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閱讀有“法”可循,感悟有“度”可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注重方法的指導,要讓學生讀有所獲。閱讀不是單一性活動,老師要指導學生邊讀邊思,讀中拓展,讀后體驗,在閱讀中加深感悟的深度和廣度,品味語言表達的溫度,體會文字傳遞的情感。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方法解析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8877(2019)12-0135-01
  《語文課程標準》中解析“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是不可替代的體驗過程,學生只有通過閱讀文字,篩選信息,感知文意,切身體驗,靜下心才能體會細節傳遞的情感,真正領會文章作者的寫作意圖。小學階段的語文閱讀教學,往往從“出聲朗讀”開始。朗讀可以培養學生的語感,但是缺少思考的空間,不利于學生的感悟和體驗。老師在閱讀教學中要滲透思考意識,以增加感悟的深度;適當進行延伸,拓寬感悟廣度,開闊視野。學生在閱讀時要與作者“心有戚戚”才能體會到字里行間的冷暖情感,所以,體驗是對文字的忠誠,是對語言的咀嚼,是對情感的準確把握。
  1.閱讀中思考,增加感悟深度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需要處理好“讀”與“思”的關系,要讀有所思,思有所獲。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泵刻斓恼Z文早讀課都會聽到學生的大聲朗讀,甚至都是非常賣力地讀,結果對文意的理解并不深刻,這種泛泛的朗讀“含金量”并不高,需要老師做好引領工作。老師可以適當設計閱讀思考題,引導學生逐層挖掘文本內容,邊讀邊思。
  三年級下《陶罐與鐵罐》一文,學生閱讀之后,可能會從情節上直接認定為“陶罐”是“好人”,而“鐵罐”是“不好”的人。這種認識上的偏差需要老師糾正和引導。閱讀題目設為:文中鐵罐是怎樣對待陶罐的?鐵罐為什么要這樣對待陶罐?學生可以更深一層挖掘原因:鐵罐因為自身堅硬,非常驕傲。老師相機引導,有優點要發揚,但不可以此為傲。再讓學生找出陶罐面對鐵罐的態度,由此概括出陶罐的謙虛、友愛的品質。通過這個故事的閱讀,學生要認識到:每個人都要正確認識自己的長處和短處,人與人之間要相互尊重,和睦相處。老師給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實現深閱讀。因此,老師要為學生提供讀與思的平臺,并且要注重培養學生邊讀邊思的閱讀習慣,讓學生在充分閱讀的基礎上深度思考,走進文本與作者對話,與文中的人物對話,增加感悟深度。
  2.閱讀中拓展,拓寬感悟廣度
  學生閱讀時要打開思維,帶著賞析的眼光閱讀詞句。文學作品的創作都有深遠的意義,老師要提醒學生不能就事論事,要透過現象看本質。小學語文教材所選文章比較簡單,大多是在告訴我們一個道理,或者向我們傳遞某種情感,需要學生在閱讀時適當拓展思維,拓寬感悟廣度。如《美麗的鹿角》一文,學生閱讀之后能夠理解文意,但是對寓言的寓意則不會準確概括。老師可以引導學生閱讀概括“鹿”對自己的“鹿角”和“鹿腿”的態度,在遇到獅子前后有什么不同?由此,得出“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的道理。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點和缺點,正確的做法是發揚優點,克服缺點,由此及彼,拓寬思維廣度。
  “主題閱讀”是拓展閱讀的良好方式,每個單元都有比較集中的主題,同時還可以為學生補充“主題學習讀物”上的文章。主題閱讀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動物、植物、人物,親情、師情、友情等專題,學生在閱讀眾多作品時可以總結其共性,分析其不同,在對比中探究發現,不斷拓寬感悟廣度?!睹利惖穆菇恰肥且粍t寓言,讀完本文之后老師可以指導學生拓展閱讀《農夫和蛇》、《老鷹和烏龜》、《朋友與熊》、《狼來了》等一系列寓言,在寓言的主題閱讀中把握寓言閱讀的方法,快速理解寓意。
  3.閱讀中體驗,體會感悟溫度
  文學作品中的語言文字都經過文豪大家的字斟句酌,學生在閱讀中會有選擇性感悟,對于作品中描述的內容比較熟悉,學生對文意理解就深刻一些;對文章描述的內容不夠熟悉,學生理解就有難度。老師要認識到學生的差異性,組織閱讀活動時要努力為學生創設恰當的情境,加深學生的閱讀體驗,體會語言文字傳遞的溫情。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閱讀體驗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文意的理解。
  比如《花鐘》一文,學生讀來確實感到很神奇,文中列舉了諸多花開的時間,學生可以利用節假日按照時間點親自觀察驗證一下,像牽?;?、菊花、曇花等。都說“曇花一現”,文中介紹了“曇花”開在晚上九點左右,學生可以和家長一起到附近的花圃中去觀察,增加語文學習的興趣。當學生在靜候中看到花瓣一層層張開,內心充滿喜悅和感動。再如《蜜蜂》一課,文中介紹了蜜蜂辨認方向的實驗,學生也可以模仿文中的實驗步驟親自試一試。當蜜蜂帶著標記飛回家時,學生一定會深深愛上這一群小生靈。文本閱讀與生活實踐相聯系,學生會更深刻地感受到文字表達的溫情。
  總之,閱讀不是泛泛的誦讀,而是精細化活動,老師在實施閱讀教學時要精心設計閱讀問題,引導學生邊讀邊思,逐漸走進文本深處。閱讀要根據學生的接受能力適當拓展,在情感上拓寬感悟的廣度,讓學生立于一定的閱讀高度。另外,語文更需要學生的切身體驗,去感悟文字描述的情境,加深對文意的理解。所謂“語言有溫度,文字知冷暖”,只有走進文本,深入體悟,才能感受到語言文字蘊含的感情。
  參考文獻
  [1]林小梅.掌握閱讀策略 提升鑒賞能力[J].陜西教育,2017(06):56-58
  [2]鄭清芳.淺談小學語文群文閱讀的價值與教學策略[J].語文知識,2018(11):78-80
  [3]官麗明.教學有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藝術,2018(12):35-3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8187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