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設懸念,讓小學英語課更高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懸念的設置是課堂教學的一門藝術,巧設懸念,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有意注意,從而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并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從而掀起英語課堂教學的小高潮,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小學英語;課堂教學;高效
懸念的設置是課堂教學的一門藝術。一個好的懸念,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增強學生的有意注意,從而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另外,長期堅持下來,還能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每個年輕人的心靈里,都存放著求知好學、渴望知識的火藥,就看誰能點燃這把火藥,而懸念就是點燃渴望知識火藥的導火線。”那么,怎樣巧設懸念,點燃學生心中的“火藥”,從而掀起英語課堂教學的小高潮呢?筆者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談談設置懸念的重要性及如何利用懸念掀起英語課堂小高潮,讓英語課更高效。
一、巧設懸念的作用
巧設懸念,是指老師經過精心的設計,有目的地把將要學習的知識、掌握的技能,集合成一朵懸而未決的“謎云”,并在適合時機有效地“掀開”給學生,從而引起學生強烈的求知欲望,讓學生有一種流連忘返的感覺。在設計懸念時,應當有所技巧,在“巧”字下功夫。老師提出靈活新異、耐人尋味的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并引導學生積極思考的教學技巧。
首先,巧設懸念的作用主要有: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防止學生注意力分散,使學生把無意注意轉化為有意注意;能夠讓學生的主體情感和精神真正地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能夠更好地銜接教學環節,使課堂結構更加緊湊。
二、巧設懸念的策略
巧設懸念能夠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生動有趣,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那么如何巧設懸念才能掀起英語課堂的小高潮呢?
1.新舊沖突法
新知識和舊知識之間既有相互貫通的地方,也有不同之處,而這種不同之處通常就是我們已學知識的發展與提高。因此,我們要學會捕捉新舊知識的連接點,通過兩者之間的比較引導學生主動探索新知識,從而獲取新知識,讓我們的學生能夠體驗到主動探知帶來的愉悅。新舊知識沖突法要求我們能夠準確地把握新知識的發展點,在新知識和舊知識的銜接處巧設懸念,利用新舊知識的矛盾沖突巧設懸念,促使學生積極思考,從學生的頭腦風暴發展到課堂的小高潮。
比如,在學習了人稱代詞這一課時,筆者讓學生總結人稱代詞“he、she、it”的區別。學生知道它們都是用于第三人稱單數,“he”指代男性的“他”,“she”是女性的“她”,在非人類情況下用“it”指代。筆者說:“你們說對了,但請看這題:‘The baby is fat,it's very cute.'根據已學知識‘it'應該用來指代非人類,但此題卻用來指人(嬰兒),是什么原因呢?大家課后認真想一想。”
筆者在課堂結束時提出這個問題,而這個問題所涉及的現象與學生原有的知識剛好相反,能激起學生的探究欲望,促使學生課后去尋找答案,達到一個良好的預習效果,讓學生積極主動去拓展自己的知識,為下節高效課堂打下良好的基礎。
2.激疑巧問法
我們若能激起學生的思維浪花,一節高效的英語課堂便成功了一半。怎樣讓學生在積極思維的狀態下參與學習呢?這一直是英語教學關注的問題,“思維自驚奇和疑問開始”,設法讓學生的思維活躍于疑問的交叉點,是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如果我們在教學中靈活地提出恰當新穎的問題,不僅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而且能夠喚起他們的好奇心,從而讓英語課堂更加生動有趣。比如,筆者在教學PEP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1How tall are you?BRead and write時,巧妙地利用了在一盞燈光下自己影子的長短來設疑,提出這樣的問題:“為什么我的影子在燈光下會變得越來越長或越來越短呢?”課堂上頓時活躍起來,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說是我的身高變化了,有的說是因為我走來走去......然而,筆者并沒有解疑,而是跟學生說:“If you want to know,please read Bread and write carefully!”在這,筆者巧妙地利用了一個日常生活中學生能接觸到的有趣現象,激發了學生對課堂的興趣。通過這樣“設疑”,打破了學生原有認知構造的平衡狀況,使學生滿懷激情地投入到短文閱讀和思考中,課堂小高潮便自然形成了。
3.易錯糾正法
“易誤糾正法”是指我們教師在英語教學中有意收集或編出學生平時容易出錯的題目或者易混淆的知識點,在課堂中展示出來,使學生的思維產生錯與對之間的交叉沖突和懸念,進而引導學生找出致誤原因。比如,筆者在教學PEP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1How tall are you?形容詞的比較級后,出示“many”的比較級,許多學生的答案為“manier”,而少數同學的答案為“more”。針對這種情況,筆者順水推舟,把這兩種答案都寫在黑板上,讓學生先互相討論哪一種是正確答案。頓時學生情緒高漲,議論紛紛,又一個課堂小高潮自然形成。實踐證明,我們老師有目的地把學生平時容易做錯的題目收集起來,然后在課堂上展示錯誤,給學生造成“懸念”,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變得更積極主動,從而掀起英語課堂教學的小高潮,一節高效的課堂教學便出現了。
4.故造錯誤法
“故造錯誤法”和“易錯糾正法”不同,它不是把學生容易犯的錯誤展示出來,而是老師在課堂上故意犯錯,進而引導學生找出錯誤原因。“故造錯誤法”能夠更好地調動課堂氣氛,更容易掀起課堂小高潮。因為對于老師犯錯,學生的反應是很強烈的,并且情緒激動,紛紛發言。比如,筆者在給學生復習英語特殊疑問詞時,出示了一個句子:“I went to Canada last summer holiday.”(對劃線部分提問)筆者在黑板寫下了答案:“Where did you go to last summer holiday?”隨后,眼利的學生馬上做出反應,紛紛指出筆者錯了。筆者故意反問:“錯在哪里?難道不是用‘Where'提問嗎?哦哦,原來‘Where'后面不能跟‘to',所以要把‘to'去掉。”學生因為覺得幫老師糾正了一個錯誤,所以個個臉上露出了勝利的笑容,課堂氣氛非?;钴S。
筆者在教學過程中的重難點知識處故意犯錯,從而制造課堂的懸念,在學生的“糾錯”中掀起了一個課堂小高潮。這種方法,不但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還可以加深學生對重點、難點的理解和記憶,使學生在“指錯”中掀起一個英語課堂的小高潮。
三、設置懸念的注意事項
恰當而耐人尋味的疑問能夠為課堂教學掀起一個個小高潮。但是萬事都要有個量,那么在課堂教學中設置懸念應該要注意什么呢?首先,我們應當適當控制提出懸念所引發的討論時間,討論時間不宜過長,以5分鐘左右為宜,否則會拖慢教學進度。其次,設置的懸念要緊扣主題,直指核心,也就是說要提高懸念的有效性。再次,要注意懸念的科學性,避免出現科學性的錯誤,否則不但無法掀起課堂的小高潮,反而使課堂陷入困境,影響課堂秩序,結果會適得其反。
總之,巧設懸念能夠為我們的課堂教學起著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只要我們在教學中多鉆研,就一定能夠設計出各種有效的懸念,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從而使我們的英語課堂教學更高效。
參考文獻:
[1]卜振強.高效課堂與帶班之道叢書[M].世界知識出版社,2014,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99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