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古詩誦讀技巧的指導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古詩誦讀是一門優雅的藝術,學生可以在誦讀中感受到詩中傳遞的情思和意境,從而生成為自己的思想感受,長此以往,有助于學生審美意識、文化素養的雙重提升。但是,如何提高小學生古詩誦讀的技巧,這還需要語文教師在備課中給予深一層的思考和研究。
關鍵詞:小學語文;古詩誦讀;技巧指導;教學研究
新的《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梢姡囵B學生誦讀能力,這是語文教學的重點任務。培養學生有感情地誦讀古詩,是幫助學生與作者情感交流的主要通道,也是學習語文的關鍵一環。在開展課堂教學期間,指導學生正確誦讀古詩,并配合精彩豐富的指導方法,有助于學生在誦讀中感受到樂趣和享受。所以,在具體的研究中可以圍繞三點著手:第一,采取有趣的情境,喚醒學生的誦讀意識;第二,采取合理的技巧指導,強化學生的誦讀基礎;第三,引導學生反思誦讀過程,通過查缺補漏彌補不足,讓學生在循序漸進中形成良好的誦讀意識。
一、 構建古色天地,品味詩歌意境
良好情境的渲染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誦讀意識,是打造古香古色語文課的重要前提。因此,在展開古詩誦讀技巧指導期間,教師首先可以利用電教設備為學生打造出視聽結合的誦讀情境,讓學生在“看”和“聽”的基礎上形成良好的誦讀體驗,以此為技巧的指導鋪墊意識基礎。
以蘇教版小學語文《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為例:在誦讀這首古詩之前,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了視聽結合的朗讀帶。在視頻中,學生既能看到專業演員表演的情境,也可以聽到旁白的誦讀之音。就這樣,在寓情于景的欣賞中,他們深切地感受到了詩中傳遞出的對親人、朋友的懷念之情。而且,由于旁白之音聲情并茂、抑揚頓挫,所以很快地將學生代入到了古詩之中。由此一來,不但有效地豐富了學生的誦讀體驗,并且還讓他們對誦讀的技巧有了初步的認知和理解。同理,在誦讀《梅花》時,教師采用了相同的方法。并且,還額外地為學生闡述了這首古詩的由來,以及作者當時的境況。通過多渠道的欣賞與了解,學生更近一步地感受到了古詩中傳遞的情緒,當他們再進行誦讀的時候,便可受到這份情緒的影響,將真正的情感表達出來。需要注意:在學生欣賞期間,教師可以適當地將一些誦讀的技巧交代給學生,比如“為什么要用這樣的語調,這樣誦讀的優點在哪里等等”,以此啟迪學生思維。
二、 探尋誦讀技巧,塑造古風課堂
古詩誦讀不同于課文誦讀,它更加注重學生對情緒、意境的把握。亦如“遍插茱萸少一人”這句,它既體現了詩人對不能與親人相聚的惆悵,同時也體現了對回歸故土的期待。所以,學生在誦讀中不但要把握其中的情思,同時也要根據自己的理解,合理控制強調,將其完美表達出來。
在具體的指導中,教師可以從兩點進行:第一,發音的指導。古詩誦讀強調發音方式,它不同于日常說話,需要情與聲的雙重配合。例如在讀“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時,學生首先需要知道在哪些地方頓句,繼而再思考采用哪些強調。如“獨在異鄉為異客”,它的誦讀方式應該是“獨在異鄉——為異客”,其中的“為異客”可以將音調上揚,這樣更好地體現出詩句的重點,并讓聽眾第一時間體會到誦讀者“因為只身在外、形單影只而感到哀愁”的情緒。同理,在指導其他幾句的時候,教師可以采取相同的方法。這樣一來,學生可以更深刻地掌握古詩誦讀的技巧。當然,因為古詩還分為五言和七言,絕句之外還包括了律詩和詞。所以,誦讀技巧的指導并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達成的。因此教師在落實技巧指導的基礎上,也可以為學生查找一些誦讀冠軍的視頻,讓學生從中汲取他人的經驗。由此一來,不但可以豐富學生的誦讀體驗,同時也能擴展學生的文化底蘊,從而為他們以后的誦讀學習鋪墊道路。
三、 反思誦讀過程,完善個人不足
在學生誦讀期間,因為受到經驗、技巧、能力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誦讀質量難免要存在不足。所以,教師可以在這個基礎上鼓勵學生反思,指出誦讀中的不足,然后制定合理的解決方案。這樣一來,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誦讀體驗,強化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
譬如有的學生表示“我在讀的時候總是頓不好句子,有時候明明應該在那里頓句,結果在這里就頓句了”。究其原因,這是因為這名學生沒有真正地吃透古詩的寓意,對古詩的理解還存在“短板”。所以,最佳的解決方法應該是帶領學生重新溫故古詩,幫助他們真正地領會詩歌中傳遞的情緒。這樣一來,他們才可以更清晰地了解到古詩中的每一句分別代指的是什么,這樣自然可以做到合理的分句子。同理,也有學生表示“我在讀的時候不好意思抑揚頓挫,總感覺那樣太做作了。”對此,教師可以告訴學生“古詩誦讀是一次情感的體驗,并不是故弄玄虛和做作,它體現的既是詩人的情感,也是誦讀者的情感。當你在誦讀期間真正地品味到了某些情思的時候,自然會將那份情感融入在自己的語調當中。”由此幫助學生化解心結,讓他們在誦讀期間敢于大聲表達。
總而言之,古詩是前人遺留下的文化財富,是對古人、古事、歷史的一個真實寫照。帶領學生誦讀古詩,等同于與古人對話。所以,教師應該注重對學生古詩誦讀能力的培養,強化學生的誦讀體驗。長此以往,不但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并且可以擴展他們的認知結構、文化認知。
參考文獻:
[1]徐青英.淺談小學生古詩誦讀的有效性[J].甘肅教育,2018(6):15-16.
[2]謝新航.小學語文古詩詞誦讀教學現狀及策略研究——以Q市A小學為例[D].曲阜:曲阜師范大學,2018.
作者簡介:
祖二艷,江蘇省徐州市,江蘇省徐州市銅山區劉集鎮實驗小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788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