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聚焦兒童人格教育,有效杜絕校園欺凌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近年來,校園欺凌現象越來越普遍,校園欺凌產生的原因是多樣的,家庭教育的缺失,學校教育不到位,社會宣傳不到位等等,都可能成為是校園欺凌的致因。如何對學生開展教育,使學生認識到校園欺凌的危害,杜絕類似現象的發生,是每一位教師需要思考的,尤其是道德與法治教師,他們是學生思想認知的引導者,有責任有義務對學生進行教育。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校園欺凌;人格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27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9)15-0090-02
  校園欺凌,顧名思義就是在校園中,一方對另一方進行傷害的行為,具體包括語言攻擊、身體攻擊、網絡攻擊等。校園欺凌會對一方的身體、財產和精神造成損害。任何形式的校園欺凌行為都是不能容忍的。欺凌行為的發生,不但會對“受傷者”造成傷害,對“欺凌者”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是巨大的。因此,必須杜絕校園欺凌現象的出現。校園欺凌主要發生在學生群體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尤其是道德與法治教師,他們是學生思想認知的引導者,有責任有義務對學生進行教育,提升學生的思想認知和道德水平,從源頭杜絕該現象的發生。
  一、借助媒介廣泛宣傳
  在我國,幾乎每天都會發生校園欺凌的事件,其中還有一些事件性質極其惡劣。甚至有的學生因為校園欺凌事件,選擇了自殺。學校須正視并加以制止,預防欺凌事件的發生。如何改變現狀,是學校領導需要考慮的,也是每位教師需要考慮的。道德與法治是一門旨在培養學生良好品質與行為習慣的綜合性學科。教學實踐中,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借助多種媒介,開展廣泛宣傳。
  學習泰山版一年級道德與法治《課間十分鐘》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展示全國各地學校課間十分鐘學生的表現。特別播放了一則利用課間時間進行欺凌的事件。學生心靈受到震撼。學習教材內容時,教師巧妙借助多媒體技術,展示圖片、播放視頻,給學生帶來視覺和聽覺的震撼,學生的思維認知逐漸提升到一個嶄新的高度。
  多媒體介入課堂教學已經成為現代教學的主導意識。道德與法治教學亦需要融入多媒體。通過借助多媒體的強大展示功能、播放功能、聯網優勢,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資源,同時,借助多媒體進行宣傳教育,給學生帶來視覺震撼,讓他們了解遇到校園欺凌該怎么做。
  二、拓展家校溝通渠道
  校園欺凌事件屢屢發生,給學校和家庭造成了不穩定的因素,對學生個人健康成長也是不利的。要想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從學校、家庭這兩個方面著手。首先,作為學校方面,必須高度重視校園欺凌這一現象。校園欺凌往往發生在校園中,上學路上或放學路上。在發生欺凌事件時,學校必須對涉事學生進行嚴肅處理,建立監督和投訴機制,這樣當學生再遇到類似的事情時,就會有解決問題的途徑和方向了。
  學習《我能照顧自己了》后,教師進行拓展:在上學回家的路上,保證自身安全也是對自己的一種照顧。在上下學的路上,你遇到過什么困惑嗎?有沒有遇到敲詐、勒索現象呢?學生紛紛述說自己的困惑。接著教師引導學生思考:“遇到這樣的情況你會給家長說嗎?”有的學生會說,有的學生不會說。教師了解到情況后,教給學生正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同時,教師及時與家長進行溝通交流。校園欺凌事件還是比較普遍的,為了遏制這種現象的發生,教師組織了一場“心靈的溝通”家長會,家長與教師、學生碰面,相互吐露心聲,將生活中、學習中遇到的困惑說出來,教師與家長共同解決。借助這樣的方式,家校之間形成了聯動,確保了學生身心健康成長。
  家校聯動是控制校園欺凌事件發生的有效途徑。家長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與孩子相處的時間也比較多。當發現孩子心理、身體發生的變化后,家長要及時與教師取得聯系,家校之間只有構建起溝通交流的渠道,才能從源頭上杜絕此類現象的發生。
  三、開展心理健康疏導
  校園欺凌的危害是巨大的,它不僅會給受欺凌者帶來危害,對欺凌者帶來的不利影響也是巨大的。受欺凌者長期受到別人的欺負,心靈、身體都會受到重創,往往會產生悲觀厭世的心理,甚至有的學生還會產生仇視心理,仇視一切的人和事。欺凌者長期處于優勢地位,欺負別人已成為他的家常便飯,長此以往,這樣的孩子往往會以自我為中心,高傲自大,心理發生嚴重扭曲。無論是欺凌者還是被欺凌者,他們的身心均處于亞健康狀態。教師必須從學生心理發展這個角度著手,對學生開展心理輔導。
  學習《親切的禮貌用語》時,教師引導學生思考:“什么是禮貌用語,為什么要用禮貌用語?”學生很順利地解決了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把學生給難住了。這時教師播放了一個案例。學生在閱讀案例的過程中,解決了問題,明白了使用禮貌用語可以避免一些極端事件的出現。這時教師進行知識拓展:“假如你與人相處時,總是被別人欺負,你會如何進行心理調整呢?”很多學生想到了傾訴。這時,教師設置了一個場景,讓學生經歷被欺凌的過程,然后指導學生走進心理咨詢室,由專業的教師對其進行疏導。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了解了心理疏導的重要性。
  學??梢猿檎{出部分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師以及有心理輔導經驗的教師,設置專門的心理輔導機構。當學生遇到校園暴力方面的問題時,可以找到教師進行傾訴,尋求幫助。只要學生敢于傾訴,說明他們的維權意識、法治意識、反抗意識已經覺醒,校園暴力也就沒有了可生存的土壤。
  四、課堂強化道德法治教育
  將品德塑造和法治意識滲透到學科教學中,是新課改精神的具體體現,也是現代教學理念的必然要求。校園欺凌現象的產生,究其原因,是學生法制意識淡薄,道德品質較低造成的。解決這一問題的根本途徑就是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引導學生學會尊重他人,懂得為人處世之道。在開展課堂教學時,教師可以在學習內容中滲透品德教育、法制教育。
  學習《讓危險走開》相關內容后,教師進行拓展:除了要掌握日常生活中使用水、電、火、煤氣的基本知識外,我們還要及時發現一些潛在的危險,例如校園欺凌。接著教師詢問學生:“我們都學會了如何消除生活中使用水、電、火、煤氣潛在的危險,我們又該采取什么樣的措施,消除校園欺凌現象呢?”教師給出一個具體的例子:小麗家境殷實,在學校中,她出手很闊綽,有幾個高年級的學生聽說小麗家的情況后,總是在校園中找到她,向她要錢,不給的話就拳打腳踢,假如你是小麗的朋友,你會如何給她出謀劃策呢?學生積極想辦法,幫助小麗擺脫困境。道德與法治教材內容對塑造學生品格,解決校園欺凌有很大幫助,教師應充分利用教學實踐,教給學生解決問題的方法。
  根據教學實際和學生情況,在課堂中滲透品德教育、法治教育是教師教學智慧的體現。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一定要對校園欺凌現象有整體把握,在此基礎上,由文本內容出發,對學生進行教育。然后再由文本進行拓展,延伸到社會生活中。這樣才能實現知識的有效運用,才能切實減少校園欺凌現象。
  杜絕校園欺凌現象的發生,要從源頭抓起。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教師要采用多種教學手段,深入到學生的內心深處,強化學生的道德認知、人格品質。具體實施時,教師可以借助多種媒介進行廣泛的宣傳教育,讓學生意識到校園欺凌產生的危害。家校之間還必須進行及時有效的溝通,實現信息資源共享,共同助力學生健康成長。同時,設立心理咨詢室,對學生的心理進行疏導,也是十分有必要的。只有這樣,才能從源頭上進行控制,為學生創造一個和諧健康的生活學習環境。
 ?。ㄘ熅?韋淑紅)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269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