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武術教學外可修身,內可育德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新時代學校教育德育為先,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質是一個人良好素質的核心。在小學武術教學實踐中,對學生進行品德的滲透,能做到健體育人兩不誤。結合武術教學的特點,將德育融入在教學細節之中,務實練習打好功底等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怎樣才能在武術課堂教學中緊密結合學校思想品德教育,讓學生達到身心教育,真正在武術教學中學會做人的道理,是值得我們去探討的一個重要問題與研究方向。
  關鍵詞:武術文化;品德教育;滲透;勵志
  在以前的體育教學過程中,過多地重視“強身健體”忽略了德育的重要性,這是一種有失偏頗的觀念,在體育教學中,要把“德育”列為與“強身健體”同等重要的地位。
  今年,武術教學被列入順德體育教學的一個重要內容,特別是鄉土文化——詠春拳更是在全民健身中開展。上好武術課,對于傳播鄉土文化,增強學生體質,思想品德的升華,實現終身體育目標,都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因此,作為體育教師,應該注重體育課武術教學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滲透。
  一、借武林豪杰之光,傳武術精神之德
  學生喜歡武術,很多是受武林豪杰所影響。在武術的發展過程中,涌現出了不少武林豪杰,他們為了國家和民族的興亡,不惜犧牲自己生命的高尚品質,教育和激勵后代習武者。南宋抗金民族英雄岳飛,幼年時,母親在其背上刺上“精忠報國”,他銘記于心。作為一名文武兼備的抗金英雄,他慘遭奸臣所害,因而寫下了氣壯山河、激勵人心的《滿江紅》,以自己的性命,報效祖國;近代武術名人李小龍對武術有熱切追求,為光復中華武術,在異國他鄉經過自己的努力拼搏使得中華武術傳播到了全世界,讓“Chinese Kungfu”聞名于世。而本次順德的全民健身運動中的詠春拳就出自于李小龍的一個派系,為正宗的詠春拳,學生們在聽完老師的簡介后,對詠春拳的學習熱情高漲,對李小龍的崇拜與敬佩其實就是一種精神的傳承。另外,《英雄》《功夫》《葉問》等電影與電視劇也在弘揚中國傳統武術,在國際影壇點起了中國功夫熱,也大大增加了我們的民族自豪感。以上所列種種,均為武德教育的著力點所在,激發了學生的民族精神和愛國精神,進而鼓勵學生自強不息、奮發向上。
  二、學中華武術,習武德內涵
  中華武術文化內容豐富,博大精深。在課堂教學中,對武術文化的講解和教授,要注意循序漸進,逐步把學生引進武術文化的大殿堂中。
  首先,學習中華武術之“禮”。武者在表演或者切磋之前,會先施禮再開始。在武術文化“禮”的定義,具體體現了對授業老師的尊重,對對手的尊重與謙讓,講究武學上的傳承和武德。在武術課上進行抱拳禮、請的手勢等武德禮儀的學習,有利于學生學習文明禮儀,提高自己本身行為規范。
  其次,學習中華武術之“道”。習武之人,能夠每日堅持練習,持之以恒,乃武道之“勤”。讓學生觀看武林豪杰每日練功的影片,在學生心中先種下一顆“做人做事需勤奮”的種子。再引導學生在練習過程中要克服困難,比如扎馬步、練腳法等基本功上,學生會因為辛苦而放棄,因此,正確引導學生體會武道之“恒”,是十分必要的。
  最后,學習中華武術之“德”。教學中華武術,還要告訴學生“尚武崇德”的要義。習武之人,古時是安邦定國護家的需要,武術不是隨意用來欺凌他人的手段。唯有以德為先,才能真正詮釋武術的真諦。如今的學武之人,除了強身健體,更重要是在學習武術的過程中,傳承武德。
  在教學、教材的選擇方面,要重視技能的同時還需要選擇突出文化教育的內容,使得學生通過學習實現思想道德品質上的凈化和升華,從而達到教學目的。
  三、提高教師修養,提升人格魅力
  發揚中華武德,教師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正所謂“學高為師,身正為范”,作為教師必須做出表率,用自己的榜樣行為直接影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完成動作的示范和講解,還要有良好的自身行為習慣和良好品德的體現,老師的一點一滴對學生的影響都是根深蒂固的。教學過程中,要求老師在教學當中要遵守課堂常規,動作示范規范準確,指導學生要仔細耐心,用心去愛每一個孩子,給學生留下教書育人的良好形象,讓你的人格魅力去吸引孩子們的注意力和模仿心理,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引導和熏陶學生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道德規范的影響和約束。
  四、修煉武術套路,提升毅力品質
  武術諺語中“一日練一日功,一日不練十日空”“功到自然成”等就充分展現出先輩們在“堅強、務實”的文化特征影響下形成的武術習練的態度。如:小學教材中的五步拳、詠春拳等拳法動作繁雜,方向線路千變萬化,對小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困難,小學生注意力集中不夠,特別是剛剛接觸套路練習時要想記住諸多動作要領學生往往有一定的難度,容易讓學生產生退卻的心理,這就要求老師必須在學習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學習,并且不厭其煩的講解示范,并指導學生練習。在練習過程中精益求精,學生學會武術套路的過程就是一個提高過程,套路演練中表現出的精、氣、神對學生的是一種精神的提升,培養學生頑強拼搏,永不自滿的精神,能夠更好解決現今學生動手能力弱、思想脆弱、沒有進取心等困擾學校的德育問題。
  五、堅持武德育人,培養民族精神
  “教書育人”是每個教師應盡的責任與義務。從體育教學的角度來看,就是要在體育教學中鍛煉學生身體的同時滲透德育,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集體、團結互助、艱苦樸素、勇敢頑強的道德品質;培養學生熱情、活潑、細心沉著的心理品質。體育教學過程中的武術項目是我國獨特民族風情的體育項目,是中華民族寶貴的非物質精神文明文化遺產。在武術教學中對學生講解武術的過程就是一個民族團結教育的過程。許多歷史的武術名人就是最好的教學材料,我們本土的武打明星李小龍對中華武術的熱愛,對中華武術的傳承,對中華武術的發展都是我們學習的最佳楷模。對中華武術的學習滲透的最直接的就是民族精神的培養。
  六、武術勵志,受益終身
  武術外可健身,內可修心。人的心性、志向的發展是從小慢慢積累定型的,在武術小學中潛移默化的勵志滲透,可以起到大教無痕的效果。
  青少年喜好武術是多方面的,不僅僅是招式本身,武術歌曲、電影、故事、圖片、諺語、明星、經典書籍、比賽等關于武術的正能量隨時隨地都在影響著現代青少年的學習與生活。只要老師利用得好,武術的磨練心志的作用在很多教學中無可比擬,但最重要的是要去除武術文化中的糟粕,引導學生對武術形成正確的認識,從而對學生精神層面的一個加強提高。
  武術教學不僅可以強身健體、豐富課外知識,還可以從中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思想品德教育、自身人格修養等各方面的德育教育,促進我們的教育多元化發展,對教育的影響意義深遠。因此,通過對武術教學的德育價值的探討,發揚民族傳統文化,弘揚武術的德育價值,建設美好的精神校園氛圍,使學生從中感受到中華武術的魅力,樂學武術,傳承民族瑰寶。讓我們塑造出強健的體魄、優秀的道德品質的學生去創設我們美好的社會主義未來!
  參考文獻:
  [1]中國學校體育
  [2]曹留軍.武術教學中的禮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464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