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巧設懸念”與中學數學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懸念是一種學習心理機制,它是由學生對所學對象感到疑惑不解而又想解決它產生的一種心理狀態。對大腦皮層有強烈而持續的刺激作用,使你一時既猜不透、想不通,又丟不開、放不下。所以懸念的設置,能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興趣,使思維活躍、豐富想象、加強記憶,并有利于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意志力。
  關鍵詞:中學數學;巧設懸念;教學策略;研究
  【中圖分類號】G 633.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5-0090-01
  教學是一門科學,又是一門藝術。在數學教學活動中,要求教師以富有審美價值的獨特手段,巧設懸念,創造性地組織教學,使學生在課堂的主體作用在教師的主導作用下充分發揮,使教與學雙邊活動協調進行,以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
  1.在導入新課中創設情景,設置懸念激發學習興趣
  大家都知道,在由教師和學生所組成的教學雙邊活動中,知識產生于主體(學生)與客體(學習材料)的相互過程中,學生的學習不是被動的接受,而是一個主動地建構過程,而要實現建構性的學習,首先要創設恰當的問題情境,這就要求教師站在學科體系的高度,切合學生的學識水平,從學生數學現實出發提出富有思考和想象的疑問,喚起學生的求知欲,投入課堂的學習之中。
  在學習有理數乘法一節時,為了打破學生長期以來所形成的思維定勢,明白知其然,還必須明白知其所以然的道理。上課一開始,我就首先編擬了五個非常簡單的思考題,叫學生猜想計算結果,并講明道理:①2×3;②(-2)×3;③2×(-3);④(-2)×(-3);⑤(-2)×0。經過同學們討論后發言,真是一番想象,一層見地。對前三個問題很快統一了認識,當討論到(-2)×(-3)意見分歧就大了,大部分同意得6,絕大多數人講不出什么道理;少數人同意得-6;有一個同學得4,同學們對這個結論也感到很奇怪,我請他講出自己的想法。這個同學說:“我們規定往東走為正,往西走為負”,說罷走上講臺,在黑板上畫出數軸,指出三條線段,表示了自己的想法。
  話音未落,強烈的好奇心,驅動著學生們紛紛發言,內心知道得4的結論是錯誤的,但又找不出最直接批駁的理由。這時我順水推舟,從反程起點處進行點撥,學生們才恍然大悟,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
  2.抓住重點,緊扣難點在教學關鍵環節中巧設懸念
  教無定法,課堂教學廢除教師一言堂、填鴨式,改進教學方法,形式求活潑,不是追求課堂的熱鬧,而是要求課堂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因此要把懸念設置在知識的重點或難點處,寓重點與研討中,寓難點與趣味中,通過創設良好的課堂氛圍,給學生形成一個自行探討學習的機會和時空,使他們保持積極向上、克服困難和戰勝難點的心理狀態。
  在講解一元一次方程應用題的濃度問題時,面對初中階段這一教學難點,首先問學生什么是溶質、溶劑、溶液,這突發的提問問得學生們目瞪口呆,面有難色。此時教師立刻請一位學生上講臺品嘗兩種不同濃度的糖水。以糖水為例,在教師的啟發下由學生講什么是溶質、溶劑、溶液。攔路虎掃除了,絆腳石踢開了,教師話鋒一轉,設置懸念:如何求溶液中的濃度呢?它的公式又怎樣表示呢?全班開展大討論,同學們爭先恐后講自己的認識、體會、想法和列方程的技巧。以往就是到初三畢業時,還有很多同學搞不清什么是溶質、溶劑和溶液,遇到濃度方面的應用題更是普遍發怵。由于師生共同精心研討了這一節課難度很大的課題,通過巧妙設疑、學有懸念,創意新穎、難點分散,這一初中階段的難關,很快被攻克。整個教學環節自然、流暢、活潑,富有時代趣味性,教師的啟,學生的答,真正達到了教師之思正合學生之所想,學生之思正合教師之所求思的最佳教學法效果。課后同學們興奮地說:“濃度呀濃度,原來是紙老虎,你將永遠敗在我們的腳下”。
  3.鞏固課堂知識,鼓勵探索新知,下課前不失時機設置懸念
  一節課如何結束,教師常要留出三五分鐘時間讓同學們突發奇想,暢發疑問,這樣有利于保持學生探索知識的興趣,使學生的智力活動因受到新的刺激而處于積極主動的探索狀態之中,同時又為接納新知識奠定基礎。
  當有理數乘法一節即將結束時,我提出下面思考題:請觀察下列各式乘積是正還是負?
 ?、?×3×4×(-5)②2×3×(-4)×(-5)③2×(-3)×(-4)×(-5)④(-2)×(-3)×(-4)×(-5)
  這是下一節的內容,先提前教給學生,讓他們總結歸納運算規律,由于有理數乘法法則已經掌握,學生探索其運算規律不會有困難,這樣做就會使學生帶著激情、帶著懸念走向課外,這不僅是為了鞏固課內知識,更重要的是將課內活躍的思維、主動的創造延伸到課外,延伸到現實生活和學習的實踐中。學生們說,老師每設一個新的懸念都會使你感到回味無窮。
  教學實踐證明,教改的關鍵是教師,在整個教學活動中,教師是活動的啟發者、組織者、調控者和懸念的創造者。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角,而學生才是學習的主人。在教學中,教師不應把學生局限于知識的結論上,而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體會和領悟知識形成的思維過程及認知策略,從而使學生的能力,特別是學習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提高落實到每一節課的學習活動之中。也只有這樣才能使整個教學活動成為滲透思考、掌握知識、提高能力、自主發展的大課堂。
  參考文獻
  [1]李茂森.淺談初中數學教學中應用能力的培養[J].學周刊,2019(13)
  [2]劉得文.合作學習模式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學周刊,2018(3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025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