生多、教師少、智慧課室等硬件數量少,不能完全開展PBL教學的臨床醫學本科班的教學中還是相當有效果的,并且能夠改善眼科學課時少、見習少、實習少,在理論課堂教學中不容易培養學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學生的學習興趣不高等教學短板,明顯提高眼科學的教學質量。這和兩個班的理論成績和問卷調查中所得到結果的差異是相符合的。
2.多媒體案例的選擇和制作要強調真實性、典型性和規范性[2]。緊扣教學大綱和知識點,把案例的診斷和治療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真實數據通過拍照、錄像等手段,并恰當地使用背景、動畫、音效及字幕、旁白注釋等精心編排制作,從而形成生動、有豐富資料的多媒體案例提供給學生學習、討論。老師要從這個多媒體案例中根據相關眼病的知識點精心設置問題以便提供給學生預習、思考。接近真實的案例和精心準備的問題是整個多媒體案例教學能否成功的基礎。
3.多媒體案例的教學具有直觀生動的優點,相當于眼科臨床見習或實習的場景在課堂或討論室的情景再現,實際就是醫生的模擬訓練。學生通過分組進行學習,需要通過預習、查找資料、互相爭論、溝通并達成統一的小組意見,使學生可以轉變角色,由一名醫學生轉變為一名臨床醫生,盡量貼近臨床,結合病人的病史、體檢和實驗室檢查資料,主動運用相關知識對疾病進行科學分析、診斷和鑒別診斷,形成診斷和治療的個性化方案,從而使學生能真正得到臨床思維能力的培養,有助于以后切實解決眼科臨床工作中的實際問題[3]。采用多媒體案例教學法還要求學生對知識的廣度和深度有新的開拓,進行一系列的創造性思維活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真正體現了學生作為學習主體的意義和作用[4]。
4.傳統教學的學習壓力大多來自于被動學習狀態,對知識的記憶也停留在應付考試的基礎上。老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學生沒有作為學習的主體,只是消極的被動者,因此缺乏對所學知識的主動思考,學習氛圍差,學生興趣低,導致了眼科學的教學效果較差,學生各方面的能力不能得到應有的培養。就是有多媒體課件的配合也不能很好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眼科的知識不能有機地結合臨床進行思考分析進而掌握。單純地或者只是結合有多媒體課件的傳統教學法需要不斷地加進一些新的手段或元素才能適應臨床醫學的教學。
綜上所述,目前基于多媒體案例的眼科學教學對于臨床醫學本科來說是合適的,教學效果的提高是明顯的,它可以使學生易于掌握眼科學的理論知識,同時在理論教學過程中達到培養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目的,相當于提前接觸臨床,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鄧芳,彭偉蓮.預防醫學專業內科學案例教學方法效果評價[J].實用預防醫學,2013,20(8):1022-1023.
[2]董騁寰,黃焱.多媒體案例教學在眼科學中的應用[J].基礎醫學教育,2014,16(6):479-480.
[3]朱名毅,蒙山,等.病例討論在病理生理學教學中的實施體會[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2011,(1):101-102.
[4]毛慧玲,張桂榮,于泉.開展案例教學培養醫學生臨床思維能力的探討[J].教育論壇,2010,7(7):102-10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659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