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職英語聽說教學中搭建腳手架的實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闡釋腳手架的相關理論,并以一堂聽說課類型的公開課為例分析了搭建腳手架在聽說教學中的應用和重要作用。切實有效的輔助性支架能提高聽說活動的教學效果,使學生在聽說活動中的產出更加順利有效,可以減少學生的焦慮,激發興趣,擴大活動參與性。
[關 鍵 詞] 腳手架;中職英語;聽說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2-0148-02
支架理論最早是由美國著名的教育學家和心理學家布魯納于1978年提出。布魯納借用建筑行業的一個術語,用來說明在教育活動中學生憑借他人提供的輔助物完成原來自己獨立無法完成的任務(孫佳韻,2015)。腳手架的理論基礎是維果斯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該理論認為兒童有兩種發展水平:一種是兒童的現有發展水平,一種是潛在的發展水平。支架式理論即針對學生的現有能力和水平,搭建合理的腳手架使學生進行到更高水平的認知活動,創造新的“最近發展區”。隨著大量關于支架理論的研究,支架式理論已開始廣泛應用于英語課堂。孫佳韻(2015)、陳松發(2015)等研究了支架式理論在寫作教學中的應用,劉偉(2011)、張雪娜(2013)等研究了支架式理論在聽力教學中的應用,此外,關于支架式理論對英語教學啟示的相關討論也非常多。由支架理論發展起來的支架式教學模式包括的主要環節有搭腳手架、設置情境、探索分析、協商學習及效果評價(賈春榮,2012)。
一、教學背景介紹
筆者執教的這節公開課是關于飲食的話題。教學的主要內容為兩個關于點餐的對話。由于本節課為聽說課的課型,教學的重點放在使學生能在仿真的情景中利用圖片和已提供的信息,運用相關的詞匯和句式提問和描述點餐過程。聽力的重點放在培養學生細節聽力能力上。由于學生基礎較差,英語學習以及口語表達的自信心不足的學情考慮,教學難點為培養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的能力,使學生運用所學詞匯和句型完成代言餐館的任務。為了完成重難點的實現以及突破,教學的每個步驟環環相扣、層層遞進。
二、腳手架理論在教學設計中的實施過程及思考
(一)視頻導入,引出話題,提供心理支架
1.話題導入
筆者借助熱播美劇生活大爆炸的一個餐廳點餐片段導出話題飲食,并通過兩個問題設置鞏固復習詞匯“order”“restaurant”等。
【教學片段1】
T:Let’s enjoy this video. After watching it please tell me where they are and what are they doing?
S1:They are in a restaurant.
T:What kind of restaurant? Chinese or...?
Ss:Western restaurant.
T:What are they doing in the restaurant?
S2: They are ordering food.
T:What is the woman’s job?
S3: She is a waitress.
然后筆者讓學生頭腦風暴總結出更多相關話題的詞匯,如menu,dish,special等。
【解析】 該美劇頗受中國年輕人歡迎,劇中形象廣為學生熟知。利用美劇視頻中的點餐片段作為導入不僅為本課提供了原汁原味的語言環境而且幽默的語言對白加深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熱情。
(二)圖片呈現詞匯,提供語言基礎支架
在上一環節的問答中可以看出,學生對該話題比較熟悉,有一定的相關詞匯儲備。但是,后續聽力活動中仍然有個別詞匯對學生來說可能比較陌生,如well-done,rare beef steak 等。于是本環節通過圖片直觀呈現以及配對,填空等練習對聽力詞匯進行預處理
【解析】學生在接觸這個話題之前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詞匯基礎。圖片呈現詞匯一方面讓學生以更直觀的方式復習詞匯,同時引出新詞的學習。詞匯輸入是語言產出的基本,沒有詞匯的積累后續的語言活動很難順利進行,因此筆者不惜在這一環節通過多種活動方式操練以及復現詞匯。在圖片導入的基礎上,筆者設計了多個活動環節,如匹配練習、完成句子練習等加深印象使學生內化詞匯。
(三)泛聽加精聽關注細節和大意,可理解性輸入提供輸出支架
學生首先通過泛聽,回答對話發生的場景以及人物數量。在確定了餐廳點餐的語言環境之后,筆者將對話剪輯為若干句子,讓學生通過精聽逐句辨析出顧客以及服務員的說話內容,使學生熟悉和了解顧客以及服務員的點餐的常用句型。第三次聽對話,學生根據聽力內容補充句子。第三次聽力重點放在點餐的內容,以及詞匯的鞏固。第二段對話的聽力訓練同樣遵循相似的步驟,學生首先泛聽掌握大意,其次帶著筆者給出的問題精聽文章內容,并回答問題。
【解析】在學生整體理解對話內容的基礎上,教師通過拆分對話,讓學生逐句精聽并分析說話者身份,使學生了解和掌握不同身份的常用句型。不僅訓練了學生的聽力而且為后續的句型總結環節以及最后的代言任務環節做鋪墊。第三遍補充句子練習使學生鞏固上個環節已學詞匯的同時加強了聽力能力。 (四)句型總結,角色扮演,提供語言基礎支架
在筆者的引導下,學生完成了聽力部分的一系列活動,并且熟悉了顧客和服務員在點餐時的主要句型。為了使學生更加明確地記憶和掌握這些句型,筆者在幻燈片上分別展示顧客和服務員常用句型。利用圖片,啟發學生進行模仿造句練習。接下來,教師啟發學生分角色朗讀并表演聽力中的對話。
【教學片段2】
T:Theses are sentences said by waiters and waitresses:(1) What would you like to...(2) How would you like your steak done?(3) Would you like to order now?4) Do you want some...?Can you make
your own sentences with the help of these pictures?
S1:Do you want some coffee?
S2:What would you like to drink?
T:These are sentences often said by customers. Let’s read and make your own sentences:(1)Anything special in today’s menu? (2)I’d like...(3)I will have/try...(4) That’s all, thank you. Please look at the picture and make some sentences.
S3:I will have a sandwich.
S4:I’d like black tea.
【解析】教師呈現常用句型,幫助學生利用圖片操練句型,使學生對句子的功能以及特點更容易理解和記憶。角色扮演的對話練習提供學生將聽力部分的輸入轉為輸出的練習機會,為他們接下來的代言任務做好準備。
(五)模板欣賞,總結提綱展現成果,提供交互式支架
在充分的語言基礎操練之后,筆者把“我為餐館代言”作為這堂課的最終產出。筆者展示了一個餃子之家的餐館介紹詞, 接著讓學生討論介紹詞的基本框架。
以下是教師的啟發性問題:
(1)How do we begin the introductions?
(2)What do we often say in the end of the introductions?
(3)What aspects of the restaurants do we introduce?
這些問題啟發學生思考介紹詞的框架以及主要內容。 經過熱烈的討論以及引導,學生回答踴躍,如:
(1)We often begin the introductions by greetings.
(2)We can end by inviting people to come.
(3)We often introduce locations,specials of the restaurants and its price.
最終在學生討論的基礎上,教師呈現提綱,以便學生在下一個展示環節能夠順利應用。接下來,學生6人一組,每組分別代言一家餐館或者奶茶店,并根據教師提供的提綱模板小組討論,為自己的餐館寫介紹詞,最后挑選出一名代言人在全班為自己的餐館代言。以下是一個組的學生作品:
Welcome to Guilin Rice Noodle Restaurant. Our restaurant is located in Coco Park. It is twenty minutes’ walk from our school. I am glad to introduce our daily specials. Special 1 is beef rice noodle,It is only 20 yuan. Special 2 is our milk tea. You can choose two fruits to be added into your milk tea and it costs only 15 yuan. Why not come and have your lunch here today.
【解析】學生通過群策群力使提綱的生成和最后的代言任務進行得比較順利,最后的產出邏輯清晰,結構正確。有的學生甚至超越了模板的局限,句式和內容豐富多彩。小組活動為最后的產出任務提供了交互式支架。小組同伴之間通過互相啟發,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解決構思過程中的思維局限以及語言障礙等問題。
(六)小組互評表提供評價支架
學生在展示小組合作完成的代言任務時,筆者要求本小組成員以及其他小組成員認真聽并且根據評價表打分。筆者提供了評價表,讓小組成員在內部自評,小組之間互評。學生在評價別人以及自己的時候一方面可以看到自己的不足,同時看到對方的長處。
三、反思與感悟
腳手架在教學中的應用比較廣泛,一般討論和應用最多的是在寫作中的應用。本節課充分展示了腳手架在聽說課中的應用,從前期的視頻導入,到對話拆分、句型總結以及提綱總結,每個環節每個步驟都在為最后的產出搭建腳手架。反思本課,聽說課教學中的腳手架,若要實現其有效性,教師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充分備課
在備課之時,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現有知識,緊扣學生的最近發展區進行教學。如本節課中學生對食物的話題已經比較熟悉,且已經具備相關的詞匯量,因此詞匯教學的重點放在幾個相對陌生的詞匯上,對已知的詞匯在導入中通過問答的形式一帶而過。因此,教師在備課時,要深入分析學情,了解學生的已有知識和技能及其掌握程度,緊扣教學的重難點,這樣才能搭建有效的腳手架,促進學生由現有水平向潛在水平轉化。
(二)設計切實有效的教學活動
有的教師在公開課上,為了活躍課堂氣氛,搞形式主義,活動設計雖然豐富多彩,但是僅停留在表面上的熱鬧,參與性要么不高,要么對教學效果沒有多大的促進作用,陷入熱鬧有余、實效不夠的困境。因此在設計活動中,要考慮活動是否有支架作用,是否有助于學生獲取或者鞏固新知識。活動設計要注重激發學生的認知興趣和探究欲望,使學生在現有知識和新知識之間建立起聯系。
(三)發揮教師主導作用和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師在搭建腳手架的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學生的主體地位。在傳統的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忽視學生的主體地位,采取單一的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語言知識方面的輸入,忽視學生自身特點和接受能力,使學生的主動性無法得到充分發揮(劉婧祎,2012)。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找準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并建立合適的腳手架,使學生充分發揮主體地位,加大活動的參與性,形成高效課堂,培養學生英語語言的綜合應用能力。搭建腳手架的過程也是教師發揮其啟發,引導作用的過程。教師要留給學生獨立思考、討論,實踐的機會,這樣學生才能實現知識的內化和技能的提高。
參考文獻:
[1]孫佳韻.在初中英語寫作教學中搭建腳手架的實踐[J].中小學外語教學,2015(6).
[2]劉婧祎.論支架式教學對英語教學的啟示[J].青春歲月,2012(16).
[3]陳松發.腳手架理論在職業學校寫作教學中的應用[J].新課程下旬,2015(2).
[4]賈春榮.建構主義教學理論與英語教學改革的契合[J].青年文學家,2012(18).
編輯 陳鮮艷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0827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