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探究學習法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關鍵詞】 數學教學;中職數學;合作探究學習法;意義;問題;策略
【中圖分類號】 G633.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10—0080—01
一、中職數學教學中應用合作探究法的意義
第一,能夠提高學生對數學的理解能力。在中職數學教學中,能夠讓學生通過合作學習的方式加強交流和溝通,勇于發表自己的意見,分享學習經驗、思考方式和學習資料,學生能在合作的過程中發現別人的長處和自己的缺點。
第二,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各個行業對人才的需求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除了專業技能以外,學生還應具備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創新意識,能夠提高自身在行業中的競爭力。合作探究學習主要是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進行展開,各個小組之間也能相互合作和競爭,學生不僅能夠獲得數學知識,還能促進學生之間的和諧共處。
二、在中職數學教學中采取合作探究學習法存在的問題
(一)不重視合作探究學習。實際教學中,一部分中職教師沒有認識到合作探究學習對增強學生學習效果和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作用,只是通過練習和做題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因此,學生沒有時間與同學進行溝通交流。實踐證明,這種學習方式很容易讓學生喪失學習數學的興趣,導致學生學習能力下降,同時也不利于教學效率的提升。
(二)分組方法不合理。合作探究學習是較為新型的教學模式,在很多中職學校都廣泛開展應用,但是應用效果卻不盡如人意,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分組的時候不夠合理。主要包括三個方面,第一是分組人數不夠合理,第二是小組成員學習能力分配不合理,第三分小組的時候,沒有考慮學生的坐位,因此不利于學生的溝通、交流。
(三)教師的評價較為片面。教師的教學評價對增強合作探究學習效果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能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實效性。在實施合作探究學習模式時,教師只是個別表揚幾個表現突出的學生,而對小組團體的評價比較欠缺,這在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教學效果的增強。
三、中職數學教學中采用合作探究學習法的策略
(一)采取合理的小組分配方式。采取合理的小組分配方式也是提高學生合作能力的關鍵,同時也會嚴重影響合作學習的效果。劃分小組的時候,一般小組成員有3—6人。人員較少無法達到合作探究學習的效果,人員較多則會導致一些學生喪失發言的機會。同時,合理的小組成員搭配也是增強學習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一定要綜合考慮學生的學習能力,不能僅僅按照坐位進行分組。
(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合作探究學習氛圍。中職學生處于思想尚未完全成熟的時期,屬于獨立性和依賴性相互對立、相互矛盾的時期,這個階段的學生心理較為敏感,也對外界事物保持較強的好奇心,因此,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愉快的學習氛圍至關重要。實踐證明,為學生營造一種平等、輕松、融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發揮自身對學習的見解,充分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積極性,有助于增強數學教學效果。比如,在學習“平面圖形”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先將學生進行分組,然后讓每個小組通過討論后將教室中可見的物體用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等表達出來。通過這樣的方式,有效提高了教學的效率。
(三)教師要給予積極的學習指導和科學的評價。合作探究學習的關鍵在于最后的學習成果展示。在上課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小組研究成果的展示,鼓勵各個小組成員之間進行交流溝通,從而提升學生合作學習的能力,增強學習效果。同時,教師要及時給予學習小組科學的評價,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總之,合作探究學習法在增強數學教學效果方面具有較好的表現,也受到很多教師和學生的認可,在當前中職教學中得到廣泛的應用。因此,教學時,教師要根據教學需要采取合作探究學習方式,提高數學學習質量,促進中職數學教學的發展。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593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