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化游戲讓小學數學教學更高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受年齡特點的影響,小學生普遍具有活潑好動的特點,如果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是機械地向學生灌輸知識,非常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感,不僅會對課堂教學的效果產生非常嚴重的影響,還會使小學生逐漸失去對數學學習的興趣。針對這種情況,我認為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可以嘗試將游戲教學引入小學數學課堂中,充分利用小學生喜歡游戲的心理特點,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會數學知識,進而充分激發小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熱情,使他們能在參與課堂游戲的過程中掌握本節課的知識重點。
一、將生活化的課堂游戲引入教學中,調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
人總是喜歡接觸與自己的實際生活比較貼近的事物,雖然小學生的年齡尚小,但是在學習的時候也基本遵循這一規律。此外,大量的研究實踐也證明了這樣一個觀點,就是越貼近現實生活的知識點,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越有興趣,越能夠主動地參與課堂的教學活動。針對這種情況,小學數學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的時候,就可以考慮根據本節課教學內容的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創設一些生活化的教學場景,讓小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輕松掌握本節課的重難點知識。
為了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我們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特別進行了實踐研究,結果顯示,學生都很喜歡這樣的教學方式。例如:在教學認識鐘表一部分知識的過程中,上課鈴響之后,我并沒有第一時間開始本節課知識的講解,而是在正式開始上課之前向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在日常的生活中經常能接觸到時間這個概念,而時間的主要單位就是時、分、秒,那么現在就請大家認真地思考一下,在現實的生活中,1分鐘的時間里,我們都能做哪些事情?”由于這個問題比較貼近小學生的現實生活,因此課堂上小學生的思考熱情都很高漲。短暫的思考過后,大家都能踴躍發言。有小學生表示“在1分鐘的時間里,我們把十頁書讀完”,也有小學生表示“在1分鐘的時間里,我能疊完兩只千紙鶴”,還有小學生表示“在1分鐘的時間里,我能從家里的1樓爬到3樓”等。在此過程中,有的小學生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說出1分鐘的時間里自己能做完哪些事情,也有小學生的答案并不符合現實情況,但是這些都不是本節課教學的重點,重點是通過這樣的教學方式,小學生的學習熱情被充分調動起來了,無論是優等生還是學困生,都能積極地參加課堂的討論活動,課堂教學氣氛空前活躍,小學生在參與討論的過程中,對于本節課要講授的重點知識“時間的概念”也產生了十分強烈的興趣,在正式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就都能以飽滿的熱情投入學習,進而有效提升課堂的教學效果。
二、將富于實踐意義的課堂游戲引入教學中,深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
小學階段的學生都具有活潑好動、愛玩愛鬧的特點,他們在思考問題的時候,形象思維一般占主導地位,在學習一些比較抽象的數學知識的時候,普遍感到難度較大,久而久之,小學生就會產生畏難心理,進而出現“數學知識太難,我學不會”等類似的想法,慢慢地,小學生的數學成績就會快速下滑,數學成績的提升也會越來越困難。面對這種情況,小學數學教師就可以從小學生好玩好動的年齡特征出發,多設計一些貼近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實踐性較強的游戲活動,小學生在參與課堂教學實踐活動的過程中,就能將原本復雜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成具體生動的現實形象。
例如:在“長方形和正方形”一部分知識的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直接將教材上關于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展示給學生,學生在理解的過程中就會感到非常困難,有學生可能會為了在考試中取得好的成績而將這些概念背下來,但是,由于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在一些地方非常相似,學生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非常容易混淆。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就要及時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以本節課要學習的重難點知識為基礎,設計一些需要學生親自動手操作的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動手的過程中掌握本節課要學習的重要知識點。具體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找兩張長方形的紙,其中一張裁成長15cm,寬10cm的長方形,另一張裁成邊長為10cm的正方形,看哪位同學用時最短,用時最短的同學就是本次游戲的勝利者,可以獲得教師事先準備的一份小禮物。對于此項活動,學生的參與熱情都很高,包括一些平時對數學學習不感興趣的學困生也都能積極地參與到課堂的教學活動中來。緊張的游戲活動之后,學生的學習興趣都被激發出來了,課本上關于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概念對于學生來說就不再是枯燥無味的文字,相反,學生經歷了實踐之后,對于這部分知識的理解會更加深刻:一般情況下,長方形的長邊我們就可以叫做長方形的長,而長方形的短邊我們就可以叫做長方形的寬,但是在正方形中,由于每一條邊的長度都是一樣的,我們就可以把正方形的四條邊都叫做正方形的邊,而沒有長寬之分。如此一來,學生即使沒有記住課本上關于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文字概念,也能對與長方形、正方形的有關概念有更加深入的理解。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將富于實踐意義的課堂游戲引入小學數學教學中,能夠有效深化學生對課堂知識的理解,促進學生數學學習質量的提升。
三、將富于合作意義的課堂游戲引入教學中,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新課程改革強調:小學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小學生對教材大綱要求的技能與方法的掌握情況,還要重點關注小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提升。這就要求小學數學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不僅要向學生傳授考試中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點,還要重視培養小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向學生滲透道德、情感、價值觀等相關內容,在提升學生智力水平的同時,重視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發展。
要實現這樣的教學目標,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的過程中,就要考慮將一些富于合作意義的課堂游戲引入教學中,不僅要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習慣,還要重視培養他們的探究意識、合作意識、發現問題及解決問題的意識,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例如:在教學“數學廣角——優化”一部分知識的時候,教師就可以設計一些需要學生合作完成的課堂教學游戲,讓學生想一想:媽媽早上起床之后,洗臉刷牙化妝需要30分鐘,燒水需要15分鐘,煮飯需要15分鐘,上廁所需要5分鐘,換衣服需要10分鐘,問媽媽完成這些事情最短需要多少分鐘?學生在經過了合作討論,給出了多種不同的答案,有同學說“媽媽完成這些事情需要1小時15分鐘”,也有同學表示“媽媽完成這些事情其實只需要1小時”,還有同學表示“這個需要看實際情況,如果媽媽煮的是稀飯的話,媽媽就可以利用煮飯的時間做一些別的事情,盡可能節省時間,而如果媽媽需要一直待在廚房的話,就需要比較長的時間”。在此過程中,教師的主要目的并不是讓學生給出正確的答案,而是讓“優化”的概念真正走進學生的心里。學生通過積極思考,自主探究能力增強了,在與同學討論相互啟發的過程中,合作意識增強了,此外,由于這是學生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的問題,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想一想,在自己的生活中,應該怎樣合理安排時間,盡可能用最短的時間做最多的事情?并引導學生討論,生活中還有哪些地方會用到這部分知識,學生在相互啟發的過程中,視野也得到了拓寬。由此可見,將富有合作意義的課堂游戲引入課堂中,不僅對于學生數學綜合素養的提升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對于學生知識應用能力的提升也意義重大。因此,教師需要加強研究,才能真正使富于合作意義的課堂游戲發揮出其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積極意義。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以往的小學數學教學中,枯燥的數學知識往往會使小學生感到厭煩,非常不利于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形成,對小學生未來的數學學習會產生非常不利的影響。面對這種情況,小學數學教師就可以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更新教學方法,嘗試將教學游戲引入實際的教學中,一方面能夠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一方面能充分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小學生能主動地參與到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活動中。以上提到的只是我在實際的教學中常用的幾種教學游戲,廣大同仁們也可以積極研究,讓教學游戲能真正推動小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升。
(責任編輯 袁 霜)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59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