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英語課外閱讀的實踐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課外閱讀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行課外閱讀時,教師可以采用這些策略:讓學生自由自主閱讀,利用閱讀圈進行分享閱讀,DIY繪本展示閱讀成果,利用讀者劇場進行閱讀延伸。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閱讀素養,整體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關鍵詞】課外閱讀;自由自主閱讀;閱讀圈;DIY繪本;讀者劇場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33-0047-04
一、讓學生自由自主閱讀
近年來,世界各國的英語教育專家都越來越關注兒童的自由自主閱讀(Free Voluntary Reading),認為自由自主閱讀對兒童口語表達能力和思維的發展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重視自由自主閱讀能力的培養將有助于兒童終身學習能力和水平的提升。語言學家斯蒂芬·克拉生在《閱讀的力量》一書中指出,自由自主閱讀是提高閱讀能力最有效的手段。不論閱讀的內容是什么,閱讀這個行為本身都會在提高語言能力中起到關鍵作用。
(一)自由自主閱讀的概念
自由自主閱讀是指純粹因為想閱讀而閱讀,無壓力閱讀,為了興趣而閱讀,不需要寫讀書報告,不必回答每個章節后的問題,也不用為每個生字詞查字典。若是不喜歡這本書了,也不必勉強讀完。自由自主閱讀是讓許多人著迷的閱讀方式,其不僅對母語學習有幫助,也是提高第二語言閱讀能力的極好方法。
(二)自由自主閱讀的實施方法
根據克拉生的自由自主閱讀理論,遵循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發展規律,結合當前紙質閱讀和電子閱讀并存的現實情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逐步實施自由自主閱讀。
1.線上閱讀和線下閱讀相結合。
自由自主閱讀的理想狀態是人們可以在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以任意的方式進行閱讀。線上閱讀和線下閱讀相結合的方式能讓這種理想狀態得以實現。在當今多媒體閱讀的時代,線上閱讀已經滲透到人們業余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在信息時代的兒童,他們的閱讀方式勢必會受到時代的影響。作為家長和教師,一方面,我們要引導他們閱讀英文繪本、童話故事、經典名著等紙質的書籍,讓他們從小養成親近書本、熱愛閱讀的良好習慣;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排斥電子閱讀。電視上播放的迪士尼原版動畫,里面有原汁原味的英文表達;電腦上海量的英文學習網站,提供了豐富的電子書籍;手機上各種英語學習的微信公眾號,會定期推送視頻、音頻和文章,這些都是學生進行英語閱讀的優質資源。學生利用生活中的碎片時間,就可以學習幾個單詞,瀏覽一篇文章,觀看一段視頻。長期堅持,他們的詞匯量和閱讀水平就能得到提高。
2.家庭閱讀和學校閱讀相結合。
自由自主閱讀發生的主要場所是家庭。作為家長,首先應該給孩子營造一種健康、安全、溫馨和快樂的閱讀氛圍。有專家指出,閱讀的興趣要從小培養,其中環境的熏陶最為重要。最理想的閱讀環境是充滿書香的家庭,書在家里無處不在,讀書是家庭成員的休閑活動之一,且父母應經常與孩子交流閱讀經驗和心得。在這種環境中,孩子必然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其次,給孩子選擇好書,引導孩子接觸優秀的作品,使之感受語言的豐富和優美,并通過閱讀幫助孩子加深對人生的理解。最重要的是,父母要陪伴孩子閱讀。對于孩子來說,書再好、情節再精彩,都比不上和爸爸媽媽一起閱讀有趣。
學校是推動自由自主閱讀的重要力量。諸多研究顯示,教室中的書越多,學生的閱讀行為也就越多。將書籍放在學生夠得著的地方,在學生容易接觸的范圍里,閱讀會更容易發生。舒適和安靜的環境也有助于學生靜下心來進行閱讀。英國兒童文學家艾登·錢伯斯在《打造兒童閱讀環境》一書中寫道:在兒童的閱讀和學習方面,教師的影響力大于父母。閱讀不是教學的目的,而是教學的基礎和工具。學校的閱讀教育,不僅僅是教會兒童識讀文字,更要讓他們學習圖畫閱讀、聲音閱讀和視頻閱讀。教師的閱讀指導,不僅僅是為了提高兒童的閱讀和理解能力,更要教給他們閱讀的方法、策略。因此,教師應營造適合兒童自由自主閱讀的環境,制訂讓學生自由自主閱讀的計劃,策劃讓學生進行閱讀分享和交流的活動,從而讓不喜歡閱讀的學生喜歡閱讀,讓喜歡閱讀的學生自由地閱讀,讓不會閱讀的學生學會閱讀。
3.淺閱讀和深閱讀相結合。
克拉生在《閱讀的力量》一書中指出,一些輕松讀物,如漫畫書、青少年浪漫文學、雜志等對引起兒童的閱讀興趣、培養兒童的閱讀習慣等方面有一定的正向作用。這種消遣式、娛樂式的閱讀,我們通常稱之為淺閱讀。進行淺閱讀時不需要思考,可以采取跳躍式的閱讀方法,它所追求的是短暫的視覺快感和心理愉悅。隨著新媒體的發展和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長,瀏覽式、娛樂式的淺閱讀已經成為人們閱讀的重要方式。在如今這個圖書資源如此豐富的時代,我們不可能要求學生對每一本書都進行深度閱讀。小學生的閱讀大多數屬于課外閱讀,而課外閱讀的時間又非常有限。對于一些快餐式的圖書,學生可以采取淺閱讀的方式。
而對于一些經典的作品,則要進行深閱讀。深閱讀就是深度閱讀,是一種安靜的、思維高度集中的、深層次的閱讀。深度閱讀需要教師進行適當的指導,精講精讀,直到熟讀成誦。對于課外閱讀,教師可以循序漸進地對學生進行讀法指導。拿到一本新書,可以讓學生通過文章的標題和封面預測故事的主要內容,讓學生處于認知的主動狀態,從而產生閱讀的愿望和心理準備。在閱讀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了解故事的敘述視角、線索和順序,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和人物,情節的發生、發展和結局,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命運,找尋文章的主旨,了解作者的意圖。閱讀后,教師還應帶領學生對故事中未提及的內容進行推測,將文本內容與自身或與周圍的世界建立聯系,將讀到的內容和讀后的感想進行整合,進而形成自己的觀點和結論。
二、利用閱讀圈進行分享閱讀
北京師范大學王薔教授在《小學英語分級閱讀教學:意義、內涵與途徑》一書中介紹了四種閱讀教學的實施途徑:圖片環游、拼讀閱讀、持續默讀和閱讀圈。在小學英語課外閱讀中,我們可以利用閱讀圈,讓學生進行合作分享閱讀。 (一)閱讀圈的概念
閱讀圈活動是學生以小組分工合作的方式自主探討文本的活動,學生探討的是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和他們愿意挖掘并解答的問題。該活動可以讓學生養成自主閱讀的習慣并享受閱讀的過程。在閱讀圈活動中,學生邊讀邊思考,比較中外文化異同并聯系生活實際;其方式是一組學生閱讀同一故事,每個人負責一項工作,然后帶著任務讀并與組內同學討論、分享。這樣的閱讀有一種自主學習的氛圍,學生自發地基于所讀文本進行研究。
(二)閱讀圈的實施方法
1.科學選材。
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材料都適合用閱讀圈的方式進行教學。因此,在選擇閱讀材料時,教師應該關注學生的閱讀興趣、語言水平和認知水平。初始階段,教師可以為學生挑選閱讀材料,之后應慢慢過渡到讓學生自己挑選閱讀材料。閱讀材料確定后,要讓學生先自己讀、反復讀,再談一談自己對材料的理解和讀后感。
2.靈活分工。
開展閱讀圈活動時,教師要將學生分成6人小組,在閱讀同一篇文章時組內學生各自擔任不同的角色?!伴喿x組長”負責針對閱讀材料進行提問,組織小組成員進行討論;“總結概括者”負責對閱讀材料進行總結;“文化連接者”負責對比閱讀材料中的中外文化的異同之處;“實際生活聯結者”負責從閱讀材料中探尋與實際生活或自身生活相關的現象;“單詞大師”負責解決閱讀材料中的重難點或具有重要和特殊意義的單詞和短語,并闡述原因;“篇章解讀者”負責探尋并闡釋閱讀材料中具有重要或特殊意義的或寫得好的段落。閱讀時,學生根據自己的角色,獨立思考、小組討論、全班匯報,在此過程中,學生各司其職,完成自己的角色任務,從而完成小組閱讀任務。
3.規范流程。
要想讓閱讀圈真正發揮作用,我們必須熟練掌握閱讀圈的操作流程。上課前,教師給學生分發閱讀材料。小組成員按意愿進行分工,確定每位成員的角色,然后自主閱讀,完成各自的角色任務。教師在教室里巡視,或參與學生討論,或給予學生必要的幫助。最后,教師隨機抽取一組或一個角色,讓其向全班匯報閱讀情況,并引導其他學生對其完成情況進行評判和討論。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課后閱讀資料,課堂上只進行展示、分享和討論。
三、DIY繪本展示閱讀成果
(一)DIY繪本的概念
DIY是Do It Yourself的英文縮寫。廣義上,這個詞可以用在任何自行動手做的事物上。DIY繪本就是學生發揮個人創意,自己動手制作,做出一本獨一無二的、表達自我的繪本。
(二)DIY繪本的實施方法
1.DIY繪本的創作。
學生從繪本閱讀走向繪本創作是自然而然的事。學生在閱讀了大量的繪本后,已經具備了一些繪本閱讀、創作、鑒賞方面的知識,這時候教師可以鼓勵和引導他們進行繪本創作,讓他們將心中的所思所想,對世界的認知和對生活的觀察,通過繪本表現出來。
2.DIY繪本的展示。
經過一段時間的繪本征集,教師對學生的繪本作品進行評比,將優秀的作品展示出來。他們的作品令人驚嘆,其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性,在或稚拙或精美的筆觸下得到完美呈現。大家互相欣賞、互相交流、互相學習。學生進行繪本創作,能讓閱讀和手工制作碰撞出新的火花。
四、利用讀者劇場進行閱讀延伸
讀者劇場在西方的閱讀教學中頗為常見,教師往往將其用于閱讀教學的延伸活動中。讀者劇場在我國大陸地區是個新鮮的事物,我們認為可以將其運用于小學英語課外閱讀教學中。
(一)讀者劇場的概念
讀者劇場,意指朗讀者的劇場。它把故事改寫為短劇,然后讓兒童扮演其中的角色,并以劇場表演的方式和大家分享閱讀的成果。讀者劇場注重的是閱讀和聲情并茂的表演,其最大的價值是鼓勵各個年齡段、各種閱讀水平的兒童流利順暢地、有語氣有表情地閱讀,并且享受這個過程。兒童天生愛模仿,樂于扮演不同的角色,讀者劇場便是他們發揮想象力和滿足表達欲望的平臺。
(二)利用讀者劇場進行閱讀延伸
讀者劇場可以表演多種類型的文學作品:繪本、童話、神話、寓言等。當學生讀完一個有趣的故事后,教師可以將故事改編成劇本。寫好劇本后,教師要先帶著學生一起朗讀,教師可以用親身示范的方式向學生演示如何通過不同的表情、語速和語調來傳達不同的意義。教師帶領學生朗讀完畢后,讓學生依次朗讀,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給他們分配角色。接下來,布置故事場景、設計服裝、制作道具,讓學生進入表演的情境。學生分析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通過聲情并茂的表演,把故事中人物的思想感情表現出來。讀者劇場的意義在于增強學生的團隊意識,一方面戲劇表演需要學生間的合作,另一方面學生可采用組內討論的方式決定如何表演,制作什么樣的道具等,這能加深學生對人物和劇本的理解。當學生愛上讀者劇場后,教師便可鼓勵他們自己編寫劇本或改編劇本,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帶著他們向著成功閱讀邁步。
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中有意識地采用這些閱讀策略,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指導,既可以幫助學生習得一定的語言知識,又可以培養他們英語閱讀的能力,從而整體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參考文獻】
[1]斯蒂芬·克拉生.閱讀的力量[M].李玉梅,譯.烏魯木齊: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2.
[2]艾登·錢伯斯.打造兒童閱讀環境[M].許慧貞,譯.北京: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16.
[3]王薔,敖娜仁圖雅,羅少茜,等.小學英語分級閱讀教學:意義、內涵與途徑[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8925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