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職學生搭建不同層次的學習“支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中職教育的特殊性,要求學生熟練地掌握聽、說、讀、寫各項技能。怎樣才能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學習?這就需要中職語文教師們能夠認識到語文教學實踐性的價值并進行具體實施。課堂教學應該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去體驗、思考和感受,同時讓學生有機會暢談他們的體驗、感受與收獲。
關鍵詞:中職;語文;學生學習;課堂教學;策略藝術
一、 分層教學為學生提供不同的“支架”
中職學生學習程度本就參差不齊,分層教學為學生搭建起不同學習的“支架”。分層教學確立教學層次和學習目標的依據是學生的相應發展水平和發展速度,關注學生最近發展區以適應學生最佳發展期的學習。分層教學包括學生分層和目標分層等,可以從課程分層、作業分層和評價分層等實施教學。
學生分層既可按照學生學習能力在班內分組教學,也可開展分班教學。通過學生的進步允許學生在不同層次班級間流動調動學生積極性。目標分層的依據是新課程標準,根據班級內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可能性制定切合的分層目標,學習目標要吻合學生的最近發展區。課程分層的根據是課程的難易程度,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發展水平和學習可能性等選擇A、B、C或低、中、高不同的課程層級。作業分層是針對學生差異,作業設計可分為3個層次。作業分層也可改變作業布置方式,將作業設計變為“推薦”作業,教師要給予學生自編作業的時空,通過學生互幫實行彈性作業。評價分層依據不同層次學生的不同學習目標,分層評價重在關注學生的學習基礎和發展空間以及創造思維。評價分層的關鍵是關注過程和發展,不僅僅是追求結果。將競爭性評價變為激勵性評價,學會欣賞,發現每個學生的閃光點。不僅要關注優等生和中等生,更要關注后進生。
二、小技能提升學生課堂學習和接受的程度
教師通過課堂將豐富多彩的知識源源不斷地輸送給學生。不同的教師擁有各自迥異的教學風格,在一堂課中學生的接受程度是課堂價值的評判標準,怎樣提高學生課堂的接受程度就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讓課堂吸引學生。聯系、挑戰、變化、魅力是吸引學生的主要方式。課堂教學設計要聯系學生已有知識經驗和生活現實,設計有意義的學習內容,將課堂學習延伸到生活。如采用豐富多樣的課堂教學形式,教學活動中穿插多種任務,有問題猜想、生活觀察、傾心聽講、認真思考、動手操作、學生自學、合作討論、小組賽學等。教師更要重視自身魅力,如要儀表得體、語言親切精彩、教態簡潔自如、板書簡練優美、鼓勵及時、賞識到位、思維敏銳、解題技巧嫻熟,更易吸引學生課堂參與。
學會啟發學生。定向、架橋、含蓄、揭曉是啟發學生的關鍵詞。課堂學習任務要明確,在任務中含蓄地架橋,幫助啟發學生。啟發學生最好先引導學生參與一些課堂小活動,讓學生解決一些比較容易自己解決的問題,幫助學生獲得自信。教師可以讓學生把自己的做法和想法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出來或者寫下來,教師從中獲取有價值的信息,幫助學生梳理自己的思路,明確正誤,給予學生提示和示范。
讓提問學生出彩課堂。教師可以通過簡單的問題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甚至熱烈的討論和爭辯,學生積極思考討論能夠給予教師準確的反饋信息。學生專心學習的課堂氣氛是保證課堂教學成功的法寶,課堂教學中同時要滿足少數學生的需要。
讓引入和創設學習情境扮靚課堂。教師講授是課堂引入和情景創設的主要方式,課堂游戲、實驗和觀察等活動中產生的懸念和問題也是有效的引入方式。如教師可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熟悉的事物著手課堂教學,進而旁敲側擊實施展開有效教學,讓學生的課堂學習可以致用于生活。
讓鞏固知識成為課堂的高潮。加強記憶和反思是鞏固知識的主要方法。在知識鞏固階段教師要設法幫助學生記憶,減少遺忘。讓學生解題是鞏固和強化知識的常用方式,課堂教學設計題目和任務安排要有層次和梯度。解題不應僅拘囿于學生完成書面習題,游戲和競賽也是有效鞏固知識的方式。變化的學習方法比單調的練習更能提高學生的興趣。
三、 教師微笑讓課堂教學精彩紛呈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能保持具有神奇魅力的微笑,課堂會收到“潤物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微笑有益于建立新型和諧師生關系和拉近師生距離。教師發自內心地對學生微笑,能鼓勵和包容每一個學生,讓學生從心里消除抵觸情緒,從而喜歡上該課程的學習。教師在學生舉手表現自己時更不該吝嗇微笑,在微笑中帶動學生更好地完成教學任務,達到春風化雨的極效。
微笑有益于活躍課堂氛圍和增強學生自信。教師隨時都笑容可掬地走上講臺,學生自會在愉悅中不知不覺獲得新知,微笑在無形中就起到了“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
微笑是最直觀生動的施愛劑,有益于吸引學生課堂認真聽課。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給學生創造輕松愉快的課堂環境,一份鼓勵的微笑足夠讓學生更愿意快樂地聽老師講課,與老師共同學習知識,從而漸漸培養學生自學、樂學、好學的良好學習習慣。
四、顆粒歸倉(小結)讓課堂教和學相得益彰
課堂教學既要注重過程和新課導入,更要關注課堂小結——顆粒歸倉的作用。因為課堂小結也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環節。
歸納知識是最基本且最廣泛的課堂小結方式。通過師生共同回顧梳理課堂學習,使學生對學習內容有整體而系統的認識,力求深化知識。也可設計為“這節課,我的學習收獲是……”,引導學生寫出自己的課堂學習收獲、困惑和期望。
前后呼應。新課引入時以一個思考型問題引發學生反思和質疑,順理成章進入到新知識的探究與學習;或者在引入時,師生共同提出一個觀點、猜想,通過課堂活動驗證觀點與猜想等。結課前再次回歸引入,給出問題的正確解答,明確觀點和猜想的合理肯定解釋。如果對引入問題、觀點不了了之,就會無效學習。
自主評價。學生是學習的主體,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可以自己提出一些小問題,請同學思考,或是談談自己對某個教學環節處理的“事后反思”,提出修改意見,也可以談談對某名同學發言或方法的欣賞等。
課堂小結通過師生歸納再次突出學習重點,強調學生的學習注意點和避免錯誤,賞識學生的課堂表現,贊揚學生的創新思想,豐富學生視野,利用課堂知識的聯系為下節學習預埋伏筆。
參考文獻:
[1]張湘溪.中職語文課堂的困惑與創新[D].湖南師范大學,2012.
[2]孫濤.淺談語文教育在中等職業教育中的作用[J].才智,2011.
作者簡介:
宋興萍,甘肅省白銀市,甘肅省會寧縣郭城農業中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84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