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開展的策略探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新課改的發展下,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一定的重視后,心理教育也隨之得到正視。高中生學習壓力巨大、生活節奏過快,很多學生的心理都感到承受不了繁重的負荷,高中心理健康工作的開展,能夠有效地幫助中學生解決心理問題,所以,要將學校與家庭之間、學校與社會之間的教育和發展全方面進行結合,同時還能解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的大難題。因此,展開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義不容辭。這樣才能做到讓高中生在學習之余達到身心健康,擁有健全的人格,擁有良好的心理品質。
關鍵詞:健康教育;實戰創新;有效教育;排除障礙;心理健康
在開展心理教育工作中,人際關系與學習的壓力是影響高中學生心理現狀的主要兩大方向,首先了解開展高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首要性,然后再討論與實施,如何開展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與策略。而高中生,如果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能克服自身的心理障礙,將會為日后的社會生活、大學生活打下良好的根基。
學生時代是人生中的一個重要的學習階段,是許多種觀念的形成時期,只有擁有一個健康的心理狀態,才能成功挑戰未來人生中每一個階段的成長挫折和困難。讓學生在面對成長中的大起大落、平坦順利、挫折困難等,都能做到自我調整,并且在健康的心理狀態下,更容易高效率、高成果地解決問題。學校和教師應該高效地開展探討分析高中心理健康工作,做出值得參考的、可行的相關策略。
一、 調動學生對心理教育的興趣,正視教師自身的心理健康
對于學習本身而言,了解怎樣學習的人,不如喜愛學習的人;喜愛學習的人,又不如以學習為樂的人。由此可見,積極主動性對學生而言意義重大。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工作,也應該建立在學生對其的興趣之上,只有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產生興趣,了解其中的重要性,主動地探究內容,這樣才會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開設的時候,積極配合學生自身的相關必要心理測查,接受心理知識的普及。
學校和教師可以適當地組織同學郊游和聚會等課余活動,也帶領學生之間以思想教育和藝術或者健身和社會實踐等課外活動的策劃與開展。在學生的學習之余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友好關系,和正確的行為教育。
教育與教學的正確發展是建立在維護學生心理健康的前提下。而教師正是維護學生的主體存在。教師不單要做到積極地培育心理健康知識,維護學生心理素質,還要做到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
那么就要正確地考慮,作為維護者,自身是否擁有健康的心理狀態?是否可以做到科學的、有效地引導學生正確的教育發展?這一因素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結果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
首先學校應該分別建立起教師與學生的心理檔案,教師與學生的心理咨詢室,在實施健康教育工作的同時也要關注每一位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態度和效率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育的教學成果,都有決策性的影響。教師要以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生的心理健康兩條主線進行思維和開拓,根據學生的特點特征、針對學生的個性特征,來制定適合解決問題的方案。在授予知識的情況下,還要獲得與同學們之間的相互信任,以保證學生在學好知識的同時,身心也得到一定的健康發展。
學校應該適當地優化教學環境,育人、護心全方位發展,與學生和家長之間保持聯系性,做到讓家長與學校同時輔助學生的心理道路。當學校、教師、家長同時注重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時,加固學生的心理適應能力,對于維護學生的心理健康、培養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距離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就更近一些。促進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進行相應的結合,進而引領學生向成功之路邁出一大步。
二、 開展人性化的評估制度,全面發展心理健康教育
老師可以適當地帶領全班同學互相帶動彼此,參加班級集體課外活動,增強全體學生的凝聚力,減少同學之間的陌生感,讓學生產生集體榮譽感,這樣就會讓學生們找到自己的存在感與優越感,同學之間彼此督促學習,彼此共同進步,向成功出發。而學校也應該建立更科學、更公平、更人性化的評估制度,不可以一如既往的只考核教師的教學能力水平和學生的課本學習成績。
學校在重視考核之余,也應該重視教師的為人師表、教師的工作狀態、教師的心理健康,從而,學校應該促進教師與學生共同成長、優質教學等。擺脫傳統的單一教育(應試教育)模式,使教師將重視點回歸教學的核心問題上,減少教師無意義的工作內容,減少與緩解教師的心理壓力,其實,保證教師的身心健康,就是保證心理健康教育更有效的實施。
學生在自身的成長過程里,父母的影響和教師的影響都伴隨著學生的一輩子,所以,教師要達成與學生家長之間的合作關系,讓一些觀念相對不前衛的學生家長了解到,家庭教育也是教育學生的一部分,并且是重要的部分。也要利用電視和網絡媒體等信息渠道,為學生和學生家長普及、提供專業性的心理知識。
減少因心理問題而引發的青少年的犯罪現象,讓學生可以在健康和諧的環境中好好學習、健康成長。學校也應該與心理機構達成對應的合作關系,形成教育資源合力的形式,在軟件和硬件等設備方面相對完善的環境下,更有效地促進教育的發展,實現優勢與劣勢之間的互補。這樣可以對學校提供專業的幫助,更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三、 結語
在整體的教育教學中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經受到了廣泛的重視,并且也得到了一定的實踐驗證,取得了良好的成績。然而從整體上來看,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在教學研究等多個方面還沒有做到面面俱到,其中存在諸多待解決的相關問題,沒有做到整體性和完善性。
心理調節也就是自我心理的調試,是根據自身的發展以及生存環境的需要,對自身所進行的心理控制和心理調適,做到最大限度地發揮自身的潛力,進而維護自身的心理平衡,從而消除一系列心理問題。
學生可以在健康環境下發展與成長對其至關重要。學生的全面發展,缺少不了自身健康與積極的心理狀態,和校園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圍。心理健康又稱作心理素質健康,是良好的性格與品質的重要體現。
高中生正處在青春期,很容易形成挫折心理,能夠有效地引導學生走出挫折期,也是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開展,是及時地對傳統課堂教學進行有效的補充,也做到與新課改下的教育發展之間的優勢互補。
參考文獻:
[1]李圍.高校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問題與策略探析[J].統計與管理,2015(4):144-145.
[2]林興安.加強高中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7(2):190.
[3]楊怡.高職院校輔導員參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策略探析[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1):242-244.
[4]向凱,向啟文.團體輔導融入貧困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策略探析[J].柳州師專學報,2013(3):95-97.
[5]胡小麗,任建華.高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效開展的策略探析[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5(3):70-75.
作者簡介:
吳丹丹,陜西省西安市,西北大學公共管理學院。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784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