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試身手”的量和度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習作單元中的“初試身手”板塊能為“習作”板塊教學做好基礎性鋪墊,因而是“習作”板塊教學的抓手。在習作單元的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初試身手”板塊的特殊意義,正確把握“初試身手”教學的量和度,以激活學生表達興趣,凝練表達方法,使得后續的“習作”教學有起點。
【關鍵詞】統編教材;初試身手;習作單元;量和度
【中圖分類號】G623.2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19)33-0015-02
“初試身手”作為統編小學語文教科書習作單元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和“習作”板塊有何不同,又有何關聯;如何把握這一板塊教學的“量”和“度”,值得我們探索。
一、“初試身手”如何把握量
縱觀三、四年級的“習作單元”,在“初試身手”板塊,“嘗試、試著、學寫”是高頻詞,意味著此處的“寫”是一種學習狀態,是一種沒有具體而明晰目標的“漫筆”狀態,是一種具有無限可能性的期待狀態?!傲曌鳌卑鍓K的“寫”,則是一個單元學習成果的展示,是一種綜合而整體的謀劃,這兩者要求是不同的。
1.量體裁衣:練習體量要精簡。
“初試身手”板塊和“習作”板塊都指向學生的言語表達?!俺踉嚿硎帧敝卦诩とず弯亯|,這是對其教學功能的基本定位。縱觀三、四年級“初試身手”板塊,目標明確,形式豐富,內容多元。這一環節的設計真正做到了為學生的“習作”量體裁衣——有要求學生用幾句話寫下來的,有要求動手操作的,有需要學生進行角色體驗的,更有調動多重感官進行綜合實踐活動。無論何種形式,都淺嘗輒止,少有具體明確的目標要求。這樣訓練體量,可以讓更多的不同層次的學生找到適合自身的訓練層級,都能積極參與,都能樂于表達。
2.量力而為:練習內容對準個體。
“初試身手”是“習作”的基礎,或者說是“習作”的基本準備,因此要求不宜拔高。這一環節尤為關注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以統編版四上第五單元為例,本單元訓練要素是“把一件事情寫清楚”。在“初試身手”板塊,教材提供的圖片、文字素材與兒童的生活經驗相貼近。編者試圖用教材打開學生個體獨特的生活世界,發現生活之美、生活之樂。在這樣的“初試身手”里,每個學生都愿意聯一聯自己的生活,最大可能地發現自己;都樂于動一動手中的筆,欲罷不能地表達自己?!俺踉嚿硎帧睘閷W生的量力而為提供了可能,即使言語發展層次、寫作興趣、現實言語能力和對寫作對象認知不同,卻都可以在這一環節找到能與自己生活和表達素養相匹配的素材展開練習。
3.等量齊觀:練習評價重在鼓勵。
以統編版三上第五單元的主題“觀察”為例,教學過程中,筆者以“初試身手”的目標驅動“交流平臺”。“交流平臺”通過對課文片段的回顧,體會“留心觀察”和“細致觀察”的重要性,得出“留心觀察,我們就會有新的發現”和“細致觀察可以讓我們對事物有更多更深了解”的結論。在“初試身手”的教學實踐中,只要學生有新發現,只要學生有新感受,甚至只是學生自己初步的感知體悟,不論深淺,不論新舊,教師一律“等量齊觀”,給予充分地肯定與鼓勵,讓每個學生都能真切地體驗到“發現”所帶來的激動和快感。
二、“初試身手”如何把握度
“初試身手”的“寫”重在“初試”,旨在為教師深入把握學情及進一步指導學生習作提供一個教學生長的“原點”。因此,“初試身手”其實就是學生初步運用習作知識所進行的一次“預寫”,要想了解學生在練筆中的真實困境,就得把握好“初試身手”教學的度,這對接下來的“習作”指導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1.搭建梯度,習得技能。
統編版三上第五單元的“初試身手”板塊,“留心觀察”為“寫什么”提供支撐;但是,只有學生掌握了“怎樣從不同角度,調動不同感官”展開“細致觀察”的方法,“怎么寫”才能落到實處。教學中,我們可以在“留心觀察”與“細致觀察”之間搭建一個教學梯度。這一環節,首先要求學生說說“你在生活中觀察到了什么”,其次要求學生“用幾句話寫下來和同學交流”。前者要求重在“留心觀察”,這樣才有所發現;后者重在“細致觀察”,這樣才能有話可寫,有話細寫,有話多角度地寫。這樣的梯度,有力地促進了學生觀察的層次感,讓觀察從宏觀走向微觀,從整體走向局部細節,從單維走向多維,真正推動觀察技能提升。
2.構建精度,提升技能。
提升習作技能,光靠學生的習作興趣遠遠不夠,還需精準適度的訓練目標來引領。在統編版三上第五單元的“初試身手”板塊,我們可以在“留心觀察”和“細致觀察”中構建這樣的精準細致的練習目標:
一個層級,對應一種言語品質;一個層級,則是下一個層級的發展指向。這樣的“精度”訓練,可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召喚著他們的思維走向獨特和新穎,言語走向開闊和豐富,從而引領他們的言語表達不斷向上攀升;這樣的“精讀”訓練,讓教學看得見,讓學生的言語發展看得見。
總之,在“初試身手”板塊,要權衡好教學的“量”與“度”,不能拔高這一板塊的難度,不能忽略學生的接受程度,這樣才能循序漸進地完成習作單元相互銜接的各個板塊,讓學生經歷從適度練習到技能獲得的一個完整習作過程。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9/view-1488927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