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雙主互動”的有效性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目前,我國絕大多數小學數學教育的體制模式仍趨于傳統、保守。同時,新形勢倡導下的“學生主導”型課堂下又出現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相對弱化,課堂教學滑入學生“自由學習”“自由探究”的圈套等問題。雙主互動教學模式為當前教育現狀的改變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雙主互動”高效教學的基本結構
“雙主互動”教學模式的基本結構是指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互動結合的教學結構。學生在教師多種方式的啟發、引導和幫助下,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來完成學習目標任務。這一過程強調既要充分發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主導作用,做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和學生發展的促進者,又要尊重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充分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提高小學數學“雙主互動”教學有效性的措施
1.創設良好教學情境
良好的教學情境作為幫助學生建立與教學內容之間的關聯的重要手段,能夠較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能夠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應用,是提高“雙主互動”課堂效果的有效途徑。
創設良好教學情境的核心要求就是要充分激發學生的情感,帶動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師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情景問題、情景演繹、情景討論等方式讓學生從被禁錮的知識海洋中跳脫出來,能夠在課堂學習中將自我的情感、意識重新融入到更加生活化、簡單化的知識世界中去,從而使教學獲得良好的效果。
2.構建平等對話機制
對話對于師生雙方都是一個成長、進步的過程,構建“雙主互動”的高效課堂的第一步就是要實現教師與學生之間的平等對話。為此,就需要在課堂教學中努力營造師生平等對話的氛圍,實現師生互動的共同體驗。
一方面,教師要成為師生互動對話的主持者。教師在課前應該做好充足的準備,根據學情、教學內容特點等作出預設,使教學內容與形式充滿彈性空間。教師在問題的設置上可以留給學生更多的思考和探究空間,避免過于瑣碎或直白,而教師就在其中加以引導,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一方面,教師應該成為生生對話的引導者,為學生與學生之間創造平等對話的機會。
3.開展小組合作學習
數學教學的過程需要教師、學生的思維碰撞和交流溝通,通過小組互動合作學習的形式來推動小組中的學生主動參與思考、操作、討論等課堂環節中來,使學生在師生、生生的群體性協作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課堂空間施展才能。
為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將學生的主動性充分調動起來,讓學生參與到主題的確定、探究問題的提出及問題的解決等每一個環節,實現師生、生生的有效互動。
4.融入生活教學材料
教師可以結合師生共有的生活教學資源進行教學,發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把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生活化、靈活化,為師生雙主互動注入新的活力。
一方面,教師要積極挖掘數學課堂教學中的生活素材,選擇一些能夠激發學生興趣的、與學生相關性強的、有利于學習健康發展的材料。一方面,教師要科學合理地整合這些生活化的教學素材,并對其進行“數學化”加工。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素材與陌生的數學知識之間的雙向互動,教師和學生能夠較快地“達成共識”,提升雙主互動的有效性。
5.開展多重教學評價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實施多元化的教學評價方式,激勵和引導學生正向發展。
首先,教師需要在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上建立正確的原則導向,做到有針對性、有啟發性,同時又不失客觀性。其次,在評價的主體上可以采用多元化的形式,在教學中可以選擇師生評價、生生評價、學生自評等多種方式相結合。再者,教師還應注意評價的多角度選取,而不只是以分數作為唯一的評價標準。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創新精神、情感態度等都可以作為衡量學生的標準。最后,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激勵對學生評價的巨大作用。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句簡單的鼓勵都能夠體現出教師對學生的基本尊重。它能夠讓小學生幼小的心靈獲得極大的鼓動,獲得認同感,由此激勵學生進一步去思考、探究、釋疑。
三、小結
如何將“雙主互動”教學模式更為有效地落實到實際當中,根本是要緊緊圍繞著教師“教”與學生“學”的指針去開展一切具體的教學活動,在教學觀念、教學內容、教學形式、教學評價等多個方面創設“雙主互動”的條件與氛圍,實現人才的高效培養。
責任編輯 李少杰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6680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