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巧設階梯 推陳出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面對寫人類習作,學生常會覺得習作資源匱乏。對此,教師要根據中高段學生的年齡特點,有序拓寬習作資源,運用適當的策略,引導學生由課內轉向課外,采集習作素材,激發習作興趣。對于中段學生,教師要巧設階梯,幫助學生遷移運用教材中的寫作手法,建立和完善人物素材庫;對于高段學生,教師則應推陳出新,通過各種實踐活動,使學生深入體會人物形象,緊跟時代腳步,提升習作能力。
  【關鍵詞】寫人類習作;習作資源;開發策略 ;中高段
  眾所周知,寫人類習作在小學中高段習作中所占比例大。教學低效重復的現象屢見不鮮,習作增量并不明顯。學生覺得習作資源匱乏,難為無米之炊。為此,筆者對中高段寫人類習作資源進行了有效探索。
  一、巧設階梯——中段寫人類習作的資源開發策略
  三、四年級的學生在低年級時,沒有進行過有關寫人習作的系統學習,所以教師在架設梯子的時候,要選擇相對簡單的方法,讓學生樂于接受,并且有所收獲。
 ?。ㄒ唬┚偷厝〔模涸陂喿x教學中創新
  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從單元導語到課文,再到口語交際、習作等各個板塊,發現它們之間的規律:從不同角度應和單元主題。在設計寫人類習作的時候,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教師可以利用閱讀教學,對課文中關于人物描寫的段落或者事例進行品析。
  1.勾勒人物形象
  教材中有很多關于人物描寫的課文,運用了很多描寫方法。教師要引導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去細致體會和感悟,勾勒人物形象,為建立人物素描卡打下基礎。
 ?。?)欣賞人物的神態
  鮮活的人物神態描寫能讓人印象深刻。教師可以在學生印象深刻之時,安排一個小練筆,達到趁熱打鐵的效果。
  例如,人教版三年級上冊《小攝影師》中有這樣一個片段:“小男孩擺弄了很久很久,說:‘一切準備停當?!郀柣鶄冗^臉,對著他微笑。突然,小男孩往地上一坐,哭了起來?!?
  學生進行仿寫:“他三步并作兩步,光著小腳丫,一溜煙兒地跑過來了。他把眼睛瞇了起來,像一彎月牙,眉毛更是如此。嘴角上揚,兩頰紅潤得像個蘋果,笑嘻嘻地叫了一聲:‘姐姐!’”這位小作者筆下的孩子活潑可愛,還不乏調皮。恰到好處的神態描寫,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往往有點睛之效。
 ?。?)欣賞人物的動作
  人物的動作在人物的描寫中起著非常大的作用。人物的形象在動作的支撐下,會變得立體和豐滿。細細品析,從動作中能體會到人的精氣神。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七組課文,講的都是人們通過努力獲得成功的故事。在學習課文時,對人物描寫進行重點賞析,能為單元習作做好鋪墊。
  例如,人教版四年級下冊《全神貫注》中的人物描寫:“只見羅丹一會兒上前,一會兒后退,嘴里嘰里咕嚕的,好像跟誰在說悄悄話;忽然眼睛閃著異樣的光,似乎在跟誰激烈地爭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響,手不停地揮動……”
  這一段描寫十分精彩。教師引導學生反復朗讀和體會語言,想象畫面,之后讓學生回憶自己班里的同學,嘗試著用分解動作描寫的方法,豐富人物形象。于是,學生寫道:“小胖見到食堂的叔叔把餐車推過來了,就趕緊迎上去,雙手接過餐車的把手,馬上熟練地把餐車轉了個方向,往教室里推去。接著,他利索地跑到講臺邊,拉開抽屜,取出手套和口罩,又小跑著來到分飯的老師面前,遞上手套和口罩。之后又馬上雙手齊齊出動,左手一個蓋子,右手一個蓋子,把頭湊到大餐盒里看看今天是什么菜?!?,是我最喜歡的鴨腿??!’說著,還舔舔嘴唇,一副大饞貓的樣子?!毙∨謵鄢缘奶攸c躍然紙上。
 ?。?)欣賞人物的心理
  人物的心理描寫,雖然有時只有寥寥數語,卻有畫龍點睛的功效。在閱讀文章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邊讀邊聯想:在生活中,有沒有跟文本人物相類似的人?用課文中學到的人物描寫的方法去塑造人物形象。
  如教學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父親的菜園》時,學生由文中的父親想到了家中的某一位長輩,形成一種遷移,為接下來成篇的寫作奠定基礎。根據學生的練筆,可以看出他們對人物的心理描寫還是比較感興趣的,并且愿意努力去寫好它。
  2.建立人物素描卡
  學生腦海中需要積累精彩的人物形象,這樣可以發現人物之間的性格異同,便于習作時有料可寫。教材中的每一個人物形象都是那么鮮活,為此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收集課文中的人物,建立人物素描卡(見表1),為習作提供更多的素材。學生通過細細品讀,讓筆下的人物形象變得立體而豐滿。
  通過羅列這樣一張表格,學生收集了不少人物素材,對這些人物的性格特點或者品質有了更完整的了解,同時,也可以在這張表格中發現人物之間的差異。在積累的時候,教師應盡量鼓勵學生多找一些文學作品中的人物,可以從課文中找,也可以是課外書中發現的。
 ?。ǘ╅_疆拓土:在生活體驗中創新
  除了在課堂上欣賞文本人物的性格和品質外,為了豐富自己的人物形象資源,學生還可以在生活中收集記錄身邊特點鮮明的親朋好友。日積月累,學生對人物描寫就會熟能生巧,寫起作文來游刃有余。
  1.梳理人物素材庫
  學生需要收集大量的人物素材(見表2),同時將這些素材按年齡進行分類整理,這樣在寫作的時候,從素材庫中提取相關內容即可。
  學生身邊有不少同齡人,還有比自己年紀更小的弟弟妹妹等。所以,關于孩子的素材非常多。和小孩的天真、活潑、調皮甚至狡黠不同,中年人的性格顯得比較沉穩。因此,兩者在寫法上是有明顯區別的。記錄素材時要注意年齡特點。再看老人,滿臉的皺紋、馱著的背和時不時響起的咳嗽聲,這些都是比較常見的描寫角度,然而現在的很多老年人晚年生活十分豐富,值得學生去觀察、去欣賞,將他們列入人物素材庫。
  通過梳理人物素材,學生明白可以正面描寫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外貌、心理活動等,還可以側面描寫環境、其他人的表現等進行襯托。   2.完善人物素材庫
  如果要讓寫作資源更豐富,教師可以建議學生進一步整理素材。除了按年齡分,還可以按人物特點與性格來分。
  教師建議學生將人物素材貼在習作本上,可以多預留一些空白的表格,以方便觀察新的人物后進行補充。有了這樣的資源積累,無論碰到什么主題的人物描寫,學生的腦海里都能夠跳出相關的素材,為順利寫作打下扎實的基礎。
  二、推陳出新——高段寫人類習作的資源開發策略
  在選擇要寫的對象時,僅僅憑著印象去搜索人物,有時可能會搜索不到。所以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平時有意識地接近想要描寫的人物,幫助學生拓寬習作資源。
 ?。ㄒ唬┥眢w力行:在深度接觸中創新
  讓學生多接觸,多嘗試,他們的筆頭就能一改往日的生澀,流諸筆尖的文字就會生動起來。學生喜歡有情境感的事物,因此可以引導他們去寫熟悉的人,比如朝夕相處的同學、父母和老師。
  1.人物專訪
  教師創設情境,讓學生選定一個人物后,去采訪想要描寫的對象。教師事先指導學生列好提綱,以便采訪時有針對性。學生的興趣很濃厚,誕生了一篇篇生動的、充滿濃濃生活氣息的文章。
  如有一位學生的媽媽很喜歡唱歌。針對習作要求,學生準備好提綱,去采訪媽媽。在詢問了媽媽喜歡哪些類型的歌曲,為什么那么喜歡唱歌等問題后,她對媽媽“熱愛唱歌”這個特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此后,小作者再去觀察媽媽唱歌的樣子。寫出來的文章,字里行間,都能讓人感受到媽媽對音樂的熱愛,甚至已經到了癡迷的地步。學生能夠將神態、動作及想象都融合在一起,成功塑造了一個愛唱歌的媽媽的形象。
  2.人物尋訪
  對于熟悉的人物,可以用“專訪”的方式。對于不是很熟悉的人物,則可以用“尋訪”的形式。事先,教師引導學生感受一些人物的品質,學生可以討論梳理自己想要尋訪的人物。當然,最主要的是要學會利用身邊有利的資源。在習作的訓練過程中,大部分學生就地取材,去尋訪身邊的一些典型人物,有大學的老師,有社區的工作人員,有學校內的社團老師,還有自己的培訓班老師,等等。從學生的習作來看,里面不乏精彩的人物描寫片段。
  3.人物模仿
  高年級的學生不改孩童的天性,喜歡模仿和表演。尤其是筆者班里的幾個男生,表演欲望和表演天賦都比較強。利用這個特點,筆者有意識地在寫作課之前,組織大家開展模仿秀活動。在討論定下要寫哪些人物后,給學生一些準備的時間,讓他們先回憶交流,接著小組合作表演。一組組上臺,一組組點評,最后根據觀察和交流,把其中的精彩片段寫下來。通過表演,學生深入體會人物形象和性格特點。從學生的寫作情況來看,效果非常好。
 ?。ǘ┡c時俱進:在社會同步中創新
  教師要引導學生從當前的熱門話題中,從社會熱議的人物中找一些典型事例。人物事例應該富有時代氣息,相對真實,能體現人物的性格和品質,既有代表性,又有時代性。
  1.撰寫熱點話題
  暑假里,有個公眾號約稿。趁著這次機會,教師布置了主題為“問”的習作,沒想到學生的文章都很符合當前的熱點。一個學生就現在培訓班肆虐的現狀,向自己的爸爸媽媽發問:“爸爸媽媽,你們什么時候陪我玩?”在一連串的追問中,她的父母開始反思。文章最后發表了,其中有很生動的人物描寫。學生寫作的興趣一下子被激發出來了。之后,若是有了寫人的文章,教師就會鼓勵學生到公眾號上投稿,如果寫得比較好,還會被置頂、被轉發,點擊量非常大,這對學生來說無疑是非??鞓返?。
  2.發送微信朋友圈
  教師可以把學生寫得精彩的文章或片段發到微信朋友圈里,讓大家分享點贊。學生看到精彩的文章,會截圖,會轉發,其實也發揮了傳播的力量。學生把自己覺得生動的人物描寫分享到朋友圈后,其他同學也都會看到,大家就會一起學習。運用這樣的方式可以起到相互借鑒、促使寫作水平提高的作用。
  3.上傳QQ空間
  小學生很喜歡在QQ空間發表動態。它跟微信朋友圈的區別在于,他(她)的好友可以在上面評論,并且大家都可以看到。本人還能知道哪些人訪問過自己的空間。學生把文章上傳到QQ空間,吸引大家的注意,獲得好友的點評。關注度越高,他們寫作的熱情越高漲。通過這樣的形式,學生可以互相學習,互相鼓勵,取長補短,共同進步。
  綜上所述,教師應根據中高段學生不同的年齡特點,有序拓寬寫人類習作的資源,運用策略,由課內到課外,引導學生采集習作素材,讓學生寫作時“有米可炊”,激發習作興趣,實現從厭寫到愛寫的美麗轉身。
  參考文獻:
  [1]葉圣陶.生活教育:葉圣陶隨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
  [2]柴桂萍.單元整合教學研究——以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七單元“作家筆下的人”為例[J].小學語文,2015(6).
  [3]何捷.寫作,是交往的需要——談兒童“訴求”類寫作課程的開發[J].小學語文,2016(3).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教師進修學校   31000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7312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