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促進小學生主動學習的數學課堂教學策略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數學課堂要求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小學數學教師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身到課堂學習中,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合作交流和注重學生反饋提高三方面引導學生的主動學習。
  關鍵詞: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積極主動;引導;參與
  《小學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因此,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如何創造一個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身到課堂學習中來,完成個性化的學習過程就顯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引導小學生在數學課堂學習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呢?我認為以下三個要素起決定性的作用。
  一、 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學習的興趣,學生就能產生獲取知識的巨大內驅力,表現出積極主動的學習行為。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說過:“兒童是有主動性的人,所教的東西要能引起兒童的興趣,符合他們的需要,才能有效地促使他們的發展。”所以,要想更好地引導小學生在數學課堂中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中來,首要的任務就是設法引起兒童的興趣,從學生的需要出發,創造出一個生動活潑的學習氛圍。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把注意力集中到課堂學習中來,在他們所喜歡的氛圍中去學習、思考、探究,最大限度地發揮他們的主觀能動性。
  趣味學習是應該貫穿課堂學習的始終的。在小學數學課堂學習過程中,課堂起始階段的激趣導入以及接下來的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的相互置疑,相互答疑是很重要的。例如;在教學《小數點的移動引起小數大小的變化》時,我是這樣設疑激趣,導入新課。舉例我們班三位有代表性的同學的身高記錄(梁棋的身高中等,唐思雅的身高是班級最矮,吳逸超的身高是班級最高)。請同學們看一看,對此有什么意見?
  同學們一看就笑起來了,紛紛指出13.5和0.154這兩個數的小數點安錯家了。這時課堂非常活躍,我順水推舟馬上設疑,我們幫它找個合適的地方好嗎?它搬到哪里才合適呢?同學們馬上能回答0.154的小數點向右移1位,13.5的小數點向左移1位。這樣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設疑激發學習興趣以促進學生主動學習。除此之外,為了保證課堂學習的深度和廣度,教師的課堂設疑以及課后拓展探究也是同等重要的。例如:在教學《三角形三條邊的關系》時,為了在鞏固練習中進行拓展。我先讓學生完成這一題:在能圍成三角形的一組后面打“√”。
  (1) 5 cm 4 cm 8 cm(  )
 ?。?) 3 cm 9 cm 5 cm(  )
  (3) 25 cm 12 cm 16 cm(  )
  完成后請學生“爭當小老師”,將錯誤的這一組改變其中一個數字,使其可以組成三角形。這一設疑,同學們都躍躍欲試,課堂氣氛濃烈,學生的主動學習推向了高潮,最后學生很快地獲得了已知三角形的兩邊,求第三條邊的取值范圍。一句話,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更多地從學生的角度出發去引導學生設置疑難、解決疑難,巧妙地從學生所熟悉的生活、所感興趣的話題去觸動他們的興奮點。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積極主動,才能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取得大的收獲。
  二、 引導學生合作交流
  現代學習方式理論告訴我們,在課堂上單純地聽或看所取得的學習效率是很低的,學生所能記住的知識不超過30%。而把說和做結合起來所取得的學習效率要遠遠高于單純地聽或看,學生所能記住的知識可以達到90%甚至超過90%。除此之外,引導學生通過合作交流,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去說、去做,其實就是引導學生進行主動學習的最好方式。所以,不論是從提高課堂學習效率還是對引導學生主動學習的踐行上,小學數學教師都應該把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學習的方式進行合作交流作為最主要的教學方式。
  例如:在教學《元、角、分的認識》的時候,為了讓學生對人民幣的使用有較好的感性認識,我特地讓學生帶來了學習用的模擬幣,然后把班上的學生按4~6人分成8個學習小組,組織學生進行模擬購物活動。在活動中,同學們輪流充當售貨員和顧客,讓他們根據自己的需要、價格以及錢幣的數量進行交易,以此來訓練他們對元、角、分的認識。小組練習完成之后,我再組織各學習小組選出的代表兩兩配對,進行比賽,看看誰算得又快又準。結果表明,這樣全新的學習方式很受學生歡迎,整個課堂充滿著歡聲笑語。而課堂結束階段的檢測也體現了這堂活動課取得了良好的學習效果。
  三、 尊重學生個性化體驗
  新課程改革倡導個性化的學習。既然是個性化的學習,那么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就難免會帶有個性化的特點,在置疑、解疑的過程中會出現與其他同學不同的地方。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我們小學數學老師要盡可能地顧及學生的個性差異,尤其是在檢驗學生學習所得的環節。在這個環節中,教師不僅要解決學生疑難中的共性問題,還要解決學生個性的問題。例如在教學《一個數除以小數》的反饋練習中,學生板演0.544÷0.16這道題時出現三種豎式情況:①554÷16 ②55.4÷16 ③554÷160這時我就不急于指出對錯,而是讓學生進行討論交流,自己說出對錯的根據。學生在討論交流中各抒己見:①錯誤,因為除數和被除數沒有擴大相同倍數,商變了。②、③正確,但是③列豎式算起來比較麻煩,只要把除數轉化成整數就可以了。這樣一來,原來迷惑的學生一下子恍然大悟:原來要把除數和被除數同時擴大到原來的多少倍,是由除數來決定的。如果我在課堂上直接提供了問題的每一個細節,學生被動地沿著我的思路去考慮問題,就會縮小小學生獲得知識的空間,導致學生對知識理解的程度不夠深入,不利于學生的主動參與和主動發展。只有這種以學為主,積極主動的課堂學習模式,才能充分展現學生的個性化過程,才能最終實現學生的自我促進與積極成長。
  總之,在小學數學課堂學習過程中,學生應該是學習的主體。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注重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想方設法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并且在教學的主要環節組織學生通過學習小組的方式進行合作交流,同時注重學生反饋提高。這樣能夠激發學生主動參與的熱情,盡可能地讓學生在享受快樂學習的基礎上獲得良好的學習效益。
  參考文獻:
  [1]李其義.如何促進小學生主動學習數學[J].新課程(小學),2008.
  [2]宋梅森.淺析小學數學中的主動學習[J].新課程(小學),2010.
  [3]小學數學課程標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4]葉靜.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3.
  作者簡介:
  陳寶珠,福建省漳州市,龍文區小港小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7872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