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核心素養下課堂情境創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當今的語文課堂情境創設方面存在著語言建構與運用環境失真,思維發展與提升虛化,審美鑒賞與創造環境抽象,文化傳承與理解環境割裂等問題。教師應采取針對性的策略,引領學生進行語言的建構與運用訓練、思維的發展與提升訓練、審美的鑒賞與創造訓練、文化的理解與傳承訓練,以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真正提升。
  [關鍵詞]語文教學;核心素養;情境創設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13-0064-02
  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已是當下教育界的主要任務,受到了廣大教師的普遍關注與重視。語文核心素養主要包括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審美的鑒賞與創造、文化的傳承與理解四個方面。在語文教學中,教師雖然也非常注重對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培養,但是在情境創設方面仍然存在著一些問題,需要不斷地改進與提升。
  一、核心素養下語文課堂情境創設方面存在的問題
  在當今語文教學中,在課堂情境創設方面主要存在著以下問題。
  (一)語言建構與運用環境失真
  俗話說:“學以致用?!钡牵谡Z文教學中,由于教師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常常會采取機械背誦與抄寫的方式來讓學生完成語言的積累。這就導致學生對語言的建構只是機械的,囫圇吞棗的,無法真正形成自己的語言表達體系。如在教學蘇教版四年級下冊《燕子》一課時,有教師只是讓學生機械地背誦全文,并沒有為學生搭建起語言運用與情境創設之間聯系的橋梁,學生的語言建構是被動的,這不利于他們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
  (二)思維發展與提升環境虛化
  在平常的閱讀教學中,由于學生思維的缺失,不僅無法了解文學作品的內涵,而且也無法真正寫出具有深度的文章。這就需要教師不斷提升學生的思維空間,以使學生的思維能力能夠有條不紊地提升。如在蘇教版五年級下冊《只揀兒童多處行》一課的教學中,有位教師在學生熟讀課文之后,只是讓學生畫出文中優美的句子,并進行積累與背誦,并沒有讓學生思考兒童與花兒之間有什么關系。這樣的課堂教學只是停留在表面,不利于學生思維的發展與提升,學生也很難真正把握文本的主旨與內涵。
 ?。ㄈ徝黎b賞與創造環境抽象
  在當今的數字化教育背景下,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更加豐富,若是缺少教師的提醒與把關,他們很容易會迷失方向與自我,把啰唆當華麗,把淺薄平淡當簡潔,這不利于學生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的提升。如蘇教版語文四年級下冊《公儀休拒收禮物》一課,本是贊美公儀休廉潔奉公優秀品質的文章,在教學時,如果缺少了教師的正確引導,學生就很難感受到人物的美好品質,他們的審美創造能力也很難真正施展開來。
 ?。ㄋ模┪幕瘋鞒信c理解環境割裂
  在古詩詞教學中,教師大都把教學重點放在理解詩詞內容以及背誦上,而很少對古詩詞的文化傳承等進行挖掘。其實,古詩詞的教學需要教師站在文化傳承的角度,引領學生去吸取其內涵與智慧,以提升學生的文化素養。如在教學蘇教版六年級下冊《孔子論水》一課時,有教師只是從內容上讓學生去了解課文,對文中提到的孔子、君子等內容并沒有進行適當的延伸。這樣教學,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只是停留在一個比較膚淺的層面上,不能真正發揮出教材文本的教學價值,也不利于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語文課堂情境創設策略
  要想培養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教師在課堂教學情境的創設上,就要把握好情真、意切、意遠、理蘊的特點。
  (一)巧借情境,進行語言的建構與運用訓練
  語言的建構和運用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語文整體素養的基礎結構板塊。在語文教學中,學生語言建構與運用能力的形成是需要通過語言的學習與積累來獲得的,并以遣詞造句的形式來達到語言運用能力的提升。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巧借多媒體來創設教學情境,幫助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落實語言的建構與運用。
  如在教學蘇教版五年級上冊《林沖棒打洪教頭》一課時,教師可以這樣進行情境創設:首先,借助大屏幕向學生播放電視劇《水滸傳》里林沖棒打洪教頭的視頻畫面;然后,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理解為其配音,在學生配音完畢以后再打開課本進行學習,比較一下自己的配音與真實的場景對話有哪些區別。這樣教學,不僅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可以使學生在對照中對人物的性格特點與文本內涵的理解更加深刻,促進學生的語言建構與運用。
 ?。ǘ┟钣们榫?,進行思維的發展與提升訓練
  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客觀真實地陳述雖然有助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但是卻難以真正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對課文的內容產生一種強烈的閱讀期待。針對這種現象,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通過恰當的情境創設來激活學生的思維,以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形成。
  如蘇教版六年級下冊《半截蠟燭》一課,主要記敘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的一個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關頭和敵人做斗爭的事情,贊揚了伯諾德夫人及其兒女的機智勇敢和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課文那生動的描寫,讓讀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驚心動魄。那么,怎樣才能讓學生真實地感受到當時的一幕呢?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把文章改編成課本劇,然后親自演一演。這樣教學,不僅可以把學生帶入故事發生的真正情境中,還原歷史,而且在排練過程中,學生對伯諾德夫人及其兒女的性格特點也會感受深刻。
 ?。ㄈ┲怯们榫常归_審美的鑒賞與創造訓練
  審美教育是語文教學的根本任務之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通過恰當的讀來對學生進行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的熏陶與滲透,從而促進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
  如在教學蘇教版六年級上冊《三亞落日》一課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創設情境,向學生展示三亞落日的美麗壯觀景象,然后讓學生一邊欣賞,一邊朗讀。學生眼前仿佛出現了一個快樂的孩童,一只光焰柔和的大紅燈籠,一個動作優雅的跳水員。需要指出的是,在學生閱讀的時候,教師要做好朗讀指導,鼓勵學生在讀中欣賞語言,在讀中培養美感,在讀中感受人物形象的精妙之處,從而使學生的審美鑒賞與創造能力不斷得到提升。
 ?。ㄋ模{借情境,進行文化的理解與傳承訓練
  近幾年來,國學經典誦讀在語文教育界的呼聲越來越高,意在增強師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視。這里的中華傳統文化不僅包含著古代文人的遣詞造句技巧,還包括文章中所表現出的民族傳統與文化習俗。這就要求我們的語文教學不能僅止步于淺層次的文化理解,還要善于通過恰當的情境來對學生進行扎實的文化傳承與理解訓練。
  如在教學蘇教版五年級下冊《談禮貌》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感受到講禮貌的重要性,文中還特意引用了“君子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禮到人心暖,無禮討人嫌”這些名言警語。在教學這一課時,教師可以通過情境創設為學生出示許多關于如何做人以及做人要有禮貌的名人名言,讓學生先讀一讀。然后,教師再讓學生結合文章中的句子說一說古時候“君子”指的是什么,使學生明白禮貌待人是君子所為,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當學生對這些名言古訓的深層含義有了一定的感悟與體會后,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生活實踐引領他們進一步反思,從而使中華文化的優良傳統能夠在學生心中真正生根、發芽。
  綜上所述,語文核心素養雖然分為四個方面,但是,對學生來說,這四個方面是不能夠分開的,更不可能是一個個分別去實現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采取恰當的方式,讓學生去實踐,去運用,以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
  (責編 劉宇帆)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236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