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化學教學改革的有效措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關鍵詞】 化學教學;教學效率;提高
【中圖分類號】 G633.8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0—0124—01
在高中教學中化學學科是重要的學科之一,在高考中占據較大的比例。尤其是對于選擇理科的學生而言,化學直接影響其高考分數。由此可見,化學對高中生升學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當前我國高中化學教學存在一些不足之處,只有進行教學改革,才會更好地彌補這些不足,從而保證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從日常生活中獲得素材,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正所謂“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因此,在高中化學教學中,只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向學生傳授化學學科學習的重要作用,對其今后的日常生活會起到一定的作用,這樣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激發其探究知識的欲望,讓學生可以有更多的學習動力。
比如,講解《物質的量濃度》時 ,教師可以提前準備和教學有關的實驗用品,并且這些實驗用品和學生日常生活存在緊密的關聯,幾乎都是學生非常熟悉的物品,分別是半瓶礦泉水、半瓶生理鹽水、半瓶白酒以及半瓶葡萄糖溶液。這時,教師可以給學生提出一個問題“你們在日常生活中見到過哪些溶液?你們留意過溶液瓶子上面的標簽嗎?這些標簽又代表哪些含義?經常見到的濃度表示方法有幾種?”利用這種疑問的形式使學生進行自我獨立思考,也可以采取小組討論的形式,對濃度的各種表現形式進行總結,這樣是為了更加準確地辨別。然后,教師可以再提出一個問題:“老師準備的這些物品中溶液成分有哪些區別?涉及到幾種物理量?這些方式的區別性有哪些?”學生在教師的正確指導下可以掌握溶液濃度的不同表現類型,并且認識這些種類之間存在共同點。最后,在化學反應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微粒數目進行計算,將溶液體積計算出來。教師從日常生活中選擇教學素材,可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真正感覺到學以致用,在解決實際問題時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自主學習,簡單來說,主要是指學生可以主動參與到學習中,結合自身的學習情況,明確自身的學習要求及學習任務,并且對自身的學習方式進行適當的調整。這個過程充分表現出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性和創造性。利用自主學習,學生可以不斷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要適當地改變學生不良的學習習慣,為學生制定一種好的學習習慣,耐心引導他們自主學習,妥善處理“教”與“學”之間的關系,充分尊重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
比如,講解“金屬及其化合物”時 ,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課件展示鐵、鈉等金屬化合物以及金屬物的知識。之后,教師再鼓勵學生探討這些金屬物質具有的物理性質,正確指導他們獨立設計有關的實驗方案。接著,教師進行實驗驗證,使學生都可以在實驗的前提下掌握這些酸、金屬以及水之間的各種化學反應。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歸納總結有關的知識點。力求讓學生完成各個環節,充分發揮出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解決問題能力,而且可以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有關化學知識點的記憶。
三、創設問題教學情境,啟發學生學習思維
教師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必須要重視學生思維習慣的培養,這樣有利于學生更深層次地研究化學知識,讓其在學習中不斷探索。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可以結合知識點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通過提出問題激發學生學習熱情,讓學生形成較強的問題意識,具備分析問題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這樣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啟發學生的學習思維。但是教師在設置問題的時候,必須要凸顯出新和趣的特征,而且給學生提供充足的思維空間,鼓勵他們敢于提出質疑,再通過自身的探索獲得新知識。
比如,講解“Fe(OH2)性質”時,教師可以利用實驗“Fe(OH2)制備”,創設有關的問題情境,進而使學生了解這些知識。教師在開展實驗前,可以向學生強調實驗的幾個注意事項:其一,加入反應物的正確步驟。其二,反應物加入后,呈現出什么樣的實驗現象?然后,教師可以再提出一些問題,引導學生以小組討論的形式進行討論交流,并且在實驗演示活動全部結束后,舉出以下幾個問題:其一,NaOH溶液滴管為什么位于溶液的下面?其二,沉淀顏色出現變化的主要原因?教師利用這種創設問題情境的方式,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集中學生學習注意力,促使學生實現全方位發展。
總之,在新課程理念下,高中化學教學改革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如果教師在教學中仍舊一味地堅持傳統教學模式和教學手段,不僅會降低教學水平,而且容易導致學生有厭學情緒,從而影響學習效率。因此,面對這種情況,必須要不斷推進高中化學教學改革,以便于促使學生得到更好發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92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