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提升來華留學研究生培養質量的調查與思考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來華留學研究生數量的快速增長,如何提升其培養質量成為當前高校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本文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留學研究生群體為樣本,通過開展學習適應性問卷調查,了解留學研究生在校學習與研究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再探尋問題存在的原因,給出了影響留學研究生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最后就提升留學研究生培養質量給出相應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教育國際化;來華留學研究生;培養質量;學習適應性;問卷調查
  中圖分類號:G643.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20-0001-04
   來華留學研究生教育符合我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和教育對外開放的時代要求,是衡量一所大學綜合實力和國際化水平的重要標志[1]。原教育部副部長杜占元在2018年度省級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和教指委工作會議講話中明確提出:以開放合作為平臺,加強國際化人才培養[2]。當前,越來越多的國內高校將招收與培養留學研究生作為提升高等教育國際化水平、擴大學校國際影響力的重要舉措。但隨著來華留學研究生數量的快速增長,如何提升其培養質量成為高校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3]?;诖?,我們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來華留學研究生群體為樣本,對他們進行學習適應性調查,試圖了解他們在校學習與研究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并通過分析影響留學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各項因素,研究提升培養質量的相應對策。
  一、來華留學研究生的學習適應性調查
  問卷調查的目的是了解來華留學研究生的學習適應性情況。整個問卷調查于2018年春季在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留學研究生群體展開。調查問卷題目(中英對照)參考了復旦大學研究生院的網上問卷信息,主要涵蓋四個方面:學習條件滿意度評價、課堂教學滿意度評價、導師學術指導滿意度評價以及學生個人體驗與收獲滿意度評價,共設置35道選擇題和5道問答題;其中選擇題以數字作答,“1=非常不滿意;2=不滿意;3=一般;4=滿意;5=非常滿意”;而5個問答題,主要針對研究生教學管理環節,聽取留學生們的意見和建議。
  1.學習條件滿意度調查評價。此項調查針對學校提供的相關學習環境進行滿意度測評。問卷題目包括:(1)入學前學校給我提供了充足的相關學習信息;(2)選課系統操作起來是否方便;(3)圖書館設備齊全,方便查閱資料;(4)我可以通過學校網絡,方便地獲得需要的學習資料;(5)教室和實驗室的環境很適合學習。
  由圖1顯示,留學研究生對選課系統和教室環境滿意度較高,但對入學前的信息提供滿意度較低。通過進一步訪談留學生和相關老師,其主要原因在于很多留學生已辦理入學,再由相關院系指派導師,因而造成留學生對所選報導師以及所從事的研究沒能充分了解和與導師溝通。另外,當前學校圖書館資料以及網上學習資料以中文為主,因而得分普遍不高。
  2.課堂教學滿意度評價。課堂教學是影響留學生學習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針對此項,問卷共設置了9道題目,分別是:(1)學校開設了很多選修課,可供我選擇;(2)現在的課堂氣氛與我在本國的課堂氣氛差異很大;(3)教學內容對提高我的科研能力很有幫助;(4)學習方面,我總是不懈地努力提高自己;(5)參與發言及討論;(6)我總能及時完成課程作業;(7)課堂中經常有討論和提問的機會;(8)老師在課堂上治學嚴謹;(9)老師尊重中外的文化差異。
  由上圖可以看出,留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討論滿意度只有2.83。其主要原因在于留學生們漢語表達用于日常交流沒問題,但他們專業知識中文水平普遍較差;而當前課堂教學內容以中文為主,導致很多留學生不能完全理解學習內容,難以參與到課堂的交流與討論中去。
  3.導師指導滿意度評價。研究生導師學術指導是影響研究生學習和研究的關鍵因素。在這方面,我們共設置了9道題目,分別是:(1)我得到過很多論文寫作方面的訓練;(2)我的導師在學術方面對我很有幫助;(3)學校的學術講座對我開闊視野很有幫助;(4)我積極主動找老師進行學習方面的交流;(5)我經常參加學術會議或課題組的研討會;(6)在我需要導師幫助時,總能及時找到他/她;(7)我的導師經常通過見面或郵件等方式和我交流我的學習情況;
 ?。?)我和同學經常討論學習上的問題;(9)我對我的導師滿意。
  圖3給出了導師指導滿意度評價結果。從中可以看出,在導師督查、學術指導以及導師滿意度方面得分較高;但在寫作訓練和同學討論方面評價較差。
  4.學生體驗與收獲滿意度評價。針對來華留學生體驗和收獲,共4道題目,主要包括:(1)我覺得做一個課題研究很容易;(2)來地大讀研究生后,我的研究能力提高了;(3)我對自己在預定的時間內完成學業很有信心;(4)我感覺我適應在地大的研究生的學習生活。具體調查結果如下:
  從上圖中可以看出,來華留學研究生對適應在校學習生活和按時完成學業都比較有信心,但是在學生參與課題研究得分上卻較低。針對此問題,我們做進一步訪談了解到,留學生普遍反映本科期間所學知識相對薄弱,難以參與到導師的科研項目。
  二、影響來華留學研究生培養質量的問題分析
  通過分析前期對來華留學研究生的問卷調查結果以及與相關院系老師的訪談,當前來華留學研究生的培養教育主要面臨以下問題和挑戰:
  1.語言障礙是影響培養來華留學研究生質量的首要因素。調查結果顯示,語言障礙幾乎是所有來華留學研究生面臨的主要難題。接近80%的來華留學研究生都認為語言障礙,特別是中文寫作,是他們在學習研究過程中碰到的最大困難。由于語言水平的欠缺,不僅導致很多來華留學研究生在學習和研究中遭遇瓶頸,而且部分留學生甚至無法順利完成答辯,面臨難以畢業的困境[4]。目前,來華留學研究生在進入專業學習前,需要在北京語言大學或其他語言類高校進行為期一年的中文學習和考核,日常中文表達基本能勝任;但是中國漢語水平考試(HSK)不涉及學科專業詞匯和內容,所以通過HSK考試的來華留學生在專業學習和研究中也常常會遇到困難,不足以使其達到進行專業知識學習和討論的水平,因而留學研究生就無法融入導師的課題研究當中。另一方面,當前高校全英文教學課程非常薄弱,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自動化學院為例,英文授課的比例約為20%。英文課程發展的滯后往往導致留學研究生無法在課堂教學中深度理解教學內容,因而也難以參與到課堂交流和討論中去。因此,加強留學生們的專業中文水平以及進一步提高研究生課程的全英文授課比例,是當前我國教育國際化急需解決的現實難題。   2.來華留學研究生對中國教師的教學和評價方式不夠認同。相較于導師的學術水平和指導質量,來華留學研究生對課堂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以及教學評價方面的滿意度相對不高。在訪談中發現,很多來華留學研究生指出盡管能適應但并不喜歡中國教師的教學和評價方式。他們認為中國的教學方式以“填鴨式”為主,課堂中師生互動交流和討論較少,不鼓勵學生的課堂參與和批判性思維。而當前研究生課程的教學評價往往以課程論文為主,其評價標準有些隨意,規范性不強,導致不少來華留學生難以適應中國教師的教學和評價方式[5]。另外,部分留學生也提出導師的指導偏個性化,指導的時間和方法都缺乏規范性。
  3.來華留學研究生生源質量不高,研究生導師的招收意愿不強。當前來華留學研究生的來源國多是教育相對落后的亞非國家,中國周邊國家占很大比例,占比達到73%,如:蒙古、巴基斯坦、越南等;而歐美發達地區的生源較少,整體生源質量不高。盡管與其他來華留學生相比,政府資助來華留學項目學生質量相對較高,但與中國本土學生相比或者與歐美國家以及周邊高等教育強國的外國留學生相比,生源質量普遍較差,結構也相對單一[6]。在與教學管理老師以及研究生導師的訪談中發現,院系招收來華留學生的意愿較強,但是研究生導師作為留學生培養的主體,卻積極性并不高。部分研究生導師反映留學研究生不好帶,其研究能力和水平不高,難以畢業。另外,我們也了解到,有部分研究生導師對于來華留學研究生的選拔錄取缺乏自主權,招生環節的參與度較低,只能通過紙質材料了解研究生的語言水平、基礎知識和學科背景,無法全面考察與把握生源質量;在留學生的培養制度設計上,學校也缺乏很好的激勵機制,在導師績效考核時沒有任何政策優惠,在教師工作量計算方面也沒有優惠,這些都進一步降低了他們培養來華留學研究生的積極性。
  三、提升來華留學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思考
  來華留學研究生教育作為高等教育結構中的最高層次,其培養質量對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針對當前來華留學研究生的培養過程中遇到的難題,我們需要從多個層面做出相應的改革舉措。
  1.建立留學生申請面試制度,確保穩定的優質生源。針對來華留學研究生,我國高校應建立一套國際學生的申請面試制度,以嚴格考核入學研究生們的語言、綜合能力和專業素養,以質量的提高達到規模的穩定與可持續發展。首先應加強對來華留學研究生的語言要求,無論是漢語授課還是英語授課,都必須達到專業學習的漢語水平(HSK等級)或英語水平(雅思或托福);英語授課的也應有一定漢語水平要求,比如,采用漢語授課的,漢語水平考試應達到6級,而采用英語授課的,漢語水平考試應達到4級[6]。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留學研究生的課堂學習與交流能力,使他們能深入導師課題組的討論與研究當中,提出解決問題的不同思路與觀點。其次,高校應增加來華留學研究生的導師面試考核環節(包括遠程面試考核),讓接收導師對國際學生的專業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科研能力、思維方式等有比較全面的了解,考察其掌握知識的廣度和深度等,判斷其是否符合研究生培養的要求。最后,對于語言要求不合格的,可以延長他們語言學習及專業預科教育;對于達不到要求的,研究生導師應不予準許他們進入專業學習階段。
  2.加強學科建設,構建國際課程體系和教學模式。高校應通過加強國際合作和交流,促進學科發展與國際化接軌。對當前較為陳舊的研究生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進行改革,通過借鑒歐美等教育發達國家的國際化課程體系設置,加大課程與教材國際化建設的投入力度,不斷充實和更新課程內容。在課程國際化建設過程中,有條件的高校和院系可通過設置教學研究項目,選派一批有豐富研究生課程教學經驗的老師到歐美教育發達國家學習與交流,將代表國際一流水平的基礎理論知識、專業前沿知識、學科優勢引入到我們研究生課程教學體系當中;同時國際課程體系也要與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相結合,把來華留學研究生培養成為具備扎實基礎理論、較強科研創新能力的創新型國際人才。另一方面,高校應不斷提升教材國際化水平。當前,高校需要充實一批全英文專業課程教材和講義,將大學教材所強調的學科體系與國外一流大學培養學生科研能力、探索精神相結合,既要求教材建設與國際接軌,又保持中國優勢與特色,確保來華留學研究生學以致用,服務于社會進步和發展[7]。
  3.建設國際化師資隊伍,提高教師指導留學生的積極性。研究生培養質量的提升,師資是關鍵。一支高素質、穩定而有創新活力的國際化教師隊伍是提高來華留學生教學質量的重要條件。留學研究生導師隊伍建設要從現有師資中挖掘培養,利用國家和單位公派項目以及校際間的項目合作交流,逐步提高現有教師的國際化水平。另外,在當前我國高校創建“雙一流”目標的指引下,相關院系要積極引進海內外高層次人才,同時加強交流與合作,并通過與國際知名高校聯合辦學等方式,不斷擴大來華留學研究生的國際視野,切實提高留學研究生的培養質量。
  另外,學校要出臺相關政策來調動研究生導師參與來華留學研究生指導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完善相應的考核和激勵機制,以充分發揮導師在留學研究生培養中的“教書育人”作用。與此同時,在留學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導師應從國際前沿科學問題角度出發來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和創新能力,比如在留學生學位論文選題時,應注重選擇處于學科發展前沿的課題,并結合當前中國科技實踐經驗,創造性地解決前沿科學問題和留學生所在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問題。
  四、結語
  來華留學研究生教育是培養國際精英人才的主陣地,在我國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過程中,高等院校應以來華留學研究生教育為抓手,通過培養優秀的來華留學研究生,來宣傳我國高??蒲?、教學和服務社會的成果,不斷提升我國高校的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
  致謝:本研究得到中國地質大學(武漢)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No.YJG2018211)資助
  參考文獻:
  [1]劉水云.來華留學研究生培養質量調查[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7,(8):26-31.
  [2]杜占元.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推動內涵發展再上新水平——2018年度省級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和教指委工作會議上的講話(2018-03-27).http://graduate.cug.edu.cn/info/1128/6688.htm.
  [3]李海生,龔小娟.來華留學研究生教育中的生源問題及對策分析[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17,(8):32-37.
  [4]程偉華,蘇怡,張紅生.探索提升農科類來華留學研究生培養質量的舉措[J].中國農業教育,2014,(5):47-51.
  [5]劉服漢,李志民.規范教學管理,提高來華留學碩士研究生培養質量[J].沈陽教育學院學報,2001,(12):28-29.
  [6]沙蘊芬,賈仁清.努力提高來華留學研究生的培養質量[J].中國高教研究,1995,(2):90-92.
  [7]胡美術,黃建榮.廣西高校東盟留學研究生培養管理情況調查[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6,38(3):113-11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2664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