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 促進學科核心素養落實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威金斯和邁克泰格在其合著的《追求理解的教學設計》(第二版)指出:“太多的教師都只關注自己的‘教’,而不是學生的‘學’。他們首先花大量的時間思考的是:自己要做什么,使用哪些材料、要求學生做什么,而不是首先思考未來達到學習目標,學生需要什么?!边@實際上是“教師中心主義”的教學觀,不利于學科核心素養的培育。教師是培養學生用表現展示理解能力的指導者,而不是將自己的理解灌輸給學生的講述者,為此要以學生為中心開展教學,促進學科核心素養的落實。這也是教師提升課程執行力的有效策略。本文擬對此展開探討。
  一、引領學生開展“自我導向”學習
  自我導向,即是要學生明白自己在學習過程中所處的“主人”意識,要引導學生根據自身需要和自我特點去進行個性化學習。具體來說,自我導向的學習是學生從自身實際情況出發,對學習目標有契合自我的規劃,學習意識源自真實的自我意愿,學習過程能夠自我監控,學習結束有意識地自我反思的一種學習狀態。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學習的主體地位,這種源自內心需要而引發的學習動機能夠最大程度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也保證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做到自主和自覺。并且,自我導向的學習是一種開放性的學習狀態,學生一旦有了學習的自主性,便會激發內心源源不斷的求知欲,從而在一次次質疑與釋疑的過程中,不斷培育科學精神和實踐能力。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搜索或直接給予一些必要的學習資源,做好指導工作。
  [教學片段示例1]自由平等的追求
  探究一:讀書之我見
  截取三個典型時期從古至今人們對讀書的看法。(具體內容略)
  思考1:為什么人們在不同時期對讀書的態度會發生轉變,如果說讀書是一種自由權利的追求,這體現了自由與平等的追求有什么特點?
  設計意圖:創設自我探尋的課堂情境,為自我導向的學習做鋪墊,為培養學生的參與度埋下伏筆。
  探究二:你來發言!模擬沙龍
  思考3:對于讀書,我們大家有什么樣的認識?不一定要談古論今,可以談談切身體會。
  發言:比如你為何而讀書?喜愛讀什么樣的書?
  設計意圖:讓學生結合自身思考并理解自由與平等追求的主體差異性,增強學習的自我意愿。引導學生自我探討加強自我認知,思索自己作為社會人的意義所在,這不僅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運用,也加強學生情感道德價值觀的升華,提高學生的公眾參與度。
  二、引導學生開展“問題導向”學習
  問題導向,即以問題的提出來驅動學生思考和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問題是學習活動的中心,解決問題是學習的動力,這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設問,做到導學、導思、導評,助力于學生問題導向的學習?!皢栴}導向”中的問題,主要分為四類:
  1.情境性問題。學科課程中的抽象理論必須結合生活實際才利于學生理解和運用,因此,創設貼切的情境問題就顯得尤為重要。
  2.開放性問題。這是相對于確定性問題而言的,在教學過程中,確定性問題可以幫助學生明晰一些基礎的具有固定性的知識;而開放性的問題則可以鍛煉學生的發散思維,提升思維品質。
  3.階梯性問題。知識是有梯度的,思維同樣也需要梯度性提升,那么這就需要階梯性問題來引導,由淺入深,層層遞進。
  4.甄別性問題。事物的真偽都是通過比較鑒別出來的,因此,教師可以根據課堂的需要設置具有對比性甚至是碰撞性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比較和鑒別,從而獲得真知。
  [教學片段示例2]面對經濟全球化——以京東電商之發展透視“中國基本經濟制度”
  設計前提:文科老師的慣性思維就是從文科角度出發去設置課堂情境,筆者認為我們不妨跳出純文科的思維圈,結合實際,從學生的興趣點出發創設課堂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發揮學生的主體功能,使師生共同融入課堂。當然,這就要求教師要多去涉獵其他領域,充分備課,以便科學地融入課堂。
  問題導向學習:聚焦“雙十一”購物狂歡,透視“中國經濟”。
  問題1:“雙十一狂歡節”是在什么經濟制度下產生的?
  問題2:“雙十一”你有購物嗎?分別向哪些公司購買了什么呢?
  設計意圖:淘寶可謂中國新型企業的一個縮影,由此透視“中國經濟”現在的發展現狀和經濟成分的構成。
  問題3:“雙十一狂歡節”讓我們看到現代世界的經濟發展趨勢是怎樣的?并說明理由。
  設計意圖:通過對此問題的探討去思考經濟全球化對中國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響。以問題導向來探尋我們應該如何應對經濟全球化,正確的態度以及具體的措施有哪些?整個教學環節層層遞進,步步引導,促使學生挖掘思維深度,分析現狀,思考對策,同時認識到我們的學習并非是與實際生活相脫節的,也引發學生對未來職業的初步思考。
  三、組織學生開展“自主探究”學習
  自主探究學習是學生深度學習的高級階段,是在掌握了基礎知識,對知識內容有了一定把握基礎上的運用層面。在探究活動中,主要培養的是學生的智慧能力和必備的思維素養。探究首先是學生自主的探究,它要求學生在面對問題時,能夠找到問題的關鍵,并在教師的引導和同伴的協作中逐步接近答案。探究也是教師指導下的探究,教學不能局限于知識的機械傳遞,而是要著眼于學生發現問題的環節,強調學生觀察的細微性和思維的敏感性;著眼于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環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批判性和創造性的思維;著眼于學生表達自我的環節,突出學生自我表達的能力和總結提煉的能力。活動探究是為了在實踐中攪動學生的思維,只有思維的改變,才能引起學生學習方式的主動改變,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適應未來社會的能力。
  [教學片段示例3]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過渡:“一帶一路”合作倡議提出后,有外媒將其同美國二戰后推行的“馬歇爾計劃”相提并論。上周末老師已布置同學們上網搜索相關信息,現在我請同學們自己發表你得出的結論。  ?。≒PT展示)觀點大碰撞:你贊同將“一帶一路”倡議等同于“馬歇爾計劃”的觀點嗎?
  設計思路:摒除以往教師直接給予觀點、直接導向的一貫做法,讓學生利用周末在家的時間通過網絡搜索關于“一帶一路”以及“馬歇爾計劃”的相關資料,自己先行比較分析,然后在課堂上展示自我探尋的結果。課堂中產生的質疑碰撞甚至不需要教師出面,學生之間的辯論就能解決一些疑問,以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
  [探究活動設計]
  模擬發言:如果你是外交部發言人,你如何駁斥認為“一帶一路”是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的言論?
  學生討論發言,教師引導點出外交政策的制定依據并總結二者的不同之處。
  設計意圖:與其只是讓老師一個人動起來,不如讓學生們充分動起來,引導學生自我探究,引領學生思維碰撞,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鍛煉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提高政治認同感。
  四、引導學生開展“單元整體”學習
  “核心素養并不見之于孤立的、碎片式的學科知識和技能的習得,而是見之于能否綜合地、系統地運用學科知識和技能應對來自真實生活的問題?!币虼耍詫W生為中心的教學要關注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將散落的零碎的知識點聯結為網絡。從教材內容的角度來看,教材中的每一單元、每一課,甚至每一框題、每一目之間都有緊密的內在聯系。因此,單元整體學習需要圍繞本節課或本階段教學目標作為動機出發點設定教學程序,程序的編排按照教學內容本身的內在邏輯構建知識結構,最后為了改進教學或是為下一環節的教學做準備必須要依據一定的手段獲得結果的反饋。值得一提的是,此策略尤其適用于復習課,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形成整個單元甚至整個書本的思維網絡。思維導圖形成的過程就好比人類神經元的聯結,彼此之間通過某個特殊的介質傳遞著重要的信息。
  [教學片段示例4]比如:在實施八年級下冊《堅持憲法至上》第一單元的復習教學時,教師可以運用單元整體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將知識點結成一張網絡,牽一發而動全身,其中任何一個點都能拉動整張知識網。第一單元的主題為“憲法”,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憲法的地位”到“憲法的作用”,再到“怎么堅持依憲治國”聯結出一條思維網絡。本單元網絡聯結的主介質是“憲法的內容”,尋著這個介質的傳導路徑慢慢搭建知識的網絡,把整個第一單元的兩課內容,甚至可以把整本書的四個單元緊密聯結在一起。
  正如威金斯所說:“成功的教學不是使用一大堆技術,也不是給學習者反饋許多詞匯,而是通過詞匯、活動、工具、引導性反思、學習者的努力和反饋來促進學習者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它是一個復雜的、交互的成就,而不是單向的技能組合?!蔽覀円苊庀驅W生灌輸知識,而要站在學生的立場致力于真實的探究——討論、反思、解決問題、研究和辯論,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發展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颈疚南祻V東省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核心素養視角下中學政治教師課程執行力的研究與實踐”(課題批準號2018YQJK031)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責任編輯 黃佳銳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6689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